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活動不僅是宗教盛事,更被譽為「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
🏼 起源與背景
大甲媽祖遶境起源於清朝時期,至今已有超過兩百年歷史。相傳大甲鎮瀾宮供奉的媽祖(林默娘)為庇佑沿海居民,每年需返回「娘家」嘉義新港奉天宮進香,以延續靈力。此傳統逐漸演變為橫跨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四縣市,為期九天八夜、徒步超過340公里的盛大遶境活動。
🚩 遶境流程與特色
起駕典禮:
每年農曆三月「擲筊」擇定起駕日,數十萬信徒湧入大甲鎮瀾宮,在誦經、鞭炮、哨角聲中,媽祖神轎深夜啟程。
四大經典儀式:
筊筶:請示媽祖啟程時間。
豎旗:立起頭旗宣告遶境開始。
祈安:法會祈求平安。
上轎:恭請媽祖登轎。
沿途民俗奇景:
搶轎:彰化民生地下道、雲林西螺大橋等地,常有地方宮廟爭相「攔轎」請媽祖停留,形成人潮推擠的震撼場面。
稜轿腳:信徒俯身趴地讓神轎越過頭頂,相信能消災解厄。
免費食宿:沿途民眾自發提供「點心攤」,供應包子、涼水、粥品,展現「人情味流水席」。
回鑾安座:
第九天深夜返回大甲,信徒夾道跪迎,最後以「安座典禮」結束遶境。
🌟 文化意義與現代演變
信仰凝聚力:媽祖被視為「海上守護神」,遶境融合了祈福、還願、社區互助等精神。
非遺傳承:2010年登錄為「台灣重要民俗」,傳統陣頭如報馬仔、繡旗隊、千里眼順風耳神偶仍保留古禮。
跨界參與:近年吸引年輕族群、國際觀光客,甚至結合科技(GPS追蹤神轎、線上直播),成為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典範。
🎆 民間俗諺與禁忌
「三月瘋媽祖」:形容全民為遶境狂熱的盛況。
「禁穿黑衣」:傳統認為黑色不吉,參與者多穿白衣或鮮豔服飾。
「不脫隊」:隨香信徒若中途退出,需向媽祖稟告,否則恐招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