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住在雲林的蘇先生,十三歲那年離家出走,趁半夜攔下一輛北上的菜車,一路浩浩蕩蕩前往基隆,來到基隆的蘇先生從此落地生根。那時的蘇先生在摩托車行當學徒,他對機器方面本來就有興趣,所以學得很快,學成之後便在基隆市區開了一間機車行。蘇先生從一無所有到擁有兩間店面,他說,只要肯做沒有什麼不可能。
因緣際會,蘇先生開始為弱勢家庭,或有需要的家庭送輔具,整個基隆幾乎都是丘稜地,他與志工扛著近一百公斤的電動床上山下海不以為苦,蘇先生說,活著的感覺很好,所以他願意為那些承受病痛折磨的人服務。為了多做一點,蘇先生結束機車行的生意,將兩間位於市區的店面頂讓出去,一家三口靠店租過生活,同時支持自己的公益之路。
一開始,蘇太太強烈反對,她覺得先生不到五十歲,加上機車行每個月都有二三十萬元的收入,為了做志工,不顧自己的生活,簡直本末倒置。一直到蘇太太脊椎開刀,手術後躺在床上無法翻身,她才真真切切感受到病痛在身的無能為力,也在那一刻真心誠意認同先生這些年從善如流的「義舉」。沒有承受過病痛折磨的人,不知道無常的滋味,就像蘇先生,因為死過一次,所以特別珍惜能付出的機會,而蘇太太若沒有開刀動彈不得的臥床經歷,她也無從感受生不如死的悲哀和絕望。
蘇先生常跟太太說,錢夠用就好,兩間店面留給兒子已經足夠,他們是幸運的,有些人想要全心做公益礙於生計困難,只能選擇先顧肚子,心有餘力再顧佛祖。老天爺睿智,祂要救人,也不是亂救,祂會觀察哪個人本性善良,只要救一個善良的人,那個善良的人受點化、大徹大悟之後會再去救更多人,這就是自助助人,自助天助的道理。
如果我們已經不用善五斗米折腰,那就多做好事,多幫助別人。「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閉上眼睛那一刻,世間財一毛都帶不走,所以不用費勁甚至造罪去打拼,因為能帶走的只有我們今生今世所做的一切善業或惡業。
#萬般帶不走
#世間財莫強求
#行善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