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02.22
**XAI的Grok3模型非常強大,對價格敏感的用戶甚至可能考慮停用其他模型,僅在X上使用Grok。
*AI模型競爭已進入白熱化,目前Grok3是最強選擇,但未來OpenAI、Proplexity、Google等競爭對手可能會推出更強產品。
*近期AI模型競爭激烈,Grok3是少數讓人感覺煥然一新的產品,與競品截然不同,表現卓越,值得推薦。
*進行了多種測試,包括基礎問題、研究型問題,與訂閱的其他AI模型比較,明顯能分出優劣。
*請Grok3分析Frontend Models公司、解決日常問題、撰寫程式碼,再找朋友確認,結果顯示Grok3表現最好,deep search功能極為強大。
*Grok3的程式推論過程部分被隱藏,以防止競爭對手抄襲,但絕大多數內容已開放。
**目前XAI的伺服器投入持續加大,比部分CSP更積極,數據令人驚訝。
*在Memphis的Data Center已部署100K顆NVIDIA H100 GPU,未來將提升至20萬顆,最終目標100萬顆。
*雖然XAI不是全球最大算力持有者,但在單一數據中心內擁有最多GPU串聯,提升運算效率,效果令人滿意。
**XAI與其他競爭對手一樣投資ASIC,雖仍處於謠言階段,但可能在2026下半年至2027上半年推出自己的ASIC。
*目前Google在ASIC發展快速,Microsoft則放慢步調,AWS表現良好,XAI可能成為另一個重要的ASIC參與者。
*XAI並未減少GPGPU投入,反而持續大規模採購,GB Series(GB300)將有大量採購計畫。
*雖然數據仍處於謠言階段,但與Microsoft、Meta等CSP相比,XAI的採購量不遜色,甚至超越部分業者。
*Meta的Ariel與GB200總量仍低於XAI的計畫(仍在rumor階段),顯示XAI投入驚人。
*XAI的伺服器採購規模比部分CSP更為可靠,市場預期可能上修XAI的採購量,逐步將其視為一線AI業者。
*過去XAI被視為二線玩家,但從目前採購量與技術成果來看,很快會晉升一線。
*XAI對硬體與軟體發展的貢獻極大,值得持續關注。
**馬斯克雖非市場先行者,但以後追者身份投入大量資金,展現決心。
*在Memphis建立Data Center、大規模採購H100,推出Grok3,顯示未來還有更多驚喜可期。
*簡報中提到未來兩年內,XAI可能攜帶Grok與Optimus機器人參與火星任務,如果成功,將成為重大發展題材。
*許多人質疑馬斯克的時間預測,但無論如何,他的行動力遠超多數業者。
**Apple推出新機16e,原市場傳言為SE4,最終命名為16e,SE系列至此終止,官網下架舊機。
*16e售價599美元,約台幣22000,略高於市場預期,原以為價格落在549美元、台幣20000初較合理。
然而,蘋果產品價格一向被批評過高,最終仍然熱銷。
*16e有幾項劣勢,如單鏡頭設計、無MagSafe、僅支援Wi-Fi 6,皆受市場詬病。
然而,亮點是搭載A18晶片(雖移除一個GPU核心)、8GB RAM,較iPhone 15的6GB提升2GB,關鍵在於需達8GB才能運行Apple Intelligence,這款手機定位為最便宜的AI機。
*市場爭論蘋果AI功能表現平庸,導致16e被視為閹割版,規格未達標,價格不上不下,一些人甚至稱其為3D垃圾。
*但如果蘋果能短期內強化AI功能,這樣的定價將被市場接受,畢竟以2.1~2.2萬台幣入手具AI功能的iPhone,仍具吸引力。
*部分消費者比較16e與前代iPhone 15,或考慮升級至Pro系列,但這些討論不夠實際。
iPhone 15因RAM僅6GB,無法運行AI,與16e本質不同,
至於升級至Pro版本,則涉及更高預算,並非所有消費者皆願多花費。
市場需求多元,並非人人都願意加錢升級,2.1~2.2萬的AI手機對部分用戶來說極具吸引力。
*部分消費者認為應”多加點錢”換更高階機種,但市場需求不同,有人追求CP值,不願多花費,16e正是為這類消費者打造。
**蘋果定價策略並非隨意決定,未來除了中文Siri優化,Apple Intelligence預計推出更多功能,雖目前基於其他AI模型並整合自身介面,未來可能強化On-screen AI判讀、App數據整合、決策與提醒功能。
*如果這些功能落地,將進一步提升16e競爭力。
