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股票並不存在,各種條件經常是相互衝突,例如成長性較高的股票,股價通常就比較貴、本益比相對較高,高價進場似乎是比較冒險,若找低本益比或高殖利率的股票,看似安全但成長性相對較差,股價上漲空間有限,不同時期的股市內容會有不同特色的股票成為主角。
在股市多頭時,是景氣擴張、企業營運成長時期,較多資金願意找尋機會冒險,成長股通常表現較好,同時可能還有些景氣循環股搭上景氣擴張而使營運好轉,景氣循環股也可能成為主角,反過來思考,如果股市裡的成長股與景氣循環股都沒有表現,很難會是多頭行情,頂多是個股表現的區間震盪。
另一個問題是,股市隨時都有個股強勢表現,不能算是有成長股表現?成長股必須有真實的營收獲利成長,如果是預期想像帶來的股價表現,只能算是投機,另外是成長股需普遍獲得市場認同,最好是具代表性的權值指標股,足以帶動產業相關族群股價,形成族群表現才能讓整體行情熱絡。
觀察台股近期的表現,原本具成長特質的AI相關族群及台積電股價休息,科技類股多半是成長股,科技股相對弱勢通常是多頭轉弱或甚至趨勢轉變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