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雷。
真的是腦隨地獄(借用林敏生的說法)。
雖然感覺好久沒讀《腦髓地獄》了,不過仔細想想的話,上一次讀可能才是前年的事情,然後,最重要的大概是,每次讀到一半都會想我總有一天要寫出這麼有趣的作品,不過到現在還寫出來QQ
《腦髓地獄》的困惑難解,一部分或許在於其混用多種文體方言俚語等,不過我們讀翻譯本不像原文那麼難解,畢竟經過一手的過濾調整,所以在整體故事的閱讀理解上,可能也比較簡易,只是也可能少了一點原文的節奏或味道就是了。
此外,即使不看那些俚語方言,夢野久作的語言特色也是一個難點,從出道作〈妖鼓〉開始,他便會在作中大量使用擬聲詞跟刪節號,讓視覺上看起來不太連貫,使得閱讀上產生一些困難。
《腦髓地獄》以瘋子解放治療場開場,主角在單獨病房醒來,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但是隔壁房的美少女卻似乎認得他,不只是隔壁房,就連來訪的若林博士或者幫他清潔梳洗的人員,似乎都對他的狀況了然於心非常嫻熟,這讓主角感到非常困惑。若林博士以這股困惑為誘因,揭發了主角的記憶,以及主角身上延續千年的家族詛咒。
其實,《腦髓地獄》的故事本身是很簡單的,就是在處理疑似發生在主角身上發生的發狂殺人案件(這裡夢野久作保留了一個模糊空間不直接說是主角,但基於各種暗示應該是有九成啦),而且內容及來源經緯後半段都有說明,但厲害的就是夢也久作的包裝方法,《腦髓地獄》這本書本身,夢野久作用來包裝故事所使用的的文體跟結構真的絢麗無比,無怪乎位列四大奇書之首。
雖然不像是《黑死館殺人事件》隨便一個路人都能講出各種炫學的長篇大論,但是夢野久作也不讓讀者輕鬆,開場沒多久,便是由若林博士不斷在跟主角灌輸正木博士的腦髓論。而且還不是講一次,甚至可以說在主角醒來一直到七十一頁之前的段落,基本上就是若林博士在講腦髓論談論案件講腦髓論談論案件這樣不斷往複循環,而且這部分雖然繁複,但他也是進入整個故事的序文,就像是佛經的結構一樣。
也就是主角醒來後,若林博士對他講述正木博士的瘋子解放治療研究那些段落,幾乎是同樣的東西換個說法不斷重複,內容簡單來說就是正木博士的研究超猛,你看了就知道,而後就是瘋人地獄邪道祭文的正文,這裡,就像是佛經的結構,在序文用各種方法跟你須菩提或是舍利子講善男子善女人唸誦此經可以得到恆河沙數不可思議的法喜,講了一大堆後,才是短短的經文。
而且若林博士的談論方式,基本上就是後面的劇情,跟這本書腦髓地獄的內容︰
……這類材料和各種令人費解的事件結合在一起,以與主要情節毫無關係的姿態,如萬花筒般轉動呈現,但閱讀之後卻發現,這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相當重要的骨幹情節.…不僅如此,所謂DO-GU-RA MA-GU-RA的魔幻作用印象,從最開頭深夜裡唯一鐘聲,一個追著一個,不知不覺中,又回到最早聽到的深夜裡唯一鐘聲的記憶.…這就像是從一張地獄全景畫的一端仔細觀看到另一端,再依照同樣順序回憶起相同的恐怖與陰森可怕,反覆進行無數次……找不到絲毫能逃走的空隙。….因為一切事件可能只是精神病患者在深夜聽到鐘聲那一瞬間所做的夢。而且,在那一瞬間所做的夢,卻讓人覺得彷佛有二十多個小時之久,假設要以學理來說明,最初與最後的兩聲鐘響,實際上是由同一個時鐘、唯一一個同樣的時鐘所發出的聲音……這一點可以由這篇 DO-GU-RA MA-GU-RA 整體所印證的精神科學真理來證明.……可見得……DO-GU:RA MA-GU-RA的內容有多麼玄妙、不可思議。……證據勝於理論……您只要讀了,馬上就能明白……」71-72