*長遠來看,蘋果若推動更便宜的AI手機,類似特斯拉降低車價策略,能擴大市場滲透率,提高軟體服務營收。
*如果Apple Intelligence進一步強化,市場爭論將逐漸消失,屆時規格閹割問題不再是關鍵,因為消費者買單的是AI功能,而非硬體規格。
*當前爭議主要源於AI功能尚未成熟,未來如果改進,16E將獲更廣泛認可。
**Apple在16e上首次採用自家數據晶片C1,取代高通Modem。此變化已醞釀許久,高通早有準備,股價未受影響。
*iPhone 17部分機型預計也將搭載C1,但高通短期仍在供應鏈內,
長遠來看,蘋果將全面自製數據晶片。
*Wi-Fi晶片方面,iPhone 17將引入蘋果自家設計 代號為Proxima的晶片,逐步取代博通的Wi-Fi解決方案。
*代表高通與博通在蘋果供應鏈中的角色受影響,如果新晶片表現不差,這條自製路線將持續推進。
**對供應鏈而言,此轉變帶來新機會。過去高通、博通掌握供應鏈選擇權,如今蘋果親自主導,可能引發零組件供應商重新洗牌。
*Wi-Fi晶片涉及Module、射頻元件(RF),部分代工廠及RF零件供應商有望受惠。
*從投資角度來看,高通與博通短期內將失去部分蘋果訂單。
過去市場早已預期博通Wi-Fi業務受影響。
*蘋果的轉變對供應鏈是挑戰也是機會,部分供應商可能獲得新訂單,形成市場輪動。
**3月MWC Barcelona將是關鍵觀察點,全球通訊業者、電信商、手機廠商將齊聚,台灣網通業者也將參與。
*市場焦點將轉向蘋果C1與Proxima晶片,並重新梳理供應鏈變化。
*近期台股網通類股、射頻、PMIC族群形態強勢,顯示市場已有所反應。
*未來市場關注點將從Apple Intelligence爭議轉向供應鏈影響,蘋果已確定使用自家數據晶片並逐步汰換高通與博通,這將帶來更多討論與機會。
*配合MWC大會與通訊市場發展,網通領域將出現有趣變化,值得持續關注。
筆記-股癌-Podcast-QA-25.02.22
**市場上常見的估值方式是將未來的現金流折現到現在的價值。
雖然可以提供一個粗略的評估標準,但並不精準,因為無法確保未來十年的現金流一定按照預期發展。
*有些標的的市場炒作時間較短,例如OEM/ODM,屬於較快實現盈利的類別;
而機器人與光通訊類股則是市場炒作未來成長性的標的。
*兩家公司即便P/E相同,也不能說它們的投資風險與報酬是等同的。
例如,特斯拉與Palantir,儘管都有較高的P/E值,特斯拉的實現可能性仍然較高,屬於更保守的選擇。
**市場炒作的時間軸與趨勢轉換相當重要,例如台股目前在炒作 AI、CPO(共封裝光學)、無人機、高股息概念股。
*投資時要考慮資金流向,錢什麼時候進場比什麼價格買入更重要。
*量化數據雖然是重要參考指標,但無法完全取代基本面分析,例如企業的現金流、競爭優勢與市場趨勢。
*產業間的資金輪動會影響短期投資收益,長期則需關注企業的競爭力與創新能力。
**買房與財務規劃。如果購房後,每月房貸超過薪資的一半,財務壓力將會很大。
理想的房貸佔薪資比例應低於30%,以確保財務靈活性。
*如果購房導致存款歸零,可能會面對突發狀況時的資金調度困難。
*預售屋交屋時間長,需考量未來收入成長的可能性。
*長期來看,房地產是否增值取決於區域發展、利率走勢與政府政策。
*投資與股市操作不僅是數據的計算,更是對市場、資金、趨勢、心理等多方面的綜合評估。
*無論是選股、估值,還是買房、職場決策,核心在於理解市場規律,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邏輯,並保持穩健的心態應對市場變化。
**職場與投資心態。在投資與職場中,君子之交淡如水,無需過度社交,關鍵是找到價值觀相同的夥伴。
*避免盲目追逐市場熱門標的,投資需有自己的邏輯與風險管理機制。
*投資並非單純的數據分析,而是對市場趨勢、企業價值與人性的綜合評估。
*面對市場波動,保持耐心與紀律,不因短期情緒影響決策。
**AI與投資市場的未來。AI發展對市場的影響深遠,未來可能影響傳統產業的競爭格局。
*科技龍頭企業持續投入AI研發,市場對此高度關注。
*AI產業的發展可能帶動硬體(伺服器、GPU)、軟體(雲端服務)、應用(自動化、智慧製造)等多個領域的投資機會。
*AI可能改變市場的人才需求,對投資人來說,了解AI產業鏈的結構與趨勢將成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