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簡介
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 1989 年,總部在台灣台中工業區,主要從事精密滾珠螺桿及線性傳動元件研發與製造、工業用機器人的研發與製造,海外子公司包括德國、美國、日本、瑞士、捷克、法國,並以自有品牌「HIWIN」行銷全世界,在中國大陸、美國、日本及歐洲等 52 個國家,均完成商標註冊登記,為全球第三大滾珠螺桿廠和線性滑軌廠,僅次於日本 THK、NSK。
主要從事線性滑軌 (GW)、滾螺桿 (BS)、工業機器人、各式機器手臂、Torque Motor 迴轉工作台、減速機、精密軸承及醫療設備之研究開發、設計、製造、銷售、維修及售前售後服務。2024 年的營收比重為線性滑軌佔 63%、滾珠螺桿佔 20%、其他佔 17%。2024/11/12 法說會
法說會連結
2024 年第三季營運成果
- 營業收入:第三季營業收入為新台幣 63.26 億元,較上季增加 2%,較去年同期減少 4%。9 月及 10 月單月營收分別達到 21.64 億元及 21.73 億元,其中 10 月營收為近 15 個月以來最高。
- 區域別營收:亞洲 (含台灣) 佔 64%,歐洲佔 25%,美洲佔 6%。區域營收比重與上季差異不大,歐洲比重略減 1%,主因是歐洲客戶暑假後發貨影響。
- 產品別營收:線性滑軌銷售金額為 39.27 億元,佔整體營收 62%;滾珠螺桿為 13.31 億元,佔 21%;工業機器人為 4.5 億元,佔 7%;其他產品為 6.18 億元,佔 10%。產品別營收與上季相比變動不大,僅滾珠螺桿銷售增加 1%,線性滑軌減少 2%,其他產品增加 1%。
- 營業毛利:第三季營業毛利為 19.4 億元,與上季持平,較去年同期減少 11%。
- 毛利率:第三季毛利率為 30.7%,較上季減少 0.8%,主要原因是中國政府自 6 月 15 日起取消多項產品的關稅優惠,上銀大部分產品包含在內。為維持價格競爭力,公司與中國經銷商共同吸收增加的關稅成本,部分產品給予經銷商價格折扣。
- 營業費用:第三季營業費用為 12.6 億元,較上季減少 3%,較去年同期增加 2%。營業費用率為 19.9%,較上期減少 1%。
- 營業利益:第三季營業利益為 6.85 億元,較上季增加 4%,較去年同期減少 27%。營業利益率為 10.8%,較上季增加 0.2%,較去年同期減少 3.6%。
- 業外收支:第三季業外收入為 1.06 億元,主要來自於匯兌利益 1.24 億元,因台幣對人民幣、歐元及日圓貶值。
- 稅前淨利:第三季稅前淨利為 7.9 億元,較上季增加 14%,與去年同期持平。稅前淨利率為 12.5%,較上季增加 1.3%。
- 所得稅費用及有效稅率:所得稅費用為 1.49 億元,有效稅率為 18.8%,落在近年有效稅率平均範圍內。
- 歸屬於本公司部分之稅後淨利:第三季稅後淨利為 6.64 億元,較上季增加 14%,較去年同期增加 5%。稅後淨利率為 10.5%,較上季增加 1.1%。
- 基本每股盈餘 (EPS):第三季 EPS 為 1.88 元,較上季增加 0.23 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0.1 元。2024年前三季累計 EPS 為 4.64 元。
未來展望與市場觀察
- 美國市場在選舉結束後,預期將會比較確定,且降息後看好美國市場。美國機械業協會預估明年有不錯的成長。
- 日本市場參觀人潮已回到疫情前水準,廠商針對 ESG 及智慧自動化提出許多解決方案。預期日本工具機今年整體會有小幅度的成長 (2% ~ 3%)。
- 歐洲市場 (尤其德國汽車產業) 看起來比較低迷。展會上人潮及攤位情況相對較低。預期歐洲市場可能要到 2025 年中後或年底才會較好。
- 中國大陸市場自去年 10 月起陸續有訂單,但與 2021 ~ 2022 年高點相比仍有差距,訂單交期較短,可能因前景不明朗。東南亞及印度市場仍然非常熱絡,日本工具機展的訪客以大陸及印度訪客最多。
- 台灣工具機廠慢慢往高端產品發展,部分廠商也開始投入半導體設備領域,預期明年台灣工具機產業會比今年好。
- 對 2025 年展望持正面看法,預期營收將持續成長。
Q&A
- 半導體次系統出貨:上銀有銷售產品給半導體設備商,應用於機器人、工作台及線性滑軌等方面,需求不錯,尤其看好 2025 年。公司也與半導體設備廠合作開發後續製程。
