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凡夫俗女》|當討論人性時,究竟在說甚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黑鏡》(Black Mirror)系列自涉足 Netflix 以後,銳度難以再見高峰,新一輯第一集《凡夫俗女》(Common People),不但失去過往批判科技的力度,甚至有「與民同樂」作謾罵之嫌,符合撻伐權勢高牆的籠統風氣。雖然故事和主題不俗,但矛頭陸續開岔,落得過份娛樂觀眾的地步。坊間的迴響推崇有深刻的人性描述,以及捉緊時代脈搏,諷剌時下訂閱制的無底洞。然而實在的問,「人性是甚麼?」再問清楚,是指純粹厭惡世界,還是討厭具有人性弱點的自己?抑或人性是體現在現實層面?既然現實雜陳多樣問題,又何以人性二字來概括一切?


【 反思與謾罵 】


《Common》的世界,通過「雲端意識備份」,令腦袋垂死的病人把意識複製到雲端伺服器,自此大腦長居雲端,人腦分離地生存。戲中的女主角突發意外,變成植物人,藉雲端技術起死回生。


戲中的「雲端意識備份」技術,是經由醫生轉介,當中提及該河心科技企業和醫療機構陸續進行洽談,襯托出救濟生命的前沿應用;此前,2014 年特別篇《White Christmas》也出現過意識備份,先介紹備份作為智能家居助理,打點家中一切事務,繼而應用在刑案調查的題材中,結局更精心設計,拍出「反思科技」的思考本身存在謬誤,該集值得另注文章。反之,《Common》的敍事簡單很多。


《Common》的醫生撇下一句斷診為死症,其結論有多少屬實?在過往,醫療機構和藥物廠商存在生意往來的關係,但處方經由醫生處理,承擔部分責任;而《Common》完整轉介的「處方」,在利益輸送的期間,責任無限轉移。醫生轉介一話,令病者及其家屬隨即墮入「詐騙」陷井,醫局是責無旁貸嗎?再者,若醫局與河心打好算盤,令一般人難以負擔的巨額手術費用,通過續訂的把戲,變相成為分期付款,難道這種陰謀論不寫實、不合理嗎?諸如此類的商業運作,戲中的矛頭只有象徵式煽過一陣涼風罷了。


補充一點,如果在對白和陳景的暗示上,多加心思,或令觀眾產生細思極恐的後勁。例如戲中交代了河心企業處於早期試業的性質,若然有更多的暗示,引導觀眾聯想醫局未能因應足夠樣本數量進行合作,則可以導向一宗非白紙黑字的「人體試驗」案


再說戲玉,就只有反覆陳述訂閱制不斷加價,卻沒有添加狠勁的筆風,缺乏令人自省脆弱是最容易受騙的人性弱點。故事要麼誇大被騙的悔恨,帶動切身的反思,要麼營造謾罵科技的意識,責無旁貸。還觀坊間的留言,作品的效果似乎是後者。


【 當討論人性時,究竟在說甚麼? 】


除了議題方面開岔,磨蝕鋒利筆風,在戲劇方面開岔,也是另一種保守的處理。尤其是妻子死而復生的情節,缺乏情感鋪墊,以及放大之必要。


正因為人經歷了死而復生,將會倍加珍惜,所以本作最需要補充及強調的重點,是妻子起死回生的場口。若然戲劇的手法多加著墨,正正和訂閱制對比出一重一輕,更藉著劇情設定而扭曲道德。「當『續訂』等同於『續命』時,相反『不續命』等同於『見死不救』或『謀殺』。」這是戲劇和鏡頭都需要加強的地方,令觀眾感受死而復生之重,才反思當中的荒謬——明明妻子是自然患病,但醫局和科技公司的深謀遠略,把生死抉擇轉嫁到主角手上,自此被迫活在資本家設下的良心牢籠底下。


的而且確,這是本片的核心主題,也是片名中譯成《凡夫俗女》的因由。資本論及延伸的數本論述有著,在資本主義的社會結構當中,勞工的再生產是重要的環節,包括各式各樣的飲食、休憩活動。在第一輯第二集《Fifteen Million Merits》入面,人類通過積分制換取各項娛樂活動,劇情更發瘋狂,建議對論述感興趣的讀者回顧該集。還觀《Common》,拍攝結婚周年的度假活動,以及討論行房歡愉的次數不下三次,梅花間竹呈現「工作、休息、情慾」三種橋段,正正是呈現「資本家和科技發展的深謀遠略,滲透到性慾的人性弱點」,也是明顯的劇本結構。


