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dcas收聽連結: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ebcd6d14-8eac-471d-a5d4-2d24566288d1
Youtube收看連結:
隨著全球生技產業的快速發展,台灣如何在國際市場中站穩腳步?本次《藥企哪裡學》延續上一集,特別邀請到合一生技前副總裁、安悅訊顧問公司總經理 Alan 學長,分享他在外商與本土藥廠的豐富經驗,並探討本土與外商公司企業文化差異、產業發展趨勢,以及新世代如何在生技領域脫穎而出。
外商與本土藥廠的關鍵差異
Alan 學長曾在外商藥廠安斯泰來工作多年,甚至被派駐至東南亞市場,成功帶領當地團隊創造雙位數的業績成長。他指出,外商與本土藥廠在文化、策略、與發展模式上都有顯著的差異:
企業文化:制度成熟 vs. 靈活應變
外商藥廠通常擁有更完整的制度與培訓機制,強調績效管理與國際化發展,員工的晉升與薪資成長多與績效有直接關係。此外,外商企業的彈性管理模式,也讓員工能在較自由的環境下發揮專業能力。
相較之下,本土藥廠的組織架構仍在發展中,決策速度較快,但往往依賴高層主管的個人風格與判斷,導致制度執行的穩定性不足。這種企業文化可能影響人才的長期留任與發展機會。
外商藥廠的區別:日商、歐商與美商的管理風格
Alan 學長進一步說明,幾十年前外商藥廠的管理風格根據地區不同,也存在顯著差異,但隨著時間推進這些差異也有變小的趨勢:
美商藥廠:強調績效與個人能力,員工的晉升與薪資成長與業績高度相關。競爭激烈但發展機會豐富,適合積極主動、擅長自我管理的人才。
日商藥廠:傳統上較注重終身雇用與年功序列,員工的晉升主要依賴年資與資歷,而非績效表現。過去這種模式提供了較高的工作穩定性,但近年來日本企業開始轉向績效導向,並引入更多彈性管理。
歐商藥廠:介於美商與日商之間,重視團隊合作與個人發展並重,管理風格相對平衡,對於人才的培養與工作環境較為友善。
這些差異不僅影響企業內部管理,也影響其市場競爭策略與企業文化的塑造。但近幾年來這些差異逐漸減小,甚至出現某些日商風氣更自由的時候。
決策流程:穩健 vs. 高效
外商藥廠的決策通常經過多層級審批,確保決策符合全球市場需求與法規,但也因此流程較長,無法快速因應市場變化。本土藥廠則具備較高的靈活性,能迅速調整產品策略與市場布局,但若缺乏完善的風險評估,可能導致決策過於倉促。
市場發展:國際導向vs.在地深耕
外商藥廠的產品策略通常以全球市場為導向,確保產品符合各地區的市場需求與法規標準。而本土藥廠則更專注於台灣與亞洲市場,雖能針對特定市場快速調整,但若要進軍國際市場,仍需提升競爭力與品牌影響力。
生技產業的未來趨勢
隨著 AI 科技的發展,很多生技大廠都已經利用AI在做新藥開發、甚至是臨床試驗方面的協助,而AI的幫助也可以顯著縮短新藥開發的時程,大大提高生技產業發展的速度。Alan學長強調,技術雖重要,但真正決定產業發展的是人才,再好的產品沒有其優秀的人才來執行都是枉然。而學長也勉勵未來的生技人才需要具備跨領域能力,例如藥物經濟學與市場分析、財務與數據管理能力、國際市場拓展經驗等,鼓勵大家多元學習,培養多元專業能力,結合科技與商業思維,才能在全球生技市場中佔據優勢。
對生技產業新人的建議
針對有志於進入生技產業的年輕人,Alan 學長提供了幾個建議:
- 了解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而非盲目跟隨趨勢。
- 多元參與:透過社團、企業實習、志工活動,培養軟實力、與人互動與團隊合作能力。
- 持續學習:掌握跨領域知識,如市場分析、數據管理,提升競爭力。
- 積極接受挑戰:不計較工作範疇,願意嘗試新事物,累積寶貴的職場經驗。
學長認為,無論選擇外商或本土企業,只要不斷提升自己,機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台灣生技產業的國際化挑戰
學長指出,未來台灣生技產業最重要的發展方向是海外市場拓展。隨著全球市場競爭加劇,企業需要更具國際視野的人才,協助推動跨國合作,讓台灣生技公司能夠在全球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他也鼓勵年輕人,無論是在學期間還是職場初期,可以積極累積國際經驗、拓展國際視野,為未來的生技發展鋪路、耕耘。
結語
透過這次訪談,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台灣生技產業的機遇與挑戰。Alan 學長的經驗與建議,為年輕人提供了一條清晰的成長路徑。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唯有持續學習、勇於挑戰,才能在全球生技產業中發光發熱。
#crearecmu #藥企哪裡學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