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愛情劊子手》發現了歐文・亞隆,從亞隆追出了「存在主義」,而存在主義,又讓我想起那本早就買了但還沒讀的《第二性》。
這些串連不是為了學術,而是出於一種內在的困惑——
「我該怎麼理解我自己的生命?」
「我正在經歷的,是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會這樣想?」
「我的想法有沒有語言可以承載?」
我問得久了,便開始閱讀。於是我接觸哲學、心理學、文學,遇見了這些比我們早一點走在思考路上的人。
從亞隆的敘事中我發現:他們看起來離我們很遠,但其實也曾在關係裡找路,在生活裡闖關,在語言裡跺腳。
所以,我研究這些,不是為了變得博學,而是為了找一條走著不需要喘的路,一條能讓人好好呼吸的路。
⸻ 我為什麼閱讀?為什麼寫作?為了:
✅ 1. 打通「語言」與「經驗」之間的橋樑
每個人其實早就在活著某種哲學,只是還沒找到能說出來的方式。
我也曾懷疑過:「這些感受是不是太抽象?抽象的東西會不會太脆弱?」
直到我開始找到語言,也開始認出那些藏在日常裡的思想: • 「你覺得一切都沒有意義嗎?」那是存在焦慮,不是你沒用。 • 「你一直在退讓,覺得心裡越來越空。」是因為你失去了主體位置。 • 「你說你『知道結局還是愛上他』」這句話本身就是一種存在式的選擇。
📌 所以我想做的事是——給予語言,也給予理解。
⸻
✅ 2. 幫助你我從混亂的感受中,看見結構與對話的可能性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感受到生命裡的「無能為力」或「情感困局」,只是缺少一個框架來理解它們。
• 「這不是你的問題,而是你與結構的關係失衡。」 • 「這不是情緒化,而是主體性遭到否定。」
📌 我也曾這樣感覺過,我想提供的,是整理的邏輯,也是和自己對話的開始。
⸻
✅ 3. 成為「思想翻譯者」,而非思想布道者
我不想告訴別人「應該相信什麼」,而是想說:
看,有人在面對類似的問題時,是這樣選擇的。
• 有人適合亞隆的溫柔誠實; • 有人會對波娃的語言權力理論產生回聲; • 有人也許只想從正念或東方哲學中找到喘息。
📌 我提供的不是答案,是地圖,是「你不是孤單的思想行者」。
⸻
✅ 4. 建立可供人生使用的「思考型資產庫」
現在這個時代,內容人人能寫,AI也能寫。
但真正能長久影響他人與建造自己的,是:
• 有系統的思想結構(而不是靈感衝動);
• 有深度的生命回應(而不是情緒發洩);
• 有辨識與統整能力的人格(而不是知識堆積)。
📌 我想建立的,是一種思想寫作的路徑: 不是哲學教學,而是「把思想用來生活」的實踐方式。
⸻
💬 所以最後我想說:
我研究這些,不是為了讓自己懂更多,而是想:
幫那些覺得「我是不是想太多」的人,找到他們的同伴與路徑。
「你不是太敏感,你只是還沒找到能陪你一起思考的人。」
我相信:
我們人類的內在生命,就是要靠語言來呼吸的。
語言,不只是思考的工具。 它是我們內在生命的呼吸機制。
-維根斯坦說:「語言的界限,就是我世界的界限。」
-榮格說:「未被說出的東西,會以行動的形式重演。」
-海德格說:「語言是存在的家。」
而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幫助自己和別人累積數位資產,不只是「寫作技巧」,而是「找到自己的語言」;
-研究思想家的生平與脈絡,不是為了學術,而是想看:他們是怎麼透過語言與生命對話的?
-我自己也正在透過語言,慢慢地深呼吸、整合、變得自由。
⸻ 感謝歐文・亞隆
⸻
🚀 加入「策略寫作坊」沙龍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加入我的「策略寫作坊」!
這裡是專注於策略性寫作和財務自由的空間,我會分享更多創作技巧、數位資產累積的策略,還有實戰案例與深度探討。
🌟 訂閱我的沙龍,掌握最新內容和專屬討論!
💬 加入房間互動:
- 策略寫作|數位資產與品牌經營:帶你從零開始打造數位資產,分享策略寫作技巧與品牌經營案例。
- 柔性力量|成長與自我突破:探索如何在當代生活中發展內在韌性、溫柔力量與自我整合。
- 思想筆記|書籍評論與觀點反思:從書籍評論到社會觀察,透過文字帶來深度與啟發。
在「策略寫作坊」,我們一起用寫作累積數位資產,實現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