其實,坊間對諷剌訂閱制言之鑿鑿,直指訂閱制吃人血饅頭,是流於字面邏輯。字底內心所畏懼的,既不是科技,也不是表面的人性,而是資本家的計算。


試想想另一種結局,沒有戲中的至死不渝,丈夫私自下手了結妻子的性命,而河心企業設置了防止遇害的保護程式,或是雲端偵測到丈夫謀殺的行為,啟動警報,令女主角得以活下來。男主角被捕入獄,獻出所有資產,而女主角自行續命。最終,補充拍攝兩段篇幅:一方面,描寫男主角的廉價勞工階層,通過現實改革,還是被智能機械人所取替;另一方面,為人師表的女主角繼續教育後代的偉業。最後的鏡頭——拍攝全新的授課模式,從教室的後座推前,及至前座學生,女主角結合更先進的雲端資料庫,正在孕育著未來的社會棟樑。原作的結局,都是大多數觀眾預視中的悲劇,而未能將恐怖的計算推至極致。反倒這樣的滲透和控制,夠恐怖了吧?


當科技攻陷良心的弱點後,主角回不去了;若科技攻陷教育的弱點後,下一代也回不去了。


◖◖ 撰文:錫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溜瞋瞋
2會員
18內容數
❝ 溜瞋瞋 ❞ 電影札記 由香港九○後影視雜工打理,字裡行間,夾雜粵語,偶有老套修飾。 /IG @ Lcccocc 
溜瞋瞋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 近日,徐冰的「英文方塊字」進駐香港地鐵站內,聽聞藝術精英和品味嗜好者嘖嘖稱奇,而百姓撻伐其作,「我」偏向後者。理由極為淺白、通俗,且具本土主義色彩。從香港「貼地」的文化略寫幾點評論。
Thumbnail
2025/04/16
◖◖ 近日,徐冰的「英文方塊字」進駐香港地鐵站內,聽聞藝術精英和品味嗜好者嘖嘖稱奇,而百姓撻伐其作,「我」偏向後者。理由極為淺白、通俗,且具本土主義色彩。從香港「貼地」的文化略寫幾點評論。
Thumbnail
2025/04/02
◖◖ 墨鏡屈指一算,給懷春的觀眾開了道新妙方——《三個關於食物的故事》。內地的宣傳風向放在廚房:「在上世紀,電飯煲、方便麵和 24 小時便利店的發明徹底改變了男女關係。電飯煲把當時一部分女性從廚房中解放了出來。」本地映後迴響,有多重視這個電飯煲呢?拭目以待。
Thumbnail
2025/04/02
◖◖ 墨鏡屈指一算,給懷春的觀眾開了道新妙方——《三個關於食物的故事》。內地的宣傳風向放在廚房:「在上世紀,電飯煲、方便麵和 24 小時便利店的發明徹底改變了男女關係。電飯煲把當時一部分女性從廚房中解放了出來。」本地映後迴響,有多重視這個電飯煲呢?拭目以待。
Thumbnail
2025/03/30
◖◖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包羅時勢紛爭的立場,沒有廉價地醜化「天動說」的擁護者或視為寇讎,特別令人深刻。最後的問號,除了延續求知的真理,同時為結局那個 16 世紀始茁壯的資本主義和民主制,留下備註——往後的歷史,為求真理要淹沒多少「地」、「知」、「血」?
Thumbnail
2025/03/30
◖◖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包羅時勢紛爭的立場,沒有廉價地醜化「天動說」的擁護者或視為寇讎,特別令人深刻。最後的問號,除了延續求知的真理,同時為結局那個 16 世紀始茁壯的資本主義和民主制,留下備註——往後的歷史,為求真理要淹沒多少「地」、「知」、「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網路社會裡面,人與人之間應對進退,更包含了在不認識、生活沒交集的人面前擺出被喜愛的公眾形象。就算勇於逆風,一旦被退追蹤、被封鎖、被演算法砍,當流量崩盤,簡直變成比「社死」更卑微的「不存在」!
