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九流人物番外篇5-國師
「稟告皇上:西洋島國王突然給咱們加了幾十趴關稅,以後咱們的寶船,要運去西洋大島上賣貨,得多付好多銀子。」
皇帝眉頭深鎖,道:
「內憂不止,外患不息啊⋯⋯當今餓殍遍野,民生凋零,這西洋島上的國王又來這一齣⋯⋯國師,你怎麼看?」
皇帝的目光幽幽轉向身旁的國師,這被皇帝稱為國師的人,身如鶴立,一臉書卷氣息,誰也沒想到他清秀學究的外表下,竟已輔佐了天朝三代帝王。
國師掐指一算,口中念念有詞,忽地目中精光大射,道:
「大喜!大喜啊!」
皇帝依舊皺眉:
「國師可別消遣朕,這貨賣不出去,錢進不來,發不了大財——還何喜之有?」
國師長笑:
「自從洪太尉放出一百零八道妖氣之後,整得天下蒼生苦不堪言,雖然這妖氣被西洋國家搞一個什麼抑妖苗子給反制了,可是⋯⋯⋯可是我們殺敵一千,倒也自損八百,搞得自個民不聊生,堪比當年太祖時的三年飢荒、十年瘋狂。而現今陛下最頭疼的,就是如何造福百姓,讓百姓回歸到原來開開心心的韭菜小日子,是不是?」
皇帝道:
「是啊!天朝這幾年廣佈恩德,在西域與南洋著重用力,以往這些藩屬下國,過去朝貢來天朝的銀子,都通通讓朕給灑了回去——本以為形勢大好,豈知⋯⋯豈知事情開始起變化,洪太尉給朕整這活兒,著實整得太厲害了些,竟把天朝幾乎打回一統天下之前的局面了!」
國師微微欠身:
「陛下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在本朝一統天下之前,百姓陷於水深火熱之中,那是與眼下遠遠不可相比的。」
皇帝揮揮手,做了一個太祖皇帝常做的手勢,又道:
「先別討論這些俱往矣的問題,且說:你剛剛說的『大喜』,究竟何喜之有?」
「陛下正愁百姓沒有活路,這西洋島國王一鬧,百姓沒有雖然仍是沒有活路,可是,卻多了一條不死不活的去路。」
「敢問國師,何謂:不死不活的去路?」
「陛下相詢,我便直說:陛下心中真正擔心的,並不是百姓的活路,而是這些百姓,可不要自己沒有活路,便錯怪好人,胡拿本朝官員出氣,甚而尋釁滋事,分裂國家,傷害民族情感——是也不是?」
「是。」
「那末正好,咱若要讓老百姓的吃飽穿暖,那是難;可若是單單讓老百姓不怪咱們,去怪西洋島國王,那還是可以信手捻來、不費吹灰之力的。」
皇帝皺眉:
「讓西洋島國王給咱們背鍋?這談何容易?小老百姓怎麼能將萬里以外的西洋島國王,與咱們中原的民窮財盡、塗炭生靈扯上關係?」
國師眼中精光大盛,滿臉漲紅,那是他每次想出一個絕妙好計時的兆頭。
國師按耐不住澎湃的心潮,急急說道:
「西洋島國王加,咱們也加!西洋島國王加多少,咱們就加多少——就這麼辦!陛下不可遲疑,立時手諭鴻臚寺卿給西洋島國王懟回去!就說你西洋島國王每加十趴,咱們中原這頭也加十趴——要打、便來打,奉陪到底便是!」
大臣在旁聽得急了,忍不住插口:
「當今天下,雖說不到太祖時人吃人、人吃樹皮的盛景;可是這麼一鬧,亂加趴,還不把原來風中殘燭的百工販運、通寶度支給真正打趴下去?」
國師劍指一揮,手上雖然沒有鵝毛扇子,卻有當年諸葛武侯北征時的氣魄。
國師道: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百姓怕的始終不是死,而是一肚子怨氣沒地方出——這西洋島國王給咱們遞刀子,咱們撞得巧了,得好好利用!太祖皇帝遺訓:轉移內部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與蕃夷來一場好打——當年遠征朝鮮,一役定乾坤,就是這個心法。」
皇帝皺著眉頭,竟然出奇地低頭靜了半晌,好久好久,皇宮中靜得連一根針掉落都聽得到;最後,皇帝才抬起頭來,深深嘆了口氣。
「就按國師說的去辦。」
皇帝語聲未落,咚地一聲,大臣便已跪在地上,磕頭不止,道:
「皇上成命,臣下萬萬不敢遵從,這、這可是關乎中原億萬百姓的身家性命啊!」
皇帝一臉慈祥,雖然慈祥中,帶著他那殺伐果斷、層層皇二代中鬥爭出身的殺氣。
皇帝悠然點點頭,喟然長嘆,道:
「雖然不合適。」
「而且我們通常也不是這麼進行的。」
「如果有誠心,西洋島國王跟咱們,應該就互相尊重的態度來進行很好的溝通。」
「否則,這個結果還就真不好說了。」
皇帝轉身,不理會跪在地上的大臣,只留下一句銳利的評議,迴盪在皇宮中沁寒入骨的廊殿中。
「很天真啊⋯⋯」
**
第二天,鴻臚寺卿發布聖旨,只有四個字:
「奉陪到底!」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一直到第十天上,西洋島國王始終在等皇帝打來的電話。
西洋島國王從一開始認定皇帝會很快給他打電話,到後來忍不住讓外交使節直接發出手諭,讓中原皇帝趕緊給他打電話,可是中原皇帝始終沒有給西洋島國王打電話。
這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究竟是東升西降的命運糾纏?還是兩個男人之間的情愛糾葛?是事出有因的報應不爽?還是天理循環的因果捉弄?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其他下九流人物都是寫水滸好漢已在集結出版行程中敬請期待
#西洋島國王一開徵馬上認定他會收回成命不得不佩服一下自己
#這麼神準的20條預測又中是不是應該收錄在書中好好吹牛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