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們總是聽過很多動人的求婚橋段,有的盛大、有的浪漫、有的淚流滿面。
但我想記錄下的,是一次極為平靜的決定——
一個把「相處過程」當作最大浪漫的人,如何選擇走進婚姻。
這篇文章,寫給那些相信「慢慢確定的人」,也能有值得一生的答案。
那天的淡水漁人碼頭像一張明信片:
海風微涼,夕陽懶洋洋地掛在水面上, 旁邊的情侶們正在演繹浪漫的經典劇碼。
而我,坐在能看見淡水河的河邊椅子上,慢慢地對她訴說著我選擇她的理由。
我沒有用甜言蜜語,也沒有刻意安排戲劇化的橋段。
只是這樣,安靜地、誠實地,一條一條地告訴她:
「我們價值觀接近,溝通模式穩定,彼此對未來的想像具備高度共識……
我認為,我們可以一起生活下去。」
說到最後,我看著她,問了一句——
「你願意嫁給我嗎?」
那天剛好是假日,旁邊人來人往,
但我們兩個彷彿眼中只有彼此, 在一個喧鬧的室外空間裡,自成一個寧靜的小宇宙。
這不是童話裡那種眼淚打轉的「我愛你」,
也不是電影裡單膝跪地、管弦樂爆發的場面。
這是我,一個理性多於感性的普通人,
用我能給出的最真誠方式,遞出這份邀請。
也許其他人會笑著說:
「這樣的求婚也太不浪漫了吧?」
但那一刻,我其實非常清楚:
這樣說出口,是我對愛最大的尊重。
我一直相信,真正無條件的愛,其實是建立在條件被誠實篩選過之後。
戀愛初期的判斷是必要的,是責任,而不是冷酷。
要相愛,就要知道我們是否願意一起承擔將來的不確定。
那些說「愛不需要理由」的說法很動聽,
但對我來說——
如果愛沒有理解、沒有選擇、沒有承擔,
它就像煙火——美麗,但短暫。
所以選擇,意味著深思熟慮,也意味著承諾。
而我,沒有絲毫遲疑地選擇了她。
雖然沒說我愛你,
但我的人生計劃書上,早已預設了妳的名字。
也許浪漫不是我說出口的方式,
但我願意用餘生,實踐它。
我們的愛情從不轟轟烈烈,
但有一種永恆的平淡。
沒有初期過熱,自然也就沒有後期降溫的焦慮。
我們不靠情緒高點維繫關係, 而是靠一致性與默契, 讓這份關係慢慢長成生活裡的重力。
這種平淡,來自無數細節的積累——
- 她既溫柔又不失主見
- 她很理性且願意溝通,所以我們幾乎不吵架
- 她能讀懂我的幽默,這比她自己幽默更重要
- 她能與我聊哲學、心理學,也能一起在古蹟前發呆
- 她給足我空間,不限制、不懷疑,只有提醒與尊重
- 她從不讓我一人負擔一切,總會默默幫我省下一筆開銷
- 她總是給我恰如其分的肯定,讓我在她面前保有完整的尊嚴
- 她善良而理智,總能在我衝動時提醒:「我們沒有本錢承擔最壞的結果。」
我們的相同處很多,互補處更多。
愛情不是找最理想的伴侶,而是找最適合一起生活的人。
我清楚自己的缺陷,所以從不奢求完美。
而她,就是那個最適合與我走完一生的人。
我相信,這就是愛情最完整的樣子:
不高調、不張揚、不攀比。
無論世界如何動盪, 我們都是彼此的避風港。
|附註|
文章寫好後,我唸給她聽。 她笑說這篇根本是放閃文。
而我想讓她知道——
這不是在放閃,我只是在說明:理性,也有它自己的浪漫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