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海島子民
自己真的不認識什麼漁貨
講的出來的只有虱目魚、超難吃台灣鯛(吳郭魚)、鱸魚、鮭魚、鱈魚(大比目魚?!
羞愧呀~
再加上小時候吃到的魚不知是難吃還是不新鮮,一不小心還會被刺給到
現在看到魚都會自動忽略
薄薄一本
作者把自己當「魚販」的第一人稱現場經歷口語化的講給我們聽
能知道魚市場及其工作者的日常趣味故事,比如五分仔、尿尿樹、改裝車、女人攤...等
也能學習到關於漁獲的知識,比如怎麼選魚、煮魚或當偽魚販、甚至還有魚類占卜
讀起來輕鬆有趣
1.不要賭博
故事一開始是個悲傷開頭
原本豐腴的生活,因爸爸染上賭博,風雲變色
迫使作者小小年紀就被迫轉大人
常有人問他:「讀那麼高,幹嘛賣魚?」
「只是工作。」
為了支撐住「家」他沒得選擇...
後來阿公走了,自己兒女也出生了
但裝睡的人依然叫不醒,為了兒女他只能離開
說真的有辦法“真的”離開嗎?
有這種不為自己負責任的家人(不管是父母還是小孩甚至有些是兄弟姊妹)
只能做好家人過世時的拋棄繼承
但生前還有法律扶養義務
我都在想作者這樣出書,不怕爸爸又找上門要錢嗎
好難...真是辛苦了😢
2.身上的職場氣味(職業病)
書中作者多次提及身上魚販的氣味
不僅是職業象徵,也是生活的烙印
「天未亮的魚市,是千百盞燈照出的世界,潮濕,氣味紛雜,難辨魚臭。」
「我以為洗去身上的魚味,穿上怎樣的服裝,又能變成怎樣的人。但作為魚販,是黏著在皮膚上的魚鱗,沒有感覺便嵌在那,覺得癢的時候想拔下那些魚鱗,才發現體膚已經有不一樣的顏色了。」
「沒有一個魚販不曾傷過腰,職業病久了,病也成職業。」
每種職業都有它獨特的「氣味」或稱「氣質」
網路上有些已退休的
科技人就很有科技味
警消的看上去也還是警消樣
有些做到管理階層的就還是帶有管理階層味
至於自己呢?
因為是底層,怕在公司存活不好,漸漸也養成唯唯諾諾的小丑氣息味
長時間的浸染,導致思維上的固化、習慣上的慣性
甚至影響到與世界互動的方式
真是恐怖
還好現在已存夠了一筆資產,讓我有了底氣
理財|初階財富自由是怎樣的程度?
底層的人請不要氣餒
您也能藉由投資改變自己人生的!
3.魚類占卜
作者長時間下來
面對魚主、魚販們到攤位上面對客人
自成了一套魚之占卜的人類分類學
魚之國師無誤XD
測測自己的性格最像哪一種魚
讓魚之國師為你開示吧!
測下來,我和身邊朋友們都是「紅喉」
同溫層真厚😂

google搜尋紅喉的樣子
原來紅喉長這樣
有點醜捏
看不出來高檔的點在哪 哈哈
有機會再買來吃吃看惹
---
這本書喚起我吃魚的渴望(咦)
也讓我想要穿好雨鞋背個斜背包裝成偽魚販去批發市場看看
當然還要在正確的時間,約凌晨兩三點時出現(what?!)
買一條紅喉
這樣絕對是去亂的小心被打 XDD
ps.序裡頭有人說到寶瓶文化出了一系列「職人」書,可以知道各行各業的故事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