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年不理會內心的聲音選擇了結婚或多或小也是因為對婚姻不了解,在自己結婚前也只是婚禮中的一個觀眾,然後幻想婚後的生活。你是不是也是這樣?出來社會工作了幾年之後,身邊的朋友同學開始一個一個結婚,你不斷的做婚禮中的觀眾,甚至伴郎或伴娘。現在結婚的人雖然會少了點,但總會參加過一兩場婚禮吧!你從觀眾的角度看別人的婚禮,看著他們在婚禮中感動的互動,或多或少也會幻想一下如果站在聖壇前那個人是你自己,到時會說些什麼呢?會不會流淚呢?
問題來了,如果戀愛了,是否一定要以結婚來作終結呢?你有沒有問過自己這個問題呢?每個人也會經歷過戀愛這個階段,無論是兩個人相戀或單戀。就算是單戀也會幻想跟喜歡的人步進教堂來一個浪漫的教堂婚禮。未參加過朋友的婚禮的話,也會被愛情電影電視劇裡的結婚場面吸引,看見電影中的女主角步進教堂,男主角在聖壇前情深的看著女主角向他走近。你一定幻想自己是裡面的主角。但有沒有發覺那些電影電視也在那裡結束?因為兩個人結婚那天是浪漫的高峰,像站在山頂上面,之後新鮮感會一天一天的減少由山頂步向山腳,就算過程中再有高峰也不會比結婚那一天的山頂高。
經典電影畢業生最後一幕拍得很真實,男主角到教堂搶完新娘後,兩個人一起衝上一輛巴士上,坐在最後一排,很高興的對望大笑,然後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他們各自看著窗外的風景,表情也由興奮變成擔心。因為他們剛剛站在浪漫的高峰,然後一起向下滑落。他們突然明白到浪漫過後要面對現實,而現實是殘酷的。他們要怎樣面對雙方的家人呢?總不能一走了之吧!將來怎樣過生活呢?他們今天開始就要住在一起還是各自回家呢?男女主角顯然什麼也沒有考慮什麼也沒有準備,一連串的問題一時間湧到他們兩人的腦中。做觀眾的一定覺得教堂搶新娘那場戲很浪漫,但未必會留意他們最後的那個表情。你沒有結過婚的話,我可以告訴你,結婚整件事沒有想像中那樣浪漫。覺得浪漫的是觀眾,不是那兩個主角。就像開一間咖啡店,浪漫是留給客人的,不是店主的。籌備婚禮的時間小則三個月,多則半年以上,過程中鮮少有人不吵架的,實在一點也不浪漫。
美國的新聞也報導過越來越多人結婚但沒有舉辨婚禮,他們的原因是結婚開支實在太大,寧願把那些錢留在婚後用,去旅行又好,用在新居佈置也好。可能越來越多年輕人意識到婚禮並沒有相像中浪漫,花很多錢去娛樂其他人,不如把錢用在自己身上。Sexy and the City裡Carrie和Mr. Big本來準備一個盛大的婚禮,但最後兩個人想通了,穿得簡簡單單的在市政廳裡跟別人一樣排隊宣誓結婚。因為他們意識到結婚到後來也是兩個人的事,親友不會跟你們一起生活,朋友也不會因為你沒有一個盛大的婚禮招呼他們而不給你祝福。
總結來說的是婚禮沒有想像中那樣浪漫,覺得浪漫的只有觀眾。戀愛並不一定要以用結婚來終結,就算結婚也不一定要辨傳統的婚禮。希望你有一個不平凡的愛情故事,好的故事比一個盛大的婚禮來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