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坊間很多有關 ❙特朗普❙ 的評論既表面且錯。僅因為他的出身是一名地產商人便認定他是個不懂政治的庸俗商人,認定他把 ❙美國❙ 總統之位看作一門生意。
❙特朗普❙ 的政治理想是什麼?
這是我們要回答的一個問題。
政治操作上,❙特朗普❙ 信奉 ❙教父❙ 的格言﹕與朋友保持親密,但與敵人要更親密。所以從2016至今,他不斷重複他與 ❙習近平❙ 主席和 ❙普丁❙ 總統,以及 ❙北韓❙ 的「little rocket man」(❙特朗普❙ 口中的小火箭人) ❙金正恩❙ 總書記關係良好。這種言詞必需拿來與他的政策行為比照才有意義。譬如,如果 ❙習近平❙ 和 ❙特朗普❙ 真如 ❙特朗普❙ 所說兩人關係良好,❙特朗普❙ 在其第一任期便不會對 ❙中國❙ 發起貿易戰,便不會直接點出 Covid19 就是「❙中國❙病毒」,便不會限制 ❙中國❙ 大陸旅客入境 ❙美國❙ ...。
剛進入他的第二任期,❙特朗普❙ 做了什麼?
「在 ❙臺灣❙ 出生的申請人可在出生國一欄填寫 ❙臺灣❙。
這類申請人的公民證書上將顯示其出生國為 ❙臺灣❙。
USCIS 不會簽發寫上『Taiwan, PRC』(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 『Taiwan, China』(中國臺灣)﹑『Taiwan, ROC』(中華民國臺灣) 的公民證書。」
在短短兩週內的連番操作,而且是在 ❙特朗普❙ 回歸 ❙白宮❙ 的30日內,不單是一個政策轉向,而且明顯是一個策略。
這個策略就為了與 ❙中國❙ 討價還價?
當然不是,因為在預期與 ❙中國❙ 進行的貿易戰中,❙美國❙ 基本上手握 ❙中國❙ 的經濟命脈,❙美國❙ 根本不用出到 ❙臺灣❙ 這張牌,不需要借用 ❙臺灣❙ 來與 ❙中國❙ 討價還價。
❙美國❙ 的深層政府以及軍工複合體歷來的全球策略是維持一個區域性緊張但又不至於引發全球性動蕩的地緣政治策略 —— ❙臺海❙ 緊長是其一; ❙中東❙ 緊張是其二; ❙東歐❙ 緊張是其三。
❙特朗普❙ 的偉大構想之一是要終結這種無休止的「戰時狀態」。
在重建 ❙美國❙ 經濟體的目標下,❙特朗普❙ 不要 ❙美國❙ 做全球警察,所以 ❙歐盟❙ 和 ❙英國❙ 必須承擔防衛 ❙歐洲❙ 的主要經濟和軍事責任。
❙中東❙ 方面,❙特朗普❙ 在2017年12月6日正式承認 ❙耶路撒冷❙ 為 ❙以色列❙ 首都,並表示 ❙美國❙ 駐 ❙以色列❙ 大使館將從 ❙特拉維夫❙ 遷至 ❙耶路撒冷❙。這是大刀闊斧式終結一個歷史問題的手段。與其將 ❙耶路撒冷❙「永遠維持」在一個懸而不決的狀態,毋寧澈底解決這個問題﹔畢竟,❙以色列❙ 是 ❙中東❙ 唯一的一個民主國家。
但深層政府的勢力太大,阻力超乎他的想像。原本要在第二任期內進行的卻被 ❙武漢❙ 病毒和2020選舉舞弊搗亂了。這就是為什麼他在本任期頭30日內便簽署大量行政命令,將整個官僚系統翻轉,因為他只有4年去實現他的政治理想。
在這頭30日內,❙特朗普❙ 政府一方面聲稱要對 ❙臺灣❙ 晶片及電子產品徵收100%關稅,另一方面卻不動聲色地「推動 ❙臺灣❙ 獨立」—— 這是要對手難以捉摸他的意向,但 ❙臺灣❙ 當局不能蠢得連這一點也看不出來。
解決 ❙臺海❙ 危機只有一個方法,就是確認 ❙中國❙ 和 ❙臺灣❙ 互不隸屬,❙臺灣❙ 便不是 ❙中國❙ 的「內政」 —— 最終就是承認 ❙臺灣❙ 是一個獨立國家,第一步是與 ❙臺灣❙ 建立正式的官方外交關係,即承認 ❙臺灣❙ 是一個國家。
100%關稅這只不過是一種「開價」—— ❙特朗普❙ 式 art of the deal。
❙臺灣❙ 值得 ❙美國❙ 這個盟友嗎?
這要看 ❙臺灣❙ 如何還價。
在〈特朗普的關稅外交 - 臺灣〉一文,我們強調「但作為 ❙西太平洋❙ 第一島鏈的中軸的 ❙臺灣❙,❙特朗普❙ 是了解的。❙臺灣❙ 的地緣戰略位置就是 ❙臺灣❙ 的還價籌碼。明白了沒有? 晶片關稅和和國防是必須捆綁在一起考量的,起碼 ❙特朗普❙ 是如此思考。」
然而,❙總統府❙ 資政 ❙陳博志❙ 卻聲稱 ❙特朗普❙ 誤解搶晶片說,並強調「有 ❙台灣❙ ❙美國❙ 才贏」—— 這是一個可怕的無知,對 ❙特朗普❙ 的政治理念無知,對國際地緣政治無知。[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