天下父母心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70多歲李阿嬤申請低收入戶,1個人住在約3坪大屋子裡,每個月領有4千多元國民年金,支付租金3000元,剩下的就是生活費了,平日折金紙賺取微薄補貼。

阿嬤身體除了一般老化有的痠痛外行動自如,偶爾有朋友來探訪也和鄰居互動良好,雖是獨居卻也不會太寂寞。但1千多元過1個月生活很是拮据。

問起阿嬤的兒女,說她說起來很見笑(台語),兒子入獄服刑不想讓別人知道,也請我千萬不要跟里長說,因為太丟人;女兒呢?曾經的一次吵架中從此不再聯絡了。說著拿出獄中兒子來信氣著說,還寄信來要2千元!說自己哪有錢!我念著信中內容,一開始孝順的問候媽媽身體是否安好,接下來希望可以寄2千元給他花用,最後還說要戶口名簿,阿嬤聽到戶口名簿驚了一下,說看到2千元就把信收起來不看了,所以根本不知道最後還跟她要戶口名簿的事。我心想莫名冒出要戶口名簿有點奇怪,但申請低收要緊,就告辭了。

阿嬤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去到哪裡都用走路的。第2天再次前往收取資料,阿嬤說她去戶政事務所剛回來,我直覺就問是申請戶口名簿嗎?阿嬤點點頭,表情無奈卻又微微笑。我再問怎麼去?走路去的。天啊!我心想這來回一趟慢慢走2個小時吧!我以為阿嬤對這個兒子切心(台語)不會理了,結果還是拖著老命去完成信中的願望,我想2千元一定也寄了,甚至是去跟別人借來2千元也有可能...

我後來領悟,那戶口名簿根本只是藉口,監獄中的人要什麼戶口名簿,需要的話獄所也有權利查調啊,所以這...到底是哪招,知母莫若子,天下父母心嗎?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單純工作紀錄、生活感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阿嬤剛結婚的時候經濟很困難,為了貼補家用,她開始靠裁縫撐起大部份的家計,孩子一個一個出生,阿嬤也越來越晚睡,忙完家務和孩子,幾乎其他時間都在那台縫紉機上不眠不休。那時候的阿嬤很苦悶,很少笑,壓力沒有出口,痛苦沒有解方,人生沒有方向。直到有一天,阿嬤去聽了一場演講,那場演講竟然化解她多年的心裡疑問,讓
Thumbnail
三十歲進入婚姻,三十五歲完成生子計畫。六十歲,孩子成家立業,我們的責任也宣告結束,功成身退。六十歲開始不一樣的人生,這個人生就是為自己的晚年鋪路,如果說六十歲開始投入慈善,慈善年齡就是一歲,許多阿公阿嬤從六十歲做到九十歲,慈善年齡就是三十歲,想想,三十年可以囤積多少功德財,福慧福雙的紅地毯都鋪到下一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感慨年長的阿嬤曾經照顧我,如今我長大了,換我來照顧她。在年老的阿嬤身上看到了偉大的女性形象。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以前寒暑假,由於父母平常都在外工作,因此午餐都是由阿嬤為我們這群孫子孫女準備。每次用餐後,我們總喜歡和阿嬤聊上幾句才讓她去午休。 有一天,阿嬤告訴我們「我原本打算退休後要去欣賞許多國家的風景,結果才出國一兩次,就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那時候我才58歲。」總是心裡很平靜的阿嬤,突然間顯得有些失落,原以
Thumbnail
阿嬤剛結婚的時候經濟很困難,為了貼補家用,她開始靠裁縫撐起大部份的家計,孩子一個一個出生,阿嬤也越來越晚睡,忙完家務和孩子,幾乎其他時間都在那台縫紉機上不眠不休。那時候的阿嬤很苦悶,很少笑,壓力沒有出口,痛苦沒有解方,人生沒有方向。直到有一天,阿嬤去聽了一場演講,那場演講竟然化解她多年的心裡疑問,讓
Thumbnail
三十歲進入婚姻,三十五歲完成生子計畫。六十歲,孩子成家立業,我們的責任也宣告結束,功成身退。六十歲開始不一樣的人生,這個人生就是為自己的晚年鋪路,如果說六十歲開始投入慈善,慈善年齡就是一歲,許多阿公阿嬤從六十歲做到九十歲,慈善年齡就是三十歲,想想,三十年可以囤積多少功德財,福慧福雙的紅地毯都鋪到下一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感慨年長的阿嬤曾經照顧我,如今我長大了,換我來照顧她。在年老的阿嬤身上看到了偉大的女性形象。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以前寒暑假,由於父母平常都在外工作,因此午餐都是由阿嬤為我們這群孫子孫女準備。每次用餐後,我們總喜歡和阿嬤聊上幾句才讓她去午休。 有一天,阿嬤告訴我們「我原本打算退休後要去欣賞許多國家的風景,結果才出國一兩次,就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那時候我才58歲。」總是心裡很平靜的阿嬤,突然間顯得有些失落,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