Thumbnail
網路社會裡面,人與人之間應對進退,更包含了在不認識、生活沒交集的人面前擺出被喜愛的公眾形象。就算勇於逆風,一旦被退追蹤、被封鎖、被演算法砍,當流量崩盤,簡直變成比「社死」更卑微的「不存在」!
Thumbnail
如同這部劇的重點台詞-「你的意識決定了你存在的宇宙」,你的觀點也決定了你對這部作品和人物的看法
Thumbnail
如同這部劇的重點台詞-「你的意識決定了你存在的宇宙」,你的觀點也決定了你對這部作品和人物的看法
Thumbnail
《波紋》對於中年女性的觀照,既是殘酷的也是溫柔的,因為生活不是淨化而來,生活是從自我出發,於是震災創傷、宗教洗腦、家庭失和、職場挫折、鄰里衝突......這些再驚悚的情節,也能夠很黑色幽默,因為生命的圓滿操之在己,怨人也是徒勞,即便現實令人髮指,只要願意拾回自己真情,一切就能挺過去,為自己再活一次。
Thumbnail
《波紋》對於中年女性的觀照,既是殘酷的也是溫柔的,因為生活不是淨化而來,生活是從自我出發,於是震災創傷、宗教洗腦、家庭失和、職場挫折、鄰里衝突......這些再驚悚的情節,也能夠很黑色幽默,因為生命的圓滿操之在己,怨人也是徒勞,即便現實令人髮指,只要願意拾回自己真情,一切就能挺過去,為自己再活一次。
Thumbnail
《墜惡真相》可能比《可憐的東西》更直接的對抗父權。女性在家庭/婚姻裡究竟能不能是強勢的那一方?可不可以是能力比較好的那一方?是否可以像多數男性一樣選擇只顧自己?這部電影光是看這場被用作證詞的片段就值回票價!
Thumbnail
《墜惡真相》可能比《可憐的東西》更直接的對抗父權。女性在家庭/婚姻裡究竟能不能是強勢的那一方?可不可以是能力比較好的那一方?是否可以像多數男性一樣選擇只顧自己?這部電影光是看這場被用作證詞的片段就值回票價!
Thumbnail
當你看得透徹,某種時候你會過度鮮明看見屠殺、權利、鬥爭的真實血腥。西蒙波娃、金智英等故事反映出女性在古今中外的地位與處境。本文訴求人們思考女性主義的意義,以及對女性的權益給予更多尊重。數個人生故事的交織,帶出家庭、文化、性別的反思。
Thumbnail
當你看得透徹,某種時候你會過度鮮明看見屠殺、權利、鬥爭的真實血腥。西蒙波娃、金智英等故事反映出女性在古今中外的地位與處境。本文訴求人們思考女性主義的意義,以及對女性的權益給予更多尊重。數個人生故事的交織,帶出家庭、文化、性別的反思。
Thumbnail
《惡女》終究展示了兩種惡:專屬於女性的,以及*「普世價值」的惡。前者虛假,卻實在帶來痛苦;後者真實,當事人卻毫無代價。正是這種反差指控了社會對「女人」的要求,甚至無關乎對錯,單憑浮光掠影就能定罪的膚淺。它餽贈觀眾的奧義,則是人應溫吞、無傷舒張自己的欲求,並捍衛自己舒張的權利;或者壓抑,期待不瘋。
Thumbnail
《惡女》終究展示了兩種惡:專屬於女性的,以及*「普世價值」的惡。前者虛假,卻實在帶來痛苦;後者真實,當事人卻毫無代價。正是這種反差指控了社會對「女人」的要求,甚至無關乎對錯,單憑浮光掠影就能定罪的膚淺。它餽贈觀眾的奧義,則是人應溫吞、無傷舒張自己的欲求,並捍衛自己舒張的權利;或者壓抑,期待不瘋。
Thumbnail
電影《惡女》探討了女性角色在父權體制中的求生之路,並提出了不同於傳統觀點的女性生存策略。通過劇中角色的故事,可以反映出性別規範對個體成長與發展的深遠影響,值得引起更多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電影《惡女》探討了女性角色在父權體制中的求生之路,並提出了不同於傳統觀點的女性生存策略。通過劇中角色的故事,可以反映出性別規範對個體成長與發展的深遠影響,值得引起更多討論和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