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田啟子帶著貓熊小湯匙回來囉~
封面上那罐看起來療癒無害的「貓熊香鬆」,
其實一點都不單純。
貓熊臉笑得人畜無害,顏色鮮明討喜,
但直覺告訴我們,
代誌不是像你想得那麼簡單。
這罐香鬆,明明看起來只是普通調味料,
但那種「明明不動,
卻好像會突然跳出東西」的氣場,
已經暗示我們:有東西要發生了。

🐼故事一開始,小園坐在餐桌前,
整個臉皺著,厭世的眼神寫著「我不要⋯⋯」
媽媽坐在對面,笑容看似溫柔,
其實內心早已經經歷過數百次抗爭。
這不是討厭吃飯,而是討厭被餵飯。
這裡的圖像安排很有意思,
明明是日常生活場景,
但畫面構圖很乾淨、顏色飽和、
情緒張力強烈。
我們可以感覺到小園內心的對抗,
也可以感覺到媽媽已經「身心俱疲」。
這樣的開場,一點也不誇張,
卻讓人瞬間進入「吃飯拉鋸戰」的真實現場。

🐼當香鬆登場時,氣氛整個變了。
節奏忽然加快,畫面動了起來,
白飯膨脹、小湯匙跳舞,
撒落的香鬆像是打開一道召喚門。
這不只是飯變好吃了,
而是——小園第一次感覺:
「我能改變這一切」。
不是媽媽叫她吃,不是便當逼她吃,
是她自己決定:
撒下香鬆,看會發生什麼事。
🐼貓熊小湯匙的登場非常戲劇化,
從白飯中間彈跳出來,
笑容自信,像是什麼都知道。
從他出現的那一刻開始,
小園的世界就不再受限於討厭的菜色。
白飯變貓熊的當下,連世界都可愛起來了。
而她的表情,也從一開始的苦悶、不甘願,
慢慢轉成:「欸?這東西好像有點有趣。」
那不是被說服去吃東西的樣子,
而是開始願意自己伸手拿起筷子的樣子。

🐼真正有趣的地方,
是香鬆不再只撒在食物上。
牙刷、鉛筆盒、剪刀、鞋子⋯⋯
通通變成貓熊臉,
這不再是吃飯的故事,是生活秩序的大翻盤。
貓熊牙刷、貓熊面紙盒⋯⋯追著小園跑,
房間變成貓熊派對現場。
畫面整個炸開,節奏跟著暴衝,
就像孩子撒開來玩時的那種失控興奮,
讓人忍不住笑出來,也忍不住說:
「欸欸欸……這樣可以嗎?」
🐼小園看著這一切,
從驚訝、興奮,到開始有點慌。
她一開始以為只是撒點香鬆,
結果整個世界都跟著她的節奏亂了起來。
她開始意識到:
「原來我的選擇,是有影響力的。」
我本來以為這是一本解決孩子挑食的繪本?
後來發現,才沒有這麼簡單喔。
🐼它給孩子一個想像空間:
當你有選擇權的時候,你會怎麼改變世界?
從吃什麼,到什麼可以吃,
到可以把一切變成想要的樣子——
小園從只會抗拒的孩子,
變成能創造自己想要的形狀和規則的主角。
所以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不是吃飯工具書,不是育兒寶典,
也不是正能量說教文。
它像是一本藏在香鬆罐裡的「驚喜」,
小孩可以鬧、可以選擇、可以走自己的節奏。
它讓我們看到一種不強求、不設限、
願意陪我們鬧一下的可能性。
也許孩子不會因為這本書,
就愛上所有食物,
但他可能會因為這本書,
願意主動伸手去試著吃下一口。
不是因為那口飯比較好吃,
而是因為——這是他自己決定的。
🐼大人倒不用真的買一罐香鬆,
也不用學會那段咒語。
但如果哪一天,生活變得有點硬、
飯有點難吞、心情有點不想配合,
也許會想起這本書,
還有那個從飯裡跳出來、
什麼都不說只陪你跳舞的小貓熊湯匙。
然後你會想:
「啊,好像可以灑一點自己的節奏上去。」
這是我從這本繪本感受到的魔力:
它不會端出什麼人生大道理,
也不會逼你感動落淚,
但就是在你不經意翻到最後幾頁時,
心裡可能默默浮現一句:
「搞不好,我也能換個方式,
面對今天的這一餐。」
或是「我也能換個方式,面對討厭的今天。」
《貓熊小湯匙和貓熊香鬆》
作者|柴田啟子
譯者|方美鈴
出版|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