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書結璇|《渺小一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四月一日,午後一時。

今天把《渺小一生》的上冊看完了。托早餐閱讀的福。然後想到一直以來好多好多好多各種不同的事情。


讀渺小一生,有一種神奇的感覺是一開始不太清楚誰是誰,又輪到誰在說話,到後來才懂了每個人都是主角、是在說話的那個人,也同時是旁觀者和出現在主角故事裡的人。

對我來說,這樣的視角特別又實際,我們除了是故事的主角,同時也是旁觀他人生命的人和形塑他人故事的一部份


還是覺得作者寫這部作品的視域很特別,故事像是圍繞在某個人身上,但每個人卻又各自有許多的故事。在某一篇故事中看見某個人就以為他是如此,直到在那個人的篇章中,從他的視角出發,才會意識到那個人並非我們以為的那樣。

所以好像是在看故事,看書中那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又像是在看自己和自己的人生。

我也是那個說話的人,也是沒有站在他人立場為他人著想的人,也是那個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的人。然後我正在這樣認為的自己,同時也是你們未曾認識過你們的自己。


有時候讀一讀會覺得每個人心中都各自有一個裘德、威廉、傑比和麥坎,甚至也可能是安迪或哈洛德。各自都有自己想要包裝的模樣、希望別人看到的模樣和自己搞不懂的模樣和自己真正的模樣。或者想要幫助、想要保護他人卻愛莫能助的模樣?


記得自己之前曾對友人講過一句話:「妳不覺得有些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嗎?」
過了好些日子忘記又聊起什麼,她對我說:「妳之前不是說過什麼... 什麼都是自己造成之類的話嗎?」


那刻只覺得,啊.... 當初拿來不曉得是要安慰人家還是要人家想清楚的話,現在反過來用在自己身上。覺得真搞笑,自己真的只會出一張嘴,說得容易做得難!

如今再想起那個當下,只覺得不管是你還是我,你們或我們,很多事情很多時候都以為自己想得最明白,結果等到時間走到某一個瞬間時,才發現根本不是這樣。

所以啊.... 讓子彈飛一會兒,我那天一直這麼對自己說的。還是操之過急,


反思是一輩子的事,如同過去從書上學到的,說是有著精湛的折磨技藝又美麗的事。


我想那可能是一種習慣。太習慣去要求別人、太習慣在自己的模式裡面,太習慣距離而從未想過可惜。
只是可惜又如何呢?還不都是我個人的執念,就像第一爐香飄起的那句「我愛你,關你什麼事?」


你知道詮釋學其中一個迷人又有趣的地方是什麼嗎?
就是我們一輩子都不可能會完全懂得對方真正的想法!

不管是文本、文學、藝術、言語還是沈默,因為在不同的當下,甚至連一個標點符號的位置都可能產生不同的詮釋。要能表現到讓人家懂,或自己要能懂他人的真意,從這個角度來看,確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然而這也不是要把我們推向消極的虛無,而是證明了我們有著某種『靠近的能力』。同時這種『靠近的能力』又證明了我們有著某種愛的關懷和能力。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溫暖的能力,人才會想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對話,去靠近和想要理解。所以人即便不能完全理解某個特定對象,卻因為有著這樣溫暖的能力,而自始至終的想要去靠近某個對方的這種生命力和關愛真的好感人!

(居然從讀書心得講到詮釋學,但我想,這就像大家對裘德的那種愛,也像我們對我們所關愛之人的那種愛一樣吧。)


寫到這邊,還有一樣必須要弄清楚的是:究竟是我時間多到可以一直在想這些對寫論文、買房、買車和成就一番事業完全無關的問題?還是已經被要寫論文、要獨當一面成就一番事業賺大錢,淹沒到忘記自己原本就有這些問題呢?

我不曉得。


這些日子以來的很多事情,在讀完上冊之後有了空間去釋然。

堅守著與他人有關的執念,然後再來折磨自己說:「其實自己以為大家都和我是一樣的情感,根本就只是自作多情.... 還要被看上去是無情。」、「我覺得很珍視的、以為對方也很珍視的,會不會再怎麼珍視其實都還是有程度上的落差?就像,我們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但對親近的人還是可能會比要求自己嚴格來得再嚴格些,不管是好的嚴格還是壞的嚴格都一樣,我們無法像自己解釋這種要求從哪裡來的以及我們憑什麼如此,接著就又要開始在心裡想,連所謂『親近的人』都可能是自己自作多情?」


後來我才驚覺,或許根本就沒有什麼變不變的問題。只有我們如何去面對和看待「重新認識」這四個字的問題而已。


(不明白自己為什麼還是決定將上冊的心得公諸於世,總之,內容做了一些調整。)




四月三日,午時近半。


看完了《渺小一生》,除了《威廉聽裘德講故事,葛林街》小小感動之外,真的感動落淚的瞬間是理查默默為裘德慶祝五十一歲生日,把威廉的木雕半身像給裘德的時候。
書上是這麼寫的:「理查總說自己不會做人像雕塑。」


