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恆達,2020進化版,2020.09,小畢空間出版社,ISBN:978-986-86188-1-7
- 研究方法論─陳德容
*****
第一章─前言:白話知識論
- 真相究竟為何?或者根本沒有唯一的真相?
- 每一個觀點,強調的是得益(或者說是受限)於一個特定的角度,以至於此人可以看到特定的「部分」真相,所以每個人看到的都是真相。
- 若能夠暫時拋開既有的命名(標籤、理論),透過對物件的親身互動與理解,物件的各種可能意義才能因此而開展。
- 沒有一個觀察是不帶觀點的觀察。
- 我們都處在歷史的洪流之中,不可能跳出歷史之外,去談歷史。我們只能在歷史之中,意識到自己所在的位置,來看歷史。
- 除了研究現象的焦點理論之外,還有許多潛藏沒有明說的價值觀或背景知識,也都影響我們的研究。
- 只要遵循相同的方法,不同的研究者不應受自偏見的影響,而應該得到相同的結果。
- 研究不一定是去探討未曾觸及的新世界,而是在想當然爾的事物中發現新觀點,指出原有的偏見。
三角驗證
真相
視角
學術倫理
現象學
黑林錯覺(Hering illusion)
相對主義
笛卡爾焦慮(Cartesian anxiety)
責任
視域融合
*****
第二章─靈感的前提是努力:選擇研究主題
- 在論文選題中,「原創性」扮演重要的角色。
- 讀研究所即須培養獨立思考與研究的能力。
- 研究不只包含對知識上的興趣,還有「對田野的關切」。
- 與自己生命經驗相關的研究通常也是在回像自身、叩問自己,長處是研究者對於議題熟悉,有管道進入田野。也就是因為這樣,更要注意避免因自己的親身經驗而以己度人,進一步能保持距離而不致陷溺過深,失去自我覺察與批判的能力。
- 必須經由文獻回顧找到此研究的正當性,必須將研究與既有文獻連結,來證明此研究的價值。
- 研究的可行性:
- 理論上是否可以研究
- 實務上這個研究可不可行?
- 小題大作:深入而細緻地分析一個小現象。
- 研究並不具特權,人們沒有義務參與你的研究。
- 把陌生變熟悉,把熟悉變陌生(去熟悉化:defamiliarization)
- 學術論文非常強調原創性(originality)或創意(creativity)
- 創新的研究領域
- 新的方法
- 新的觀點
- 研究中最關鍵的是能夠與常識以及既有的理論產生斷裂,以提出創新洞見。
考慮田野對象的好處,避免傷害田野。
研究倫理
大數據
*****
第三章─想像我,陷入愛河:論文題目的擬定
- 論文題目不要落落長,通常包含
- 核心現象
- 研究對象
- 田野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