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皓角-25.04.21
**川普對美台韓的談判與AI供應鏈觀察。
*金融股財報大致優於預期,本週特斯拉與Alphabet揭開七雄財報序幕。*重點在AI資本支出是否因應關稅戰或庫存週期出現鬆動。
*四月美歐PMI公布有助判斷三月囤貨潮是否延續。
*聯準會褐皮書與關稅預期關係值得觀察。
**美國反川普示威與政治壓力。
*週末爆發700場示威,約500萬人參與,議題廣泛涵蓋經濟與社會議題。
*部分共和黨議員私下不滿關稅政策,期望最高法院介入。
*關稅戰成功則皆大歡喜,若導致通膨恐影響中期選舉。
*川普只做一任,但議員需顧政治生命。
**川普支持度變化與政策風險。
*CNBC民調顯示川普經濟政策滿意度創新低。
*民主黨選民對其經濟政策不滿意度達90%。
*ABC民調顯示支持率從49%降至44.8%,反對率升至51%。
*觀察支持度變化趨勢,顯示川普支持度已落至負值。
*川普對示威未發表強烈回應,推文稱美國更強更富,意圖避免紛爭擴大。
**烏俄戰事最新進展與川普動作。
*川普宣稱美烏即將簽訂礦產協議,並預期停火。
*俄方主動提出復活節30小時停火,象徵戰略轉向。
*彭博報導指出協議可能包含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歸俄,或透過公投、國際默許。
**歐洲態度與烏克蘭戰爭疲乏。
*歐洲原期望烏方不讓步,但須看歐盟是否持續軍援。
*波蘭民意轉變,支持接納烏難民比率從57%降至12%。
*反對接納移民者增至40%,顯示社會疲乏感加重。
*歐洲持續軍援關鍵,戰爭僵持未見成果。
*烏俄進行最大規模戰俘交換,顯示戰爭局勢有放緩。
**德國徵兵民調與世代落差。
*德國支持恢復徵兵者61%,但16–29歲僅32%支持。
*年長者支持度高,反映代際間對戰爭與服兵役的差異認知。
**川普對戰事態度明顯改變。
*川普目前對烏俄態度為 能談就談、談不成就擺爛。
*雖曾聲稱能一日解決戰爭,但目前態度轉趨冷淡。
*重點為撇清責任,將問題丟回他國。
**川普關注轉向東亞,積極參與日美經濟談判。
*上週五川普與日本赤澤亮正會面,對談判進展表示滿意。
*白宮公布照片,雙方笑容滿面,顯示第一輪談判氣氛良好。
**日本國內壓力升高,石破茂出面說明談判立場。
*石破強調談判循序漸進,並未讓步,最大分歧為匯率問題。
*日本態度為可談軍事、能源、農業開放等,但匯率非可隨意讓步項目。
*日方警惕重演1980年代廣場協議的教訓。
**日美談判主題廣泛,美方開出多項要求**
*汽車:放寬日本安全標準,擴大美國車輸入。
*農業:開放市場、取消配額,實現自由競爭。
*能源:推動阿拉斯加LNG輸出至日本。
*造船:促使日企赴美設廠,加強產業合作。
*防衛:要求日本持續購買美軍備,強調對等保護義務。
**日圓升值受限,匯率成為最棘手談判重點。
*日本貿易連續四年赤字,2025年4月赤字逾5兆日圓,升值條件不足。
*石破對匯率態度強硬,認為此為日本底線。
*美日僵局核心是匯率制度改變的要求。
*要給川普錢並非難題,問題是美國想改變日本長期匯率政策。
*在通膨與貿赤背景下,日本難接受升值要求,導致談判卡關。
**白宮內部角力與川普策略目標。
*華爾街日報揭露,川普內部顧問分歧,MAGA派與市場派立場不同。
*川普延後關稅90天,反映內部妥協與政治角力。
*他想用關稅讓高科技與運輸產業回流美國,彌補製造業空洞化。
*川普以保護主義為名,實際上是逼各國讓利。
**台灣尚未正式上談判桌。
*FOX報導台灣與美方有TALKS;WSJ則未將台灣列為優先談判對象。
*目前只有日本、韓國、英國、澳洲為優先對象。
**台灣產業受到川普關稅的潛在衝擊估逾1.3兆產值,20萬人受影響。
*桃園龜山、蘆竹受創最重,主因伺服器與PCB廠集中。
*中部地區如潭子、大雅、神岡、豐原等以傳產為主,受波及5.8萬人。
*南部如台南歸仁、高雄岡山以螺絲扣件業者為主,原已景氣不佳,雪上加霜。
*產業處於觀望階段,部分已轉移產能至東南亞或墨西哥。
*大型業者有資源遷廠,中小企業多半按兵不動等待談判明朗。
**成衣業影響最大,設廠地集中於越南、泰國、印尼,普遍被課以高關稅。
*全球最大供應來源為中國、越南,中被課100%、越南被課46%。
*供應鏈受限可能推升美國衣物價格,助長通膨壓力。
**汽車產業觀察:日韓重度依賴美國市場,台灣品牌影響較小。
*日本車廠如本田與豐田有39%與25%收入來自美國,韓國現代與KIA分別為29%、28%。
*台灣納智捷近年已轉向本地市場,受衝擊程度低。
*台灣車用零組件廠衝擊分歧。
部分業者已於泰國設廠,但泰國與美國的關稅談判順位靠後,不確定性高。
*AM(售後維修)市場依賴台廠甚深,若新車變貴、換車意願降低,反可推升台廠接單。
**台灣進口車價難大幅下修,主因稅制層層疊加。
*進口稅17.5%、貨物稅30%、加上奢侈稅與營業稅,即便進口關稅下降,車價仍難大降。
*預估最多下修10%~15%,整體價格優勢有限。
**韓國談判進展與政治變數。
*韓國預定本週與美國展開正式談判,派出財長與產業部長出席。
*在野民主黨民調領先,領袖李在明屬親中,可能對談判不滿。
*韓國內部通膨壓力高於台灣,韓元已貶至2009年低點,民生負擔沉重。
*韓國房市回溫與民怨齊升。經歷暴跌後,江南、京畿等地房價重啟漲勢,加劇雙重壓力。
**台日韓談判皆遭遇民間壓力與內部挑戰。
*川普的關稅政策雖受批評,但的確促使各國釋出讓步善意。
*儘管未必全拿,但川普只要取得部分成果即可對選民交代。
**後續觀察重點:七大巨頭資本支出與聯準會反應。
*需觀察川普關稅是否影響聯準會褐皮書與利率政策預期。
*若通膨升溫,聯準會可能提前升息或撤回降息預期。
*AI巨頭是否因此下修資本支出,CSP是否因H20管制而砍單,也是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