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在發展的過程中,隨著時代變遷、都心轉移、或是人流改向等因素,原本的繁華難免在時間洪流中退去。區域如此,區域中的建築亦是如此,這樣的現象尤以商場建築更為普遍。商業建築隨著商機的消逝,若是再加上發生過幾起公共安全事件,在都會消長中成為人去樓空的廢墟幾乎是必然的命運。
然而人是活的,即便是廢墟,只要是有人類活動的地方,依然能在陰沉的死氣當中長出曦微生機。今天就讓我分享我在走讀台中舊城區中,發現依然有人類活動的三棟大廢墟吧。
中英育樂大樓
老闆娘說原本叫做中央大樓,但是後來「央」與「英」的音相近混淆了,大家習慣稱為中英大樓。然而我網路上找不到這個說法的佐證。老闆娘說過去這棟大樓裡有精品店、舞廳、餐廳、三溫暖、冰宮、電影院、頂樓還有游泳池,台中第一座迴旋水道滑梯就在這頂樓,以前裡面車子還可以開上去,非常繁華。雖然網路上的資料無法應證老闆娘說的所有設施,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棟大樓確實繁華過,也真的起過多次大火,燒死過很多人。
這棟大樓的前身是台中市前市長張啟仲所經營的啟仁外科醫院,後來才改為育樂功能的住商綜合大樓。該建築地下兩層地上七層,地下室是舞廳(彩券行老闆娘說的),一到三樓是有迴旋車道的商店街,再上去有百貨公司、冰宮,頂樓還有旋轉餐廳、三溫暖泳池等。網路上所顯示設計這棟建築的建築師有兩個說法,一說是由楊耀震建築師所設計,另一說是林論下建築師所設計。也許是因為該地點的建築經過多次改建,不同時期是由不同建築師設計的吧。現今這棟廢墟建築落成於1975年。(我之前所寫的台中舊城區偶遇現代主義建築一文,文中的合作大樓也是林論下建築師所設計。)
因為多起公共安全意外,如今大樓早已查封,只有一、二樓還有人在其中利用過生活。原本多色拼貼的繽紛外牆,也因為磁磚老舊剝落,在幾年前盡數剷除。中英育樂大樓的興沒更替,相當程度演繹了台中舊城區的興衰。裡面靈異傳說也不在少數,這裡我不展開來說。
延伸閱讀:中英育樂大樓內部迴旋車道。
大家來台中有去過宮原眼科吃冰嗎?宮原眼科無疑是這幾年來台中舊城區最為著名的地標。然而大家端著豪華可口的冰淇淋,坐在綠川畔優雅品嘗冰品時,可曾注意過河對岸巍峨佇立著一幢巨大的廢墟建築?明明是棟壓迫感十足的廢墟,卻很容易讓人忽視它的存在。
千越大樓
這幢給人壓迫感十足的廢墟,就是赫赫有名的千越大樓,亦稱綠川商業大樓。日治時代,這地點原先是個製冰工廠,從日產5噸,逐漸增加至日產35噸的大型製冰廠。一直到戰後該製冰廠還繼續營運。然而位處台中車頭前,周邊是當時發展最為興旺的商業區,這樣的地點作為製冰廠實在不符合經濟效益,於是製冰廠於1975年拆除,之後蓋起了如今所見到的千越大樓,於1979年落成啟用。
當時的千越大樓號稱超巨大購物商場,確實相當具有規模。不但有購物中心、精品店,還有冰宮、舞廳,以及後來著名的吉普賽民歌西餐廳進駐至今,唯一住、商、辦綜合大樓。建築地下兩層,地上十層,十樓之上的頂樓還蓋有一座旋轉餐廳的兩層塔樓,在當時相當有特色,聽說是全台第一家旋轉餐廳。然而只是因為加了個塔樓有特色,同樣是那個年代的龐大舊大樓,比起林論下建築師在台中公園旁設計的合作大樓可以窺見現代主義的設計感,千越大樓的設計實在乏善可陳。
曾經的繁盛,因為兩起大火造成大樓的沒落而成為廢墟。然而千越大樓見證了戰後台中舊城區的興衰,是一代人的共同記憶。我就記得1989年時,我常騎著當時最時髦的檔車追風,到千越大樓一樓的小精品店購物買東西。也因此許多人不忍看著大樓就此殘破,而後有了塗鴉藝術團隊「逃亡計畫」進駐大樓,藉由塗鴉藝術讓大樓再起一時風光。當時只要至大樓管理處繳交100元,即可進這棟大型廢墟進行「合法」探險。然而眾多產權人對大樓未來有不同的意向,藝術團隊終於還是被驅離,留大樓繼續閒置至今。
為何很多人會對這棟龐大廢墟視而不見?因為多數人的視線習慣都是水平的,而千越大樓一、二樓依然商業繁華,三樓外觀是廣告看板,因此大家才沒去注意到建物三樓之上破敗的頹老面容。
我就是喜歡利用夜涼時間在路上閒逛,日走6~9公里。這日我沿著光復路經過充滿風俗育樂的區域,映入眼簾的竟是一幢令人驚喜的時尚廢墟,唉呀!這真是個矛盾的說法,先看照片吧。
植光花園酒店 - SOF Hotel
好吧!這棟大樓不只是廢墟裡的曦微幽光,而是有著明顯的生機,整棟大樓仍以廢墟為特色的狀態營運著。作為一家時尚旅店,經營者聘請了來自紐西蘭的團隊為內部空間做設計,在斑駁的基底上做出了滿是綠意的時尚表情。我只能拍拍外觀,內部的精采,就請點選這個連結瀏覽看看吧。
雖然我不方便拍攝內部的樣子,但是我進去打聽了一下。這家旅店平日經濟兩人房住宿為2050元,相較於該周邊的時尚旅店這價格偏高,週末假日3700元一晚,與該區其他時尚旅店相比這是週末最低的報價。有些奇妙,但兩位櫃台小姐很漂亮,就別計較這麼多吧(劃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