- 工業機器人發展方向:目前主要在工業及半導體應用,有單軸及多關節機器人,未投入協作型或人形機器人。但其減速機可應用於這些類型機器人的關節。與合作夥伴開發物流產業使用的具備視覺 AI 的機器人,已接近完成認證,預計明年小批量試用。未來發展方向包括焊接等專用型 AI 機器人。
- 諧波減速機貢獻及未來發展:諧波減速機應用於機器人關節,未來將針對重複型或中型機器人推出新品,也可能應用於人形機器人及機器狗。
- 前三季機器人營收成長有限,未來是否有成長機會?雖尚未大量量產,但看好未來各產業智慧化、自動化趨勢,以及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預期機器人營收比重將越來越高,明年可望提升。
- 除美系倉儲機器人外,是否有其他客戶已認證通過?倉儲機器人仍在客戶廠內測試認證階段。
- 各區域概況及2025年看法:美國、日本展望樂觀;歐洲較不明朗;中國大陸穩定但未恢復高點;東南亞及印度熱絡;台灣可望好轉。
- 滾珠螺桿報價 2025 看法:今年因關稅因素與經銷商共同吸收成本,價格變動不大。預期明年景氣較好,價格應不會有太大變動。
- 滾珠螺桿訂單能見度:約 2 ~ 2.5 個月,滾珠螺桿因客製化生產,庫存水位較線性滑軌低,需求較實在。
- 中國製造景氣看法及公司在當地市場競爭狀況是否加劇:中低端應用競爭激烈,但上銀在高階市場仍具優勢,產品精度及品質受肯定。公司持續關注仿冒問題並採取法律行動。上銀在中國大陸及歐洲仍為第一品牌。
- 上銀在半導體的佈局機會、產品和可能的成長契機以及上銀的競爭優勢:上銀產品線從核心能力延伸,涵蓋裸桿、線性滑軌、單軸機器人及驅動控制整合型產品。競爭優勢在於完整的產品線、關鍵零組件自製、可提供 Total Solution、全球子公司服務。
- 各產品的掌握與未來發展:未來將持續推出更高精度、智慧化的新產品,並積極發展機電整合業務。減速機、旋轉工作台及智慧型螺桿被視為未來成長的重要動能。
- ESG 相關作為:自 2021 年起逐年降低廠內耗電量,並透過製程改善、自動化及材料優化等方式降低成本。
人形機器人對上銀可能的助益有多大?
Tesla 的 Optimus 預計今年會開始量產、而市調機構 TrendForce 研究也認為,基於 2025 年各機器人大廠逐漸進入量產的前提,預估 2024 年至 2027 年機器人產業複合成長率將達 154%,2027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產值有望超越 20 億美元。
從網路上找到的一些資料來源 (來源1、來源2、來源3) 看來,人形機器人的關鍵零組件有很多,例如伺服馬達、感測器、控制器、螺桿和減速機等等。而如果是看可能的需求數的話,空心杯馬達將從 12 增加到 20 個 (增加幅度為 66%),無框力矩馬達將從 30 增加到 64 個 (增加幅度為 113%),諧波減速機將從 20 增加到 62 個 (增加幅度為 210%)、滾珠螺桿將從 6 增加到 40 個 (增加幅度為 566%),需求增加最多的分別是諧波減速機與滾珠螺桿。
滾珠螺桿全球三大供應商分別是日本 NSK、日本 THK、以及上銀。而滾珠螺桿市場預估 2023 ~ 2030 的 CAGR 約 6% (從 20 成長到 30 億美元),這是因為雖然機器人成長性驚人,但目前應用的大宗、比如說工具機等,未來預估成長率都不高。
至於諧波減速機,日本的 Harmonic Drive Systems (HDSI) 處於領導地位,尤其在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其市場佔有率在 2021 年約為 80%,而其他主要的市場參與者包括中國的綠的諧波(Leaderdrive)、浙江來福諧波以及日本/美國的 Nidec-Shimpo,而和大與盟立均有投資的盟英去年也已開始出貨諧波減速機。預計未來幾年全球諧波減速機市場將以約 6.4% 至 12.9% 的複合年成長率增長。機器人關節諧波減速機市場預計將以更高的複合年成長率增長,約為 16.9% 至 17.5%。
綜合上述資料來看,目前我認為隨著人型機器人的發展,上銀近期的受惠程度可能不會太明顯,雖然上銀本身的布局看起來還滿完善的 (如下圖),但對一年營收兩百多億的上銀來說,滾珠螺桿的 6% CAGR 佔比並不高。
不過即便受惠於人形機器人成長的幅度有限,上銀本身還是有不錯成長性的,從資料上來看,幾大產品線中的線性滑軌 CAGR 約 10%、滾珠螺桿 CAGR 約 6%、工業機器人 CAGR 也有 11%,整體成長率平均有 9% 左右。只是這個成長率能不能支撐目前 261 左右的股價 (去年 EPS 5.58) 就見仁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