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妙的作品。
原本以為書名只是噱頭,但真的殺了一百個少女,那還能說什麼?或許只能雞蛋裡挑刺說沒有一百種殺法吧?
前陣子在重讀《越境與譯徑》時,陳國偉談到身體是進入推理小說裡的中介,謀殺必然是從研究屍體開始,而後以作者/偵探擁有的知識儲備推導出結果。在本作中,身體不只是方法論,也像是零崎人識那殺死肢解排列對齊展示那樣的某種展演方式,白井智之在展示如何處理身體的同時,也展示了推理小說大量虐殺之必要。
〈少女教室〉開展於一年A班二十一名學生有二十名學生的屍體以殘酷的死狀散落在教室,一人下落不明。被摧毀的屍體難以辨識,從而達到了隱藏被害者身份的目的。但消失的學生真的是犯人嗎?還是教室散落著屍體的慘狀是要隱瞞其他的原因?
桃樂絲醒來時,發現自己全裸處在一個類乎攪拌機的空間。〈少女攪拌機〉的開頭讓人想起《異次元殺陣系列》或乙一的〈SEVEN ROOMS〉︰身分不明的兇手抓了一堆人關在封閉空間裡面虐殺他們,而被關起來的人們為一的目的就是活下去或逃脫。因此,被抓的少女為了活下去,只好殺人,把人數控制在五人以下,並尋找離開的可能。隨著故事進行,不斷有人被殺,但我們是否在這種不斷殺戮中讓感覺麻痺了,以至於察覺不到謎底的線索?
〈少女殺人事件〉是以少女被殺的事件為主題,由作中人物寫成的故事完成的作中作,也是後設推理。後設,META(不是會祖人的臉書),這個前綴意即在什麼什麼之後,也就是説後設小說是說明推理小說是什麼的推理小說︰邏輯的縝密,線索的埋設,當然還有本作要玩的諾克斯十誡,基於規則,講究公平,所有重要人物一開始就出場!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是日文版的十誡第五條和英文版的第五條似乎有一點點不一樣。
〈少女影片 公開版〉是整本小說我最喜歡的一篇。或許是〈少女攪拌機〉讓人想起乙一作品的關係,這篇讀起來就像是乙一跟平山夢明加在一起打成汁的感覺。其實看到開頭時還有點抖,因為開頭的走法讓我想起噁爛到不行的《晚安人面瘡》。好在,故事進行的沒那麼噁,就是個很溫馨的同居故事,大家相親相愛一起吃猴子。
最後一篇為了單行本新寫的〈少女降臨城鎮〉是篇科幻作品,在一個叫做後區的村落,每年八月十六會從天空掉下二十名少女,但從某一年開始,少女增加到二十一名,原因是……奇詭的開頭,破碎化的敘事,一切都是為了通往結局的佈置,能拿來用的都拿來用,一點都不浪費。
整體看下來,雖然五篇都有大量虐殺,但形式卻各有不同,或是血腥屠殺,或是作爲背景,或是透過詭奇的形式生產屍體。白井智之在此以不同的方式解消重複生產大量屍體帶來的煩膩感,透過形式與方法的改變,調整大量死亡帶來的反應,而不是一昧給予刺激,使人麻痺。
同時,大量死亡仍有它的意義,這或許是本作厲害的地方之一。
在白井智之筆下,大量死亡從殘虐、冷酷走到溫馨、無機、怪誕,但無論哪一個,都是必要的存在。這裡,或許我們可以回到開頭,思考身體作為進入推理小說的中介,代表的是展示跟解讀身體的權利,同時也是展示/解讀身體的權力,呈現出來,便是我們在這本小說裡面看見的各種赤裸裸的上下關係,以及各種無力感︰面對強者,少女無法反抗,只能任人宰割——真的是這樣的話就太無趣了。
這是小說,不是擁有兩千多部性虐影片的噁爛變態還可以逃過重刑的現實。即使在黑暗之中,仍可保有希望,尋找反擊的契機,而這種意志,或許正是白井智之為何會多寫一篇〈少女降臨城鎮〉的原因。
啊,不過當然,要有一百個少女掛掉還是很重要。比起是否真有一百種方法,書名給的預告或期待,或許正是得以合理生產大量屍體的原因,畢竟,如果沒有死一百個人,可能會被提到消保會投訴的。
白井智之著,李喬智譯《殺死少女的100種方法》(臺北︰千魚娛樂,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