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預期自己會開口說那句。
不是故意用來撩,也不是計算好的話術。
只是她那天眼神太靜,像在聽什麼,又像什麼都沒聽見。
所以他就說了:「欸,靠過來。」
說完的那瞬間,他自己都知道,那句話不只是現在的。
是那天晚上他半睡半醒時說過的。
他不確定她記不記得,但當她聽見這句、抬起頭看他的時候——他知道,她有反應。
那不是聽見的反應,是身體記得有人說過這句話的反應。
她靠過來的那個動作很慢,沒有表情,但他感覺到她的重量是真的交出來了,不是撐住的那種靠,而是「我信你」的那種。
他沒說話,只收住她。
她沒多問,他也不多說。
這就是他們之間的默契:真正講過的話,不用重複;真的想靠的人,不用催。
---------------------------------------------------
那之後,這句話不是常出現。
但每次出現,都是剛剛好。
她有一次下班晚了,進門時什麼都沒說,包包往沙發上一丟,人窩進去,像電量沒剩的手機。
他沒問她怎麼了,也沒說要不要吃飯。
只是走過去,站在她面前,聲音一樣沒起伏地說:
「欸,靠過來。」
她抬頭看他幾秒,像在判斷這句話是不是現在該聽的。
然後靠過去了。
那天她坐著,他站著,她就靠著他腿側蹭了一下。
沒哭,也沒講話。
但他知道,那句話讓她從那塊死掉的區域裡退回來了。
—
再有一次,是她低氣壓卡到週末,連早午餐都不吃,窩在床上發呆,他經過房間門口,看她眼神空空的。
他沒敲門,也沒問她要不要出來。
只是靠在門框邊,說了一句:
「欸,靠過來。」
她沒馬上動,但幾分鐘後,她真的從房間裡走出來,穿著他的大T恤,頭髮亂七八糟,沒講早安,沒講理由,走到他身邊,把額頭抵上他下巴。
他手舉起來,摸了她一下。
什麼都沒說。
—
這句話從那時候開始,就成為他們之間一種隱形通道。
不是安慰,不是命令,是告訴對方:我還在這裡,你可以過來。
------------------------------------------------------------
那天他拍攝拉到很晚,回來的時候臉色很沉,沒罵人、也沒丟東西,只是全身上下那股壓著的力道連她都看得出來。
她沒問他怎麼了,只默默幫他熱水放好,衣服拿去換,然後坐在餐桌那邊滑手機。
他走出來的時候,還穿著T恤,頭髮濕濕的,沒吹乾,表情很平,但眼神根本沒聚焦。
她看了一眼,語氣沒有裝輕鬆,也沒有太重,只是剛剛好:
「欸,靠過來。」
他停住了,像沒反應過來。
她語速慢了一點:
「就……靠過來,我現在不想一個人吃。」
他沒講話,但幾秒後人就走過去了。
她伸手拉住他袖子,幫他把毛巾蓋到頭上:
「你今天可以爛沒關係,我幫你收。」
他低頭看她,像是什麼話差點要出來,但最後沒說,只是低聲笑了一下。
她沒撒嬌,也沒演堅強,只是坐在那裡,像在說——
這次換我記得你說過的那句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