因為閱讀的時間橫跨太多緯度,所以早就忘了理查是什麼時候出場的,與他們又是怎麼認識的了。其實眾多角色之中讓我有好感的是理查,我說不上來為什麼。


其實故事雖然圍繞在四個人身上,但最終並不如此。
有些前面渺小的人物,到後面反而時常出現或者舉足輕重;有些前面舉足輕重的人,在後半段故事中漸漸淡出,成為他人故事的一部份。這麼說來確實是渺小一生沒錯。


。。。。。。。。。。。。介意劇情爆雷請斟酌閱讀)。。。。。。。。。。。。。


讀到威廉、麥坎夫婦車禍過世之後,漸漸地在閱讀上開始有種風平浪靜的感覺。平靜到自己好像真的就坐在空無一人的傍晚或清晨沙灘上,聽著海浪規律拍打的聲音。
整個閱讀的色調就像是開在能見度百分之五十,美劇裡常會出現的那種公路,迷霧搭配佈滿畫面兩側的針葉林。或者具體一點形容,就像是泰勒絲Folklore的專輯封面。

不過我還是想把背景設定在沙灘上。



可能都以為裘德會在大家猝不及防的時候選擇離開,確實也是,但他還是撐了好久。
可能都以為裘德會離開,確實也是,但沒想到威廉、麥坎和蘇菲才是猝不及防的那個。


可是奇怪的是,非常的平靜。


你知道這故事是寫出來的對吧?既然它是寫出來的故事,它就有可能不是這樣的結局。
但偏偏它是。

應該惋惜的、應該覺得為什麼、應該情緒翻攪到腦袋無法承受這些命運的,或者人為的安排的。
但是卻沒有。這是我個人覺得最驚訝的地方:就是因為都沒有,所以感到訝異。


然後陸陸續續的安迪、理查等等這些人都離開了,不曉得是不是任務都完成所以走了,或者沒有要負的責任了所以走了?裘德是一種責任嗎?我不知道,我永遠都不會知道。



我對裘德的經歷雖然感到同情和惋惜,可是卻不哀嘆或忿忿不平為什麼是他來承受這些。我認為那不是我該做的事,那已經是無法改變的歷史。最多只是想像自己也是陪伴在裘德身邊,就如同其他人一樣。然而我只是個讀者,在某種程度上更像是看著這些可怕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卻什麼都沒有做的人。

但那並不表示我不痛恨這些傷害裘德的行為,也不表示每個讀者都像我這樣,我只能代表我自己。



有時候會想,這個故事裡面的每個人似乎都一直在面對著「他需要嗎?他不需要嗎?」和「我需要嗎?我不需要嗎?」的問題。

於是就讓我想到如果裘德沒有遇見這些那麼愛他的人,那會如何?或者裘德沒有因為這些愛他的人一直很努力地活著,那又會如何?
還有,這些出於愛的善意,如果裘德真的不需要呢?


跟上冊的最後一樣,結尾交給了哈洛德(順帶一提,篇章的名稱和最一開始一樣。)我一直在想如果最後不是停留在哈洛德,而是裘德又說了什麼呢?

威廉走後,整個故事除了讀起來很平靜之外,就剩下那種好像在字裡行間裡一點聲音都讀不到的感覺,連城市噪音都沒有(他們可是住在紐約市!)安靜到一點背景音樂都沒有。


還是這些沈默就是裘德最後想說的呢?也是他一直想要的?
我不知道,我永遠都不會知道。



以往讀某些作品時,看到結尾時總是會跟著情緒起伏、久久不能釋懷。但《渺小一生》卻沒有。有些評論說哭得不得了,我也沒有(就木雕半身像那邊而已)。不曉得是因為隨著時間又體悟到了什麼所以如此,還是作者幫我把情緒收的很好,整理得很俐落的關係?我想比例大概五十五十吧。


神奇的是,現實生活中有一刻突然好想念裘德!
我在隨身的筆記裡寫著:「 哦天,我怎麼會那麼想念裘德.... 太荒謬了!但我想念他。」


這是在讀到裘德截肢以前的時候寫的,隔了一天就把整本書讀完。當下不明白,但在這一刻我想我可以理解威廉為什麼總覺得自己不能沒有裘德的感覺。但當然身為讀者,我的理解也是屬於我單方面的。


總之,我想念裘德是真的。


/


我並不好奇自己為什麼會對書中的虛構人物,或者,如果真的,現實中的真實肉身 — 裘德,有這樣的想念。只是想,如果他也和我同在我所處的那個當下,肯定會用一種很平穩的語調,就像是他什麼都不要了一樣的那種平穩語調,說著一些什麼話吧?
然後我即便聽不懂,也會因此而感到安心和踏實。


