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收購10,000元一組,快速現金入袋」
你曾在社群上看過這種貼文嗎?
📵 小心!販賣帳戶或門號不僅違法,還可能構成詐欺幫助犯、洗錢共犯,重者判刑入獄!
💥 賣帳戶、賣門號為何會犯罪?
許多人誤以為「帳戶是我自己的,想賣就賣」沒關係,事實上:
行為涉及罪名與法律後果賣銀行帳戶幫助詐欺罪、洗錢防制法、偽造文書罪(開戶資料不實)賣手機門號幫助詐欺罪、電信法違規、妨害電腦使用罪收購帳戶並轉售他人違反銀行法第29條之1、特別法加重處罰幫他人申辦門號並出借幫助犯或共同正犯,屬刑事處罰對象
📘 法條一次看懂(重點摘錄)
法條依據法律處罰內容刑法第339條 詐欺罪5年以下徒刑,得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洗錢防制法第14條7年以下徒刑,併科500萬元以下罰金銀行法第29條之1 未經許可買賣帳戶可處3年以下徒刑,得併科300萬元以下罰金偽造文書罪(開戶或申辦時資料不實)3年以下徒刑或拘役,併科罰金
🔍 實務案例:別以為沒參與就能免責!
📌【台北地方法院 110年度訴字第2035號判決】
被告透過 Telegram 群組出售三組帳戶,雖主張「不知對方用途」,但因收費金額高、帳戶短期異常交易,法院認定其知情並協助詐欺,判刑6月,得易科罰金。
📌【桃園地院 112年度簡字第198號判決】
大學生賣出手機門號,詐團用來申請簡訊驗證、綁定詐騙APP,法院認定違反幫助犯構成要件,雖無前科,但仍須接受法治教育與社會勞動。
💬 這些「賣帳戶」情境你中招了嗎?
常見情境法律風險說明在 IG、Telegram 宣傳收購帳戶/門號涉嫌組織性幫助詐欺,屬於詐團成員連坐刑責幫忙家人開戶,轉給他人使用名義使用者要負責任,無論是否獲利用身分證借人開戶,但沒碰到詐騙金流只要帳戶涉及詐欺,即構成刑事責任拿現金出借手機門號,覺得只是幫忙使用目的為詐欺或洗錢,即為幫助犯
✅ 如何判斷你是否已涉案?
如果你有以下任一情況,請立即尋求律師協助:
- 收到法院傳票或檢警通知
- 銀行帳戶被凍結、無法提款
- 名下帳戶短期內大量轉入陌生款項
- 有人請你開戶,並支付報酬
🛡️ 面對風險,三個動作自保!
✋ 不賣帳戶、不幫人開戶
帳戶只能自己使用,開戶要誠實申報,切勿隨意交給他人。
📝 保留通訊與金流紀錄
若曾出借帳戶,記得保留對話紀錄、收款證明,有助未來證明無犯意。
👨⚖️ 諮詢律師處理、聲明自清
若已被捲入帳戶詐欺或洗錢案,律師可協助你主張被害人或無犯意處理方式。
🧩 結語:一時貪圖小錢,可能失去未來
販售帳戶不但違法,還可能讓你成為詐團共犯!即使沒有實際詐騙,也會因「幫助行為」被判刑。
別為了一時幾千塊,賠上一輩子前科與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