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定錨的 APP 發通知,提到美國海關總署於 2025 年 4 月 11 日發布公告,針對多項商品豁免『對等關稅』,包括手機、NB、SSD、螢幕、處理器晶片...等,範圍涵蓋中國。這個消息對許多台廠應該都是好消息 (至少短期是),來確切看看到底那些產業是受惠於這個公告吧。
公告網址在這個地方,從公告內容中看起來是下列這些產品可以豁免、不受最近宣布的新關稅影響 (使用 Gemini 找的資料):
用 Perplexity 查了一下 2024 年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商品類別、以及佔比大概為多少,結果如下表(全部加總起來有 107%....不確定數字是哪邊出問題,但可以看大概的趨勢):

資料來源:Perplexity
其中電器電子設備中還細分為:智能手機(出口額約 470 億美元,占美國進口量的40%)、電腦/筆記型電腦(41 億美元,占美國進口量的 29%)以及鋰電池(16 億美元,占美國進口量的 51%),這裡面應該大多都包含在豁免項目中;機械設備及零部件細分則涵蓋工業機械人、半導體製造設備以及電動汽車零部件等,這當中的半導體製造設備應該一部份包在豁免名單中、而工業機器人跟電動汽車零部件好像不在豁免名單中。從這個佔比看起來應該至少有三四成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是不售新關稅影響的,相關產品工廠在中國的台商應該也暫時鬆了一大口氣。
我自己在看到這個消息時,會覺得川普的關稅有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不過仔細想想本來一下子實施這麼高的關稅,美國的物價一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的,能夠及時踩剎車循序漸進的實施才是比較好的。這也代表川普一開始提出的對等關稅為的本就不是收取高額的關稅、而是一方面以此為籌碼跟各國做談判,另一方面釋出未來可能有的關稅威脅、使製造業回流美國,只是中國這次硬剛美國可能也有點出乎川普意料,兩國後續的博弈值得繼續觀察。
對中國來說,本來從美國進口的東西就沒有很多了,再加上中國本身內需的市場就很大 (中國 2024 年出口美國共 4,389 億美元、國內 GDP 18.8 萬億美元,相除下出口美國金額占整體 GDP 約 23%),所以可能在權衡利弊下這次決定不跟美國談判,不過我覺得未來可能面臨的是外商持續移出、以及東南亞親中國家 (比如說越南) 是否會在與美國談判過程中逐漸往美國傾斜。
對台商來說,營收主力在美國的現在應該是會開始全力將產能移出中國、或是逐漸增加其他國家的產能,畢竟即使這次的有在關稅豁免名單中,但可以想像在接下來幾年這個關稅有很大可能會逐年上升。而對我們這種散戶投資人來說,之後持續觀察公司的產能調整應該是相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