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針對那些保險知識不足、對壽險認識不深的人,做一個20年期壽險是誰需要的保單分析。
原本我並不打算多說什麼,
但最近一直看到不專業的業務人員,
在客戶詢問現在他那張長年期壽險好不好時
完全沒看到保單內容,也不知道他當時的需求與考慮點是什麼、而發出做見解誤導客戶。
最常聽到的是:
長年期高額壽險或長年期保單等同於
低俗的高傭金工具作為解釋
僅僅著重於眼前銷售,而忽略了產品本身真正的保障價值。並勸導所有客戶去買投資型,短年期
定期險,而非看個案來分析作為解釋
而更讓人火大的是
完全忽略客戶當時為何當時購買的原因
假設、當時他的業務員是如同我知道他是如此需要這份保障,而被你勸說下解除了保單
而下一刻,發生死亡失能風險後
他的家人自己卻沒有保障、
只因為聽了你一番
你不會早走、投資報酬率等觀點⋯
我尊重各方投資客,高知識份子等觀點
但保險這門專業,我認為你們都沒有真正深刻了解
一樣都是長年期商品,好的跟劣質業務賣出去的等級,會有多少差別?
而另外也因為你個人不專業的見解
讓每個保險從業人員的素質被拉低
似乎出發點都是傭金率來決定商品,低俗之說
為此,我希望能與對保險一知半解的小白以及真心
希望提高民眾買到正確商品的人士進行深入交流。提供我的一番見解,商品是看人穿
不是誰都適合穿上或要脫掉的。
那麼,究竟誰適合購買20年以上的高額終身壽險?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七類人群:
體況不佳者通常屬於拒保戶,保險公司往往不會提供如此長期且高額的保障。如果你能成功購買這類保單,就代表你的健康狀況獲得了保險公司的認可,享有更大的長期保障空間。
一般來說,55歲以下的投保人更有資格享有長年期高額保障。年輕時投保不僅保費較低,更因身故槓桿較高(最高可達繳費金額的20至30倍),在面對風險時能夠提供更全面的防護。
風險隨時可能發生,假如你是家庭經濟支柱,並且擁有高額房貸等負擔,那麼一旦發生意外、疾病或其他不測,家庭的生活費和教育金將面臨嚴重缺口。相比追求投資報酬率,最重要的是能在關鍵時刻提供全面的保障,確保家人無憂。
實際案例 1:年輕家庭—用「強而有力」的終身壽險鎖住未來
主角:阿凱 & 小雯(都 30 歲左右),剛結婚 2 年,孩子 1 歲
狀況簡介:
• 兩人月收入合計約 12 萬,尚有房貸負擔。
• 考慮到孩子尚小,希望擁有長期且高額的身故保障,以防「萬一」經濟支柱缺席時,家庭不至於陷入財務危機。
定期險 vs. 終身險
• 有人建議阿凱買「定期壽險」,因為保費相對便宜;但阿凱想到 20 或 30 年後,如果他身體健康狀況變差或到了高齡,再想買壽險,可能會因核保因素或年齡而無法順利承保。
• 終身壽險的優勢在於「先鎖住年輕時期的健康體況」,讓未來即使健康變差,也能穩定持有高額保障。
長年期高額壽險的一大優點在於:若在20年後你不再需要這份保障,解約時可將所有繳納的保費連本帶息全部退回。更有甚者,即使在遭遇失能或殘障等風險時,保單也可能提供免繳保費或額外給付。這樣一來,你不僅能夠為家人提供保障,還能在必要時收回資金,而定期險則僅僅是一筆純粹的費用支出。
對於一些人來說,要在短期內存下一大筆錢極具挑戰;而20年的保單期則允許你分批繳費、逐步累積資金,讓退休時仍能保有一筆可觀的資產,既達到風險防護,也兼顧儲蓄效果。
假設未來有一筆巨額資產需要傳承,例如一億資產往往需要預留約2000萬作為稅源。
越年輕購買長年期保單,保費杠桿效應越明顯,有的人甚至能以少量保費換取數倍的保障,從而有效地為資產傳承做好準備。
面對未來可能產生的遺產稅問題,運用國家提供的高額免稅額,再結合長期保單的優勢,不僅能保護自己和家人的財富,還能實現資產的跨代傳承,最終達到把錢留給自己所愛的子孫的目的。
總結來說,請各位保險業務同仁務必正視保險產品本身的價值,不要再用錯誤的觀念和銷售導向誤導客戶。
每種產品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使用場景,僅僅因為收單容易而推銷短年期保單,
既無法真正滿足客戶需求,也可能讓家庭面臨更大的風險。
正確的保險觀念應該是根據客戶實際需求提供最合適的保障,而非一味追求投資報酬率或短期效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障每個家庭的未來,免除因風險而帶來的遺憾。
保險的世界裡,有太多數字、費率、試算,但也有同樣多的淚水、真情、感動。
作為一名親身走過無數家庭故事的壽險顧問,我深切體會到:當我們離開時,能給家人的最好禮物,就是一份「不必擔心明天」的心安。若你有能力,也有這份責任心,那麼長年期的高額終身壽險,絕對值得你駐足思考,也可能成為你保護家人的最後堡壘。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更理解「終身壽險」的溫度與理由,也祝福你與家人平安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