像這一段就是在暗示《腦髓地獄》的循環結構,「最初與最後的兩聲鐘響,實際上是由同一個時鐘、唯一一個同樣的時鐘所發出的聲音」也就是意指最後的結尾是可以接上開頭,以此完成一個閉鎖循環。這樣的自我指涉,頗有種後設意味,或者像是傅博所講的超小說。這也讓這部近一百年前寫成的作品,現在讀起來依然不過時。
序文過後,真的開始即說咒曰,接著就是兩百多頁(101-330)的—經文—論文訪談及各種資料。而且不只這裡,後面算是解謎的部分也是這樣一系列的訪談影片民俗學造像記或碑記一類的資料,可是說是非常花俏的文體展示場。這裡,夢野久作也順便推出了他的腦髓論。
嬰兒在母親的肚子內做的夢,也就是腦髓成長的過程等於重演生命演化的過程。我在想這個思考的來源會不會是將佛家的輪迴系統放進來——夢野久作出家過一段時間——也就是將演化論放進佛家一念三千的概念裡,如果一個起心動念可以讓人在四聖六凡十法界內來去,那麼能在夢中經歷生命演化似乎也理所當然。
同時,這個輪迴論也種下了兇手擔當的吳一郎能夠回朔或者甦醒有關於他的祖先吳青秀的相關記憶的因。也就是在吳一郎的開關被觸動了後,他的心智便會隨著時間逆流成祖先吳青秀的記憶。
另外,雖然故事的敘述中沒有那麼明確畫上等號,但我基本上是將主角視為吳一郎,這個角度的解讀能讓主角閱讀故事的段落變成吳一郎閱讀吳一郎的故事,更甚至是吳一郎閱讀吳一郎閱讀吳一郎祖先吳清秀的故事,也就是傅博所謂套匣式小說的部分,而這個解讀也符合整部作品的作中作、套匣或者說後設技巧所呈現出來的各種自我指涉。
本來這篇的寫作策略最後是要提及《腦髓地獄》結尾的狀況︰主角=吳一郎因為吸收太多資訊而似乎又進入了瘋癲狀態,各種魅影在他眼前閃現,他的耳邊不斷響起嗡嗡聲。而這個嗡嗡聲可以接到小說開頭,從瘋癲狀態回復的主角,獨自在病房裡醒來,由此可以完成無限循環往復的小說結構,不過上面已經說了,所以只好改講另一個。
本書原書名為《ドグラ・マグラ》(DOGURA.MAGURA)作者在書中解釋為是長期地方的方言,意為「頭暈目眩」、「困惑莫名」的意思︰
『DO-GU-RA MA-GURA』這幾個字,其實是長崎地方在明治雜新前後所使用的方言,意思是切支丹伴天連使用的魔法,現在只用來指稱魔術或機關的意思,幾乎廢棄不用了。雖然還不清楚它的語源、語系,但如果硬要翻譯,大概等於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魔法幻術,或者是『頭暈目眩』、『困惑莫名』之意,無論如何,這幾個字的意義應該涵括了這所有意思。.…換句話說,這篇原稿之所以用了這樣的標題,是因為它的內容徹頭徹尾充滿極端古怪、情色、徹底的偵探小說形式,同時又荒唐無稽到極點……好比一種腦髓地獄….或者可以稱之心理迷宮遊戲般的機巧詭計。70
其實這裡也用彷彿重複同樣音節的DOGURA.MAGURA引申出的意思來暗示了本書其實就是一種循環結構的「心理迷宮遊戲」。不過,這反而會讓人好奇,當初小知堂版本《腦髓地獄》譯者林敏生在翻譯時,不是選擇音譯,而是用這部分下一句出現的腦髓地獄來作為書名的原因?
雖然說整體讀起來真讓人覺得這個書名無比貼切到真的是腦隨地獄就是了。
夢也久作著,詹慕如譯《腦隨地獄》(新北︰野人,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