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tarLink 007
虚拟与现实交替
凌晨2點,26歲的李婷在朋友圈發出一條動態:「學完Python轉AI,月薪沒到3萬,反而負債2萬——這就是報課老師說的『人生跳板』嗎?」這條帶著課程推廣海報截圖和學費分期的朋友圈,揭開了AI付費學習市場的冰山一角。
據《2025中國AI教育產業白皮書》顯示,我國AI付費課程市場規模已突破200億元,年增長率達67%。從「零基礎3天開發AI助手」到「30小時成為AIGC專家」,課程均價從9.9元速成課到49800元私董會,一場以焦慮為燃料的造富運動正在上演。
在某知識付費平台,一個名為《ChatGPT提詞工程師訓練營》的課程創造了行業神話:單價1999元的課程,8小時內售出2.3萬份。但完課率僅有7%,超60%學員停留在「安裝環境變量」的第一步。「這本質上是以技術為偽裝的商業畫餅。」教育科技投資人王磊在36氪採訪中直言。
2025年2月,國家網信辦聯合七部門啟動「清朗·知識付費領域亂象整治」專項行動,對217家機構立案調查,下架違規課程1.2萬門。南方新聞網曝光某機構使用盜版Stable Diffusion模型授課,其自研工具實則套殼開源代碼。
「AI教育需要冷卻劑,而不是興奮劑。」教育部科信司負責人在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強調,《人工智能教育培訓服務規範》即將出台,明確要求:
【三查原則】
【替代方案】
當知識貼上價格的標籤,我們更需要警惕認知通脹。在轉發「AI改變命運」的課程海報前,不妨記住圖靈獎得主Yoshua Bengio的忠告:「真正的智能革命,從不需要販賣焦慮的導購員。」
(文中數據綜合自國家統計局、中國互聯網協會公開報告,人物採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