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很榮幸邀請到藥師與保險達人辦了兩場線上旅遊藥品與保險講座,也感謝旅客們很捧場,近百人和各式各樣的問題,這次整合兩場講座後去蕪存菁分別做成保險與藥品篇兩文分享
規劃旅程時,醫療準備是至關重要,不論目的地是近是遠,都應該事先考慮可能發生的健康問題並做好相應的準備
可參考 Anla 的經驗自行查看目的地狀況
https://latinstory.notion.site/a627ab135a104119a4251a93ddb06d52
Judy 秘魯旅行時曾經嚴重食物中毒,出現上吐下瀉症狀,甚至大便呈全黑色(表示腸道出血)。他說不要緊張,應該要
建議在出發前諮詢各大醫院旅遊醫學門診,傳染病疫苗(如黃熱病)在台也需要先看門診才能接種
如果不清楚自己打過什麼,可透過健康存摺App查詢個人接種紀錄。然而,民國85年前出生紀錄只有紙本,自費疫苗也可能未上傳至雲端紀錄
由於部分疫苗可能需要施打多劑,或者不同疫苗之間可能不能同時施打,強烈建議提早一個月以上進行諮詢與準備
若您需要攜帶處方藥出國,建議諮詢您的醫師,並準備醫師開立的處方箋或診斷證明書(最好是英文版)。高山症用藥在台灣屬於處方藥,需要醫師處方才能使用,也因此需要諮詢旅遊門診
根據個人過去健康和旅行可能的風險,準備常用的基本用藥,例如解熱止痛劑、過敏藥、綜合感冒藥、暈車藥、胃藥、止瀉藥、外傷急救包、蚊蟲叮咬藥、人工淚液、眼藥水。
若服用慢性病藥物,務必準備足夠的藥量,避免擅自停藥。領取慢性藥物時,可出示出國證明一次領取更多藥量。建議攜帶原包裝的藥品,並保留藥盒與藥品仿單,以便海關查驗及了解內容
留意部分感冒鼻塞藥可能含有甲麻黃素,在某些國家屬於管制藥品。安眠藥、鎮定劑、焦慮藥等管制藥品通常需要申報。
被稱為傾瀉的症狀。剛抵達新國家後的第一週,由於身體正在適應不同的細菌,可能會出現大便鬆散的情況。然而,情況可能升級為嚴重感染,其症狀包括大便越來越鬆散、噁心、嘔吐、發燒和血便。這可能是由細菌、病毒或原蟲引起的。病程長短取決於病原體:細菌感染為三到七天,病毒感染為兩到三天,而原蟲感染甚至可能持續數月
預防至關重要,包括選擇熟食 。建議從抵達新國家第一天起就補充益生菌。對於治療,建議使用吸附型止瀉藥(吸附型止瀉藥),例如 Smecta,因為它們被認為是最安全的選擇,有助於排出大腸內的壞菌和過多的腸液。初期不建議隨意使用止蠕動型止瀉藥,因為這可能會將有害細菌留在體內。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非常重要。如果腹瀉持續超過兩到三天或症狀惡化並出現其他症狀,應尋求當地醫療協助
因移動引起的頭暈、噁心感。眼睛和身體感知到的移動信息不一致,導致內耳平衡系統紊亂。
預防勝於治療,建議在搭乘交通工具前30-60分鐘服用暈車藥。市售暈車藥多含抗組織胺,可能引起嗜睡,部分產品含有咖啡因。行駛中可注視固定物體(如機上的水平面)、靠在椅背上。
在高海拔地區因氧氣不足引起的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疲倦、失眠等症狀。嚴重可能導致腦水腫或肺水腫。重要的是要區分這些症狀與感冒等常見疾病
做好身體準備、充足睡眠 。緩慢上升海拔、保持水分和避免飲酒也很重要。可以諮詢醫生是否需要預防性投藥,例如丹木斯(丹木斯,乙醯偶氮磺胺),通常在上高海拔地區前一天開始服用。請注意,丹木斯是一種利尿劑,可能導致頻尿和四肢刺痛麻木感,對磺胺類藥物過敏或患有青光眼的人禁用
另一種預防選擇是類固醇,但可能引起臉部腫脹和失眠。
主要的治療方法是下降海拔
使用綜合感冒藥。請注意,治療流鼻水的藥物通常含有抗組織胺,可能導致嗜睡。可以考慮選擇含有維他命C或咖啡因的配方以減輕睡意。
可能表現為皮膚搔癢、鼻子發癢或輕微的食物過敏反應
口服抗組織胺藥(過敏藥 )。第一代抗組織胺可能引起嗜睡,因此如果想避免這種副作用,最好選擇第二代抗組織胺(L開頭和F開頭) 。對於局部搔癢,可以使用外用藥膏或藥水 。對於有持續發癢、流鼻涕或鼻塞等症狀的鼻子過敏,可以使用鼻噴劑 。
通常可以透過服用解熱鎮痛劑(解熱鎮痛劑)乙醯胺酚(普拿疼的主要成分),以及具有更強止痛和消炎作用的布洛芬或酮洛芬(部落芬,一普芬),尤其適用於牙痛或關節痛。請注意這些藥物可能引起過敏或胃部不適。
https://latinstory.notion.site/a627ab135a104119a4251a93ddb06d52
藥師、背包客,一個能動能靜、熱愛旅遊及閱讀的雙魚女子。喜歡透過感性視角,默默觀察周遭人事物,細細品味人生每一個瞬間。
https://www.instagram.com/vanessalulu222/
藥師,平時喜歡用親近好懂的方式推廣健康、醫藥知識並且熱愛異國文化還有大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