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然後,他把「港唔斷戲」分為另一類,是以普羅觀眾的角度去點評,羅列電影作品的好及不好,其出發點與觀眾的目光看齊;至於觀點的深淺,則旨在主觀和客觀之間平衡。他認為這是雅俗共賞的一類,也是最難的一類。雖說貌似有理,但要是作者喪失風骨,觀點圓滑,最後以中庸之姿取得網軍點頭,也只是胡了一局平胡,小小意思,客氣客氣罷了。臺面叫胡,又要臺頭喝彩,那就要視乎另外三家的手氣、手風了。此前,流局多少,大家心知肚明。港唔斷戲短評《嚦咕嚦咕新年財》的最後幾句,是這樣寫:「堅持去做、堅持去教化,就是『俠』的境界。」放之四方而皆準。
.
.
港唔斷戲對《行運一條龍》的短評,亦有俗趣,我稍為斷章取義,再作挪用。他指出戲中的種種關係得以修成正緣,皆因眾人一錯再錯,才令到最後的道歉尚有份量。例如何金水(周星馳飾)和葉玉芬(鄭秀文飾),阿福(葛民輝飾)和 Fanny(楊恭如飾),兩段關係積累連番誤會,然後在尾聲花五分鐘解畫,輕扣受害者的帽子,粉飾了一連串的誤會,寫成皆大歡喜的結果論。儘管連篇浮躁,但偏偏一切都行得通,是不是該正名《行「混」一條龍》呢?
.
.
「世界上有無數優秀的電影,但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飄飲。」——港唔斷戲寫於 2018 年冬的自序。當未捉到靈光,且看前輩們怎麼說。以下截取自梁款為家明集稿出版影評集的序。
.
.
「讀過他的文章,你不難重組他講學和寫評論的製作方式:
● 每套要評論的電影,一看再看。
● 全新復修的經典電影,三看四看。
● 經常在漆黑的電影院勤做筆記。
● 瞓身研讀心儀的電影作者。
● 無間斷地整合學刊和網上各家之言。」
.
.
五行簡單的概要,是指向沉實的品德。讀畢,區區風波,不足為慮。老生常談,電影和影評的關係是相輔相成。這個「成」字,始終是偏袒市場需求,如果是「誠」,行嗎?
.
.
.
.
《市井香港》有一章提及「俗」與「通俗」不同,「俗」可以是民間文化,保存民間的生命力
,而「通俗文化」是照顧市場的需求和消費者的喜好
,但兩者是並存的。「人們在通俗文化中不斷尋找、改變和翻新自我主體的定位,時而妥協,時而對抗。」通俗同時,不忘俗的文化根基。甚或,自出手眼,自樹脊骨
。
.
.
◖◖ 撰文: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