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海上的邦克山號航空母艦
1945年5月11日,在掩護入侵沖繩島期間,邦克山號連續遭到兩架神風特攻隊襲擊,導致艦隻起火。傷亡人數超過600人,其中死亡或失蹤396人,受傷264人。這是在戰爭中倖存的航空母艦所遭受的第二慘重的人員損失,僅次於富蘭克林號。襲擊發生後,邦克山號返回美國本土,並在戰爭結束後接受修復。 戰後,邦克山號被用作運兵船,將美國士兵從太平洋運回,並於1947年退役。在預備役期間,該船被重新歸類為攻擊航空母艦(CVA),然後是反潛航空母艦(CVS),最後是輔助飛機登陸訓練艦(AVT),但從未進行現代化升級,也從未再次服役。邦克山號和富蘭克林號是二戰後唯一未再服役的艾塞克斯級艦艇。 邦克山號於1966年從海軍艦艇登記冊中除名,多年來一直作為聖地亞哥灣的電子測試平台。1972年,人們試圖將其保存為博物館船,但未能成功,1973年,她被作為廢品出售。
1943年,邦克山號在海上航行
排水量:27208噸(標準);34881噸(滿載)
長:265.8米
寬:45米
吃水:8.38米
動力:150000匹
裝置:8 × 巴布科克-威爾科克斯式燃油型水管鍋爐;4 × 威斯汀豪斯式蒸氣渦輪機;4 × 推進器
航速:32.7節
航程:15440海浬/15節
編制:2631人
武器:4 × 雙聯裝127mm/38 Mark12;4 × 單裝127mm/38 Mark12;8 x 四聯裝40mm博福斯機砲;46 x 單裝20mm厄利孔機砲
裝甲:裝甲帶63.5-101.6mm;防護甲板38.1mm;防水隔離艙101.6mm;指揮塔38.1mm;舵機防護63.5mm
艦載機:90-100架
其它:1 × 艦邊升降機;2 × 中線升降機;2 × 飛機彈射器
碧藍航線 邦克山
邦克山號於1941年9月15日在馬薩諸塞州昆西市伯利恆鋼鐵公司的福爾河造船廠安放龍骨,船體編號為 1509,並於1942年12月7日下水。該航空母艦於1943年5月25日服役,由J. J. Ballentine上校指揮。該航空母艦於6月底在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接收其航空大隊,並於7月15日向南航行至特立尼達,進行試航。三週後,該船返回諾福克,並於9月4日向南航行至巴拿馬運河,前往聖地亞哥、珍珠港和太平洋戰區。
1944年6月19日,邦克山號遭到攻擊
邦克山號曾與VF-17合作,這是一支駕駛 F4U 海盜式戰鬥機的新戰鬥機中隊。新型飛機「海盜」在研發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海軍考慮用格魯曼 F6F 地獄貓戰鬥機取代 VF-17 的「海盜」戰鬥機。中隊成功地爭取到了保留「海盜」式戰鬥機的權利,因為他們認為這些飛機是更好的戰鬥機。因此,邦克山號帶著 VF-17 及其海盜戰鬥機出發前往戰區。在從聖地牙哥飛往珍珠港的途中,飛行員發現海軍已決定不在航空母艦上使用「海盜」式戰鬥機,以避免為兩架戰鬥機(海盜和地獄貓)運送零件和補給,而且當時美國海軍在獲得「海盜」式戰鬥機在航空母艦上使用的批准方面面臨挑戰。(英國皇家海軍艦隊航空兵在1944年初就為其艦載「海盜」式戰鬥機開發了一種合適的著陸技術,該技術採用曲線著陸方式,使登陸信號官(LSO)在登陸時保持在視野範圍內,美國海軍在1944年底也採用了這種方法。)VF-17 被命令前往太平洋,作為其陸基基地的戰機。它被VF-18取代,停泊在邦克山號上,該聯隊的士兵和地獄貓戰鬥機也已從聖地亞哥搭乘航空母艦運往珍珠港。 邦克山號於10月19日離開珍珠港,前往西南太平洋。