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關注日益加劇,「自然正成長」作為企業永續發展的核心概念,逐漸成為實現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的重要策略。這一概念強調企業應該不僅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更要積極地恢復自然,促進生態系統的健康與繁榮。以下將引用《IUCN 2020 Nature positive for business》深入探討企業如何實踐「自然正成長」的方法,並詳細介紹其核心原則和具體行動。

自然正成長
核心原則:自然與企業行為的協同發展
「自然正成長」的核心原則強調企業行為必須與自然的整體性及全球永續目標一致,實現長遠的環境與社會價值。這些原則可概括為以下幾個關鍵要素:
- 自然是一個整體:企業應該視自然為一個互聯互通的整體,意識到每一個決策都會對生態系統及其組成部分產生長遠的影響。
- 避免和減緩:企業應該盡可能避免對自然的傷害,並減少其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資源消耗與排放等方面。
- 整體行動:推動企業內外部的系統性行動,確保永續發展策略貫徹到整個業務和價值鏈,並推動整體運營模式的轉型。
- 與全球目標保持一致:企業行動需與全球環境目標對齊,特別是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特別是在環境保護和氣候變遷方面。
- 主流化:將永續發展的理念融入企業主流策略,使其成為企業運營和業務發展的核心組成部分,而非附帶的次要事項。
- 協作:與其他企業、政府、非政府組織(NGO)及地方社區等各方合作,推動全球生態保護與永續發展。
- 適應性:在快速變化的環境和市場中,企業必須具備靈活應對環境挑戰的能力,持續調整策略,應對不斷變化的需求和情勢。
- 透明:企業需要保持高度透明,公開披露其環境影響和永續發展努力,並向利益相關者展示真實的進展與結果。
- 公正:在實施永續行動時,確保公平性,尊重各方利益,尤其是對於弱勢群體與地方社區的關懷。
- 可衡量:所有企業的永續行動應該是可量化的,這樣才能確保成效並為未來的改進提供數據支持。
企業行動:從評估到變革
要實現「自然正成長」,企業必須從以下行動出發,確保策略的實施能夠有效推動自然資本的保護和生態恢復:
- 評估:企業需要全面評估其整個業務和價值鏈的環境影響與依賴性。這包括識別避免負面影響的機會並最大化積極效益,從而有效減少業務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損害。
- 承諾:企業應該將積極保護大自然的戰略與承諾融入其業務和價值鏈。這不僅是內部管理的改進,更是對外界的一種責任承擔。企業應確保自己的行為有助於實現相關區域或景觀的環境保護目標,並對結果進行衡量和監測。
- 變革:企業需要實現系統性變革,扭轉對自然的負面趨勢,這包括跨部門、價值鏈及不同景觀的創新性合作伙伴關係。行為和結構性干預措施的推動能夠有效影響價值鏈上的所有環節,包括通過政策、標準和採購實踐對價值鏈的影響,並倡導更加有力的自然政策。
跨部門合作:確保整體發展
自然正成長的實現並非單一企業可獨立完成,必須通過跨部門和跨領域的協作來推動:
- 區域位置/業務/產品:根據企業所在地和業務性質,適應性地調整策略,確保各地區的業務活動符合當地的自然與環境需求。
- 企業戰略和業務模式:將永續發展和自然保護納入企業長期戰略中,並調整業務模式以適應環境需求。
- 價值鏈:企業應該延伸至整個價值鏈,與供應商、合作夥伴共同提升生態效益,推動綠色創新。
- 陸地與海洋景觀:無論是陸地還是海洋,企業都應從整體生態系統的角度出發,進行綜合治理和保護。
- 地區和國家:企業需要積極參與全球及地方性環境保護政策的討論和實施,並支持符合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的政策框架。
公開:信任與進展追蹤
在實現自然正成長的過程中,企業需向外界公開其策略和進展:
- 可靠且符合科學標準的披露:企業應公開披露由科學數據驅動的永續發展進展,確保信披與全球自然目標、以及《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一致。
- 公開分享與跟蹤:企業應定期更新其在自然保護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努力與成效,並對外分享相關結果。
結論
「自然正成長」代表了企業在當前環境挑戰中采取的全新策略。企業不僅要減少其對自然的負面影響,更應積極為自然的恢復和繁榮做出貢獻。透過建立透明的溝通機制、強化跨部門合作,並量化其成效,企業將能實現永續發展和自然保護的雙贏局面。這不僅是企業社會責任的表現,也是未來競爭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