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屬於夜晚。
我總喜歡在入夜時分去鼓動、召喚學生們和我一樣,獨自滑入電影深海世界裡浮潛…

「阿飛正傳」片尾。聽覺與視覺耽溺不可自拔的場面調度。影史最懸疑場景之一。NG 27 次!一鏡到底。
所以我習慣在傍晚用餐時刻,構思心中對電影課學生的提醒和叮嚀,再以學校教學平台的「公告」形式發送給大家。一週至少一次,多時則有四至五封公告,在接收的學生那端也似乎造成了耳提面命,「魔音傳腦」的效果。
除了少數必要時刻的資訊提醒外,這些公告內容絕大多數都是根據該週的指定閱讀或影片觀賞,提出某種適切的心情準備方式、某種情緒的準備儀式,以便學生更有感的進入作品的感情世界。
最近的天色與氣溫,非常適合這作品的情緒溫度…看電影絕對要挑選適切的天氣、氣溫、與心情;面對藝術,我們要用最「挑剔」、最「在乎/在意」的心意前去。不要用隨機、隨意、隨興的酷樣,否則你就只會得到隨機的隨便感覺而已。對吧?這,也是電影課教我們生活價值觀~ 晚安。
今夜入睡以前,你必須藉由一部1948年的塵封老電影,進入時光隧道,走訪1900年的維也納,去親臨一場已褪色成黑白記憶的苦情愛戀事件。從圖書館五樓離開時,加件外套,裹住你暖暖又飽含欲滴淚水的心... 今晚風大 ~
經由對王家衛的強烈影像風格感應,希望你能開始留意觀察,你周遭的以及自己生活中的風格品味:視覺的、聽覺的、速度的、溫度的、節奏的、動與靜的、明與暗的、蒙太奇斷裂式的、極度特寫式的、變形扭曲的、拼貼並置的、耽溺傷感情逝之美的、戀戀不捨的…
讓這些濃烈的唯美色彩改變你的家居空間?衣著裝飾?舉止儀態?攝像拍照?…以及在城市夜晚遊走的節奏感?傷心難過時的明暗感?每天心情起落浮沉的色彩感?與人交往的構圖感? 懷想自己成長歲月時的音樂感? 驚覺自己有所蛻變成熟時的「蒙太奇」驚悚感… 這,才是選修一門電影課該學會的事 ~
各種程度的傷慟,是每個人生命之所必經。然而,卻並非每個人都知道該如何面對…我們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處理面對傷痛的方式,都會留下一生巨大的後遺症(還記得《全面啟動》中的 Cobb 嗎?)
如果你今夜晚睡,《Blue 藍色情挑》最適合在比午夜更深的時刻裡觀看… 你會更容易卸下日間的心防戒備與自我審查機制,因而讓傷感的情緒不再被壓抑~ 晚安。

「藍色情挑」。本課程最傷痛的相遇...
一整學期下來,連續又密切對學生面對作品時的預先「情緒關照」,逐漸形成了這門課的基本情感氛圍,也構成我悉心為彼此建構出的風格儀式。
當我能夠經由學校系統,得知學生實際接收公告的分析數據時,我知道,我們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情感依賴」的慣性模式,或可稱之為本電影社群的「密教儀式」。
因此,大家可以在面對不知該如何理解感應的電影作品時,透過儀式的安撫,想像這儀式所應許的情感共同挹注與承擔,而獲得平靜與慰藉….

王家衛「墮落天使」片尾。世上最耽美的視覺、聽覺、速度、口白、超低溫感傷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