1943年11月11日,該航空母艦的航空大隊與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和獨立號航空母艦一起參加了對日本帝國海軍在拉包爾主要基地的空襲。在任務期間,航空母艦上的戰鬥機(VF-18)護送轟炸機飛往拉包爾,CV-17 與當時以所羅門群島翁東加機場為陸基的 VF-17會合。中隊的「海盜」式飛機重新安裝了尾鉤,使它們能夠在原來的飛機上降落和加油,同時為特遣部隊提供空中掩護,因為特遣部隊的飛機正在護送對拉包爾的突襲。11月14日,航母駛往吉爾伯特群島,以掩護對塔拉瓦的入侵和佔領。
碧藍航線 邦克山 同人創作
邦克山號繼續對卡維恩進行空襲,以支援俾斯麥群島的兩棲登陸(1943年12月25日、1944年1月1日和1月4日);馬紹爾群島(1月29日至2月8日)、對關島、塞班島和天寧島的空襲(2月23日)。邦克山號返回夏威夷(1944年2月28日至3月4日),並在珍珠港海軍造船廠的乾船塢中完成了航行維修和保養(3月6日至9日)。此時,CAG-17 從航空母艦上脫離,隨後與新組成的 CVG-8 以及 VF(N)-76 的四架夜間戰鬥戰鬥機一起接收。3月15日至20日,邦克山號駛往馬紹爾群島的馬朱羅。此時,CVG-8 報告指出艦上有 VF-8 的 41 架 F6F-3、VB-8 的 32 架 SB2C-1C、VT-8 的 22 架 TBF-1C,以及一架 F6F-3,還有四架 F6F-3N。 隨後的戰鬥行動包括對帛琉群島的帛琉、雅浦島、烏利西環礁和沃萊艾島進行空襲(3月30日至4月1日);為支援美國陸軍在霍蘭迪亞附近登陸而進行的突襲(4月21日至28日);波納佩納和薩塔萬島卡羅林群島的兩棲登陸(6月12日至8月10日),包括在馬裡亞納群島西部的菲律賓海的大規模戰役。1944年6月19日,在馬裡亞納群島登陸的初期,一枚日本航空炸彈爆炸,彈片散落在航空母艦的甲板和側面,導致邦克山號受損。兩名水兵死亡,約80人受傷。邦克山號繼續戰鬥,其防空火力擊落了幾架日本海軍戰機。在菲律賓海海戰中,約有476架日本戰機被摧毀,幾乎全部被海軍 F6F 地獄貓戰鬥機擊落。9月份,邦克山號對卡羅林群島西部進行了空襲,隨後,她和她的特遣艦隊向北航行,對呂宋島、台灣和沖繩島發動了空襲,一直持續到11月初。 1944年11月6日,邦克山號從前線向東航行,前往布雷默頓海軍造船廠進行大修/保養工作和武器升級。該航母於1945年1月24日從布雷默頓港出發,返回西太平洋戰區。該航空母艦在途中停靠珍珠港,搭載了第 84 艦載航空大隊,其中包括VF-84中隊,這是一支以該航母原有中隊 VF-17 的老兵為核心組建的新中隊。
1945年5月11日,邦克山號航空母艦被兩架神風特攻隊擊中後,其飛行甲板冒出大火
1945年5月11日,邦克山號被焚毀,帕薩迪納號提供援助
1945年,邦克山號是第 58 特遣艦隊的旗艦,由海軍中將馬克·A·米切爾指揮。阿利·伯克準將擔任他的參謀長,海軍上將的所有參謀人員都住在航空母艦上。在特遣艦隊最後一次穿越中部太平洋的過程中,邦克山號與其他快速航空母艦及其護航航母一起參與了硫磺島戰役、第五艦隊襲擊本州和南西諸島(2月15日至3月4日)以及第五艦隊支援沖繩戰役。1945年4月7日,邦克山號的飛機參與了太平洋艦隊快速航空母艦特遣部隊對東海日本帝國海軍部隊的攻擊。這艘航空母艦上的飛機找到了日本戰艦大和號,她是世界上最大的戰艦。在「天號作戰」中,這艘戰艦在一艘輕型巡洋艦和八艘驅逐艦的掩護下,駛向沖繩,以阻止盟軍對該島的入侵。特遣艦隊的飛機襲擊並擊沉了護航巡洋艦以及大和號和四艘驅逐艦。 1945年5月11日上午,在支援沖繩島入侵時,邦克山號遭到兩架日本神風特攻隊飛機的襲擊並嚴重受損。一架三菱 A6M 零式戰鬥機從低雲層中出現,俯衝至右舷的飛行甲板,投下了一枚550磅(250公斤)的炸彈,炸彈穿透飛行甲板,從船側的走廊甲板處射出,然後在海中爆炸。