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連結為讀墨回饋金連結*
《行星燦爛的時候》/翁禎翊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翁禎翊的散文《你在暗中守護我》,完全命中我的閱讀好球帶,看到落淚XD於是速速把他兩本出版品都買回家。結果他的第一本書《行星燦爛的時候》才看1/5就有點不行了。這本書出版在翁禎翊25、26歲左右,由於散文本就是很個人的文體,但高中到大學這階段,充滿期待又強說愁的掙扎,現在我的年紀(嗚老了)比較不是這本書的主要對象。就像我高中時非常喜歡李中於高中時的散文集《比聯考更無聊的事》,喜歡到圖書館借了兩次還買了一本,最喜歡的一篇(我甚至記得出篇名???)是《不要把蛋糕抹在我的額頭上》,那種青春、不顧一切、或許什麼都沒有的明天,現在想想真是一段不會重來的時光。
從字裡行間讀來,可以感覺作者是一個很柔軟的人,但又完全讀得出來他是被照顧得很好的孩子,種種配在一起太完美,於是讀了一半就被我暫時擱置。擺了兩個月,昨天想起接著讀,欸,又蠻好看的,精神抖擻(?)聚精會神的讀了起來,。
本書封面
這本散文結構我很喜歡,總共分四輯,第一輯主題是他的成長、第二輯是友情,第三輯是感情,第四輯則是家人跟自己。翁禎翊的文筆很好,散文敘事非常有故事性,不是直線敘事,而是會透過一些小事件當做hook,帶出後面最想講的故事,但故事結構完整,訊息也都有收攏,餘韻悠長溫柔。最推薦的是《指叉球》、《南十字星》、《聽我們說話的人》以及《行星燦爛的時候》。
《指叉球》跟《南十字星》寫國小及國中生活裡,「好孩子」翁禎翊跟「沒那麼好」的同學們,曾經那麼近,但最後卻因為家庭、運命的關係,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翁禎翊一路都是公立學校,縱使在台北市的「好學校」,他還是看到跟他完全不一樣的人,他試圖靠近理解,最後卻還是無法抗拒現實。於是他希望自己長成一個有能力的大人後,能再接住那些不一樣的孩子。
這可能嗎?或許可能吧,但這是很累又常常徒勞無功的事情。
而與書本同名散文《行星燦爛的時候》是在很悶的國中時期的故事,看得出來他很愛他的高中同學XD對比之下國中真是又悶又鳥,他把少年那種找尋自我認同、懷疑未來、害怕一個人的感覺寫得很好,最後的收尾很像電影長鏡頭,安安靜靜的,留給讀者自己體會。
《聽我們說話的人》完全展露他對高中同學的愛,他在書裡提到的天才Nash也是真人(因為我去查了)。讀的時候會想起以前學姐曾說,「遇見什麼樣的人,就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喔」,我想翁禎翊一定很喜歡自己遇見過的人,也才能長成一個對自己有自信,且有信心能幫助他人的人。
整體是不錯看的一本書,不知道第二本作品有沒有少一點浪漫,不知道他被現實磨掉了稜角沒,有機會再來看變成翁法官以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