裘德感覺起來真是個溫暖的人,但他對自己無可救藥的嚴苛,但他沒辦法,他身旁的人也都知道這點。


(這只是關於《渺小一生》上下冊的個人心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aэ3aloоna
8會員
62內容數
【*..Nanu3alon..*】 喜歡數字 3 。 在這裡寫莫斯科、寫自己,歡迎和我一起探索俄羅斯。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話說回來,小綠最近的故事是不是有點枯燥乏味? 不可言「小…小綠?」
Thumbnail
話說回來,小綠最近的故事是不是有點枯燥乏味? 不可言「小…小綠?」
Thumbnail
  跟動不動就幾十萬字起跳的小說比起來,我更喜歡寫不長也不短的故事;比起那些故事裡的世界觀很大,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我更喜歡寫只有少少幾個人相處而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跟動不動就幾十萬字起跳的小說比起來,我更喜歡寫不長也不短的故事;比起那些故事裡的世界觀很大,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我更喜歡寫只有少少幾個人相處而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睽違多年再讀,作者與讀者的年紀都增長,現在的故事也不會只有青春的校園戀愛,主角們也會有不同年齡層,不同的人生故事。筆觸敘事跟當年相似,但又有些不同,不過說故事功力依舊,讓人想一口氣讀完。
Thumbnail
睽違多年再讀,作者與讀者的年紀都增長,現在的故事也不會只有青春的校園戀愛,主角們也會有不同年齡層,不同的人生故事。筆觸敘事跟當年相似,但又有些不同,不過說故事功力依舊,讓人想一口氣讀完。
Thumbnail
一本言情小說在讀者人生裡的存在期間短則一小時,長則十幾年,很少有讀者會把通俗小說留在書櫃裡二三十年的。
Thumbnail
一本言情小說在讀者人生裡的存在期間短則一小時,長則十幾年,很少有讀者會把通俗小說留在書櫃裡二三十年的。
Thumbnail
短文-2023 生活向來有改變的機會,但心死了就是死了。 我喜歡角色(不限於人物)現實與內心的衝突,但沒有什麼波瀾壯闊,只有斗轉星移下的潛移默化,細水長流,抽不開,斷不破,看似悲傷,實則平靜。(廢話很多)
Thumbnail
短文-2023 生活向來有改變的機會,但心死了就是死了。 我喜歡角色(不限於人物)現實與內心的衝突,但沒有什麼波瀾壯闊,只有斗轉星移下的潛移默化,細水長流,抽不開,斷不破,看似悲傷,實則平靜。(廢話很多)
Thumbnail
好久沒有閱讀華文的推理懸疑故事,所以一打開這本書之後很快就陷入劇情,瞬間成為故事背景N鎮的小市民。
Thumbnail
好久沒有閱讀華文的推理懸疑故事,所以一打開這本書之後很快就陷入劇情,瞬間成為故事背景N鎮的小市民。
Thumbnail
這是一部我臨時發想的短篇小說,大約在除夕前兩天開始寫,然後於初一、初三陸陸續續補完內文,前後也算是花了四、五天的時間,最終完結於一萬多字。 這是我以前時常會做的隨寫練習,不會去管故事結構、錯字、劇情節奏,一切全憑直覺書寫,主要是為了訓練及時寫作的大腦運作與肌肉記憶,對於長期寫作是非常有用的訓練手段
Thumbnail
這是一部我臨時發想的短篇小說,大約在除夕前兩天開始寫,然後於初一、初三陸陸續續補完內文,前後也算是花了四、五天的時間,最終完結於一萬多字。 這是我以前時常會做的隨寫練習,不會去管故事結構、錯字、劇情節奏,一切全憑直覺書寫,主要是為了訓練及時寫作的大腦運作與肌肉記憶,對於長期寫作是非常有用的訓練手段
Thumbnail
小品故事系列為一些小故事,其中包含一些事件或是一連串故事。 故事用意是寓含一些小道理。 故事主人會是以林小華為主和周邊朋友或是同學的一些小故事。
Thumbnail
小品故事系列為一些小故事,其中包含一些事件或是一連串故事。 故事用意是寓含一些小道理。 故事主人會是以林小華為主和周邊朋友或是同學的一些小故事。
Thumbnail
一個嘗試寫故事的人從來沒有中量閱讀,而且小說看得很少,這說出來恐怕給人笑話吧!但人生都活了四十出頭,倒也不怕人笑了。即使懂了基礎寫作技巧,目前已寫的作品仍無意注重人物塑造,及每頁精彩劇情細節。就連故事內容是什麼都不知打哪來了,又沒興趣自己幻想,這成為我最根本的小說困境,懶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懶婦!
Thumbnail
一個嘗試寫故事的人從來沒有中量閱讀,而且小說看得很少,這說出來恐怕給人笑話吧!但人生都活了四十出頭,倒也不怕人笑了。即使懂了基礎寫作技巧,目前已寫的作品仍無意注重人物塑造,及每頁精彩劇情細節。就連故事內容是什麼都不知打哪來了,又沒興趣自己幻想,這成為我最根本的小說困境,懶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懶婦!
Thumbnail
侍錄者是一個微小說的集創作,用一些生活中所發現的各種事物來當作創作靈感,也是藉由這樣的創作方式,來寫紀錄那些發生過的故事。
Thumbnail
侍錄者是一個微小說的集創作,用一些生活中所發現的各種事物來當作創作靈感,也是藉由這樣的創作方式,來寫紀錄那些發生過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