這架零式戰鬥機隨後墜毀在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上,摧毀了停放的滿載航空燃料和彈藥的戰機,並引發大火。零式戰鬥機的殘骸越過甲板,墜入大海。30秒後,第二架零式戰鬥機在小川清少尉的駕駛下,不顧防空火力,進行自殺式俯衝,投下了一枚550磅重的炸彈,然後墜毀在航母「指揮塔」附近的飛行甲板上,而神風特攻隊接受的訓練就是瞄準艦島上層建築。第二架神風特攻隊攜帶的炸彈擊穿了飛行員的待命室,VF-84 的22名成員在那裡喪生。汽油起火,並發生了數起爆炸。兩次神風特攻隊襲擊造成396名水兵和飛行員死亡,其中43人失踪,至今仍未找到,另有264人受傷。傷亡人員包括米切爾參謀部的三名軍官和十一名士兵。米契爾的指揮官房間也被毀,他的所有製服、個人文件和財產也一同被毀。海軍上將透過視覺信號放棄了指揮權;他和其餘工作人員透過船尾浮標到驅逐艦英格利希號上,然後轉移到企業號上,後者成為了旗艦。儘管受損嚴重,邦克山號仍能以20節的速率駛向烏利西環礁。在那裡,VMF-221的海軍陸戰隊飛行員重新加入了邦克山號,他們在遭受神風特攻隊襲擊時一直在高空,並被轉移到其他航空母艦上。該航空母艦取道珍珠港返回國內,並被送往布雷默頓海軍造船廠進行維修。1945年8月中旬戰爭結束時,她仍在船廠。
邦克山號作為固定電子測試平台,1967年
1945年9月27日,邦克山號從布雷默頓啟航,加入「魔毯行動」艦隊,協助載運為 TG16.12 部隊從太平洋歸來的老兵。該船曾從珍珠港、菲律賓、關島和塞班島往返西海岸。1945年10月27日海軍日,該船在華盛頓州西雅圖港口開放給遊客參觀。1946年1月,該船被命令送往布雷默頓退役,並於1947年1月9日退役並轉為預備役。 在擔任預備隊時,邦克山號被重新分類三次,1951年10月成為 CVA-17,1953年8月成為 CVS-17,1959年5月成為 AVT-9,後者的名稱表明任何未來的委託行動都將作為「輔助飛機運輸艦」。由於所有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都在戰爭中倖存下來,因此邦克山號不再滿足海軍的需求。她和同樣在空襲中遭受嚴重損壞的富蘭克林號是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中唯一在二戰結束後沒有服役的。儘管她們在戰爭中遭受的損壞已成功修復,但由於其最終狀況如同新品,因此無法服役,因為海軍多年來一直設想對邦克山號和富蘭克林號進行「最終重新配置」,但這一設想從未實現。
邦克山號被拆毀,1973年
1966年11月,邦克山號從海軍艦艇登記冊中除名。1960年代至1970年代初,「邦克山號」被用作聖地牙哥北島海軍航空站的固定電子測試平台。1973年7月2日,該船被作為廢品出售。1972年,人們試圖將其保存為博物館船,但未能成功。 一些遺跡尚存。費米實驗室使用原子時代之前製造的六百噸鋼裝甲板作為低背景鋼,以保護實驗免受環境或背景亞原子粒子的干擾。該航母封存的圓頂狀防護罩被安裝在俄勒岡州西林恩的一處住宅內。該船的鐘是從廢品回收商那裡購買的,曾在聖地亞哥航空航天博物館展出過一段時間,並於1986年被提供給了被命名為「邦克山號」的導彈巡洋艦。
邦克山號在1943年11月11日至1945年5月11日的18個月期間(從所羅門群島的第一次戰鬥到被神風特攻隊擊中退出戰爭的那一天),獲得了總統單位嘉獎。此外,她還因在以下戰鬥中的出色表現獲得了 11 顆戰鬥之星:
碧藍航線 邦克山 同人創作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