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年」是什麼?原來是亡者的「地府週年考」
當親人過世滿一週年時,臺灣傳統習俗會舉行「對年」儀式,又稱「做對年」。這不僅是家屬的追思,民間還相信——這一天,亡者正在陰間「考試」呢!民間信仰認為,亡者死後要經過「十殿閻羅」審判,而對年這天,剛好走到第九殿「平等王」,正在接受最後的考驗!這時在世親人替亡者誦經能幫祂累積陰德,讓他順利過關,早日投胎轉世。
誰要參加?有什麼特別習俗?
1. 已出嫁的女兒必須回來,準備水酒、飯菜、點心祭拜。
2. 孫輩「脫孝」儀式:原本戴孝一年,對年當天換上紅毛線(象徵除喪),三天後取下,正式結束服喪期。祭拜時間要注意:
在對年之前,所有節日(清明、過年)都要「提前一天」祭拜亡者,不能和祖先同一天拜!為什麼要「提前過節」?因為亡者還沒通過地府審判,身份和祖先不同,所以節日要「提前一天」單獨祭拜,避免和祖先「沖煞」。
例如:
- 祖先清明節當天中午拜,亡者就要提前一天中午拜。
- 祖先除夕晚上拜,亡者就提前一天晚上拜。
祭品準備清單:
主食:6或12道菜碗(可選亡者生前愛吃的!葷素都行)、白飯1碗、筷子1雙。
三牲:全雞、全魚、五花肉(不能切!素食者或佛教儀式祭拜可用素三牲代替)。
吉祥供品:紅圓(團圓)、發糕3個(發財)、「麵頭山」(女兒準備的麵製祭品,象徵福氣)。
水果鮮花:單數水果(拜佛用,如1顆哈密瓜)、鮮花1對。
紙錢香燭:三色金、銀紙、蓮花9朵、壽金、刈金、冥幣、元寶、香和蠟燭等。
飲料:米酒(敬亡者)或清茶(拜佛菩薩用)。
如家中沒有供奉牌位(魂帛),亦可依亡者靈骨所在地祭拜即可,總之祭拜的地點以牌位或骨灰罈所在地為主,牌位或骨灰罈在哪裡,對年祭拜就在哪裡進行;但若採用樹葬、花葬、植存、海葬或環保葬的亡者,在不造墳不立碑不祭拜的原則下,雖無靈骨牌位的具體位址,也可採用線上遙祭,或以聚會方式進行追思或祭拜。
對年 = 亡者的「陰間期末考」+ 家屬的「最後孝道儀式」
這一天不只是紀念,更是幫亡者「加分」,讓他順利投胎!現代人可能簡化流程,但核心精神仍是——用儀式表達思念,讓生死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