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和閨蜜們的家庭聚會,家裡一共11大4小。起初有人擔心人太多會擁擠,但因為家具的配置,我們全都在客廳,沒有人需要特別忙,我們歡樂喝酒吃飯,還笑到掉眼淚。
有人驚訝我家的桌子會變型,日常的小桌子竟然變成多人聚餐的大桌子,而且還偷偷的藏了一張可以一起合併成兩大桌,連餐具都不用特別搬過來。
姐妹們好奇家裡的家電,掃地機器人、冰箱、廚餘機、洗碗機……等。
愛喝咖啡的姐妹我分別準備了前天、昨天和當天現滴的冰滴咖啡,看看她們愛喝哪天的味道,大家喝得很開心,開始問起咖啡器具。
以及梅酒,「今天有喝完我今年才會再釀,不然就要明年囉!」我這樣說。可愛的姐妹們,一股作氣的幫忙解決,最後還把酒梅都分了回去,要不然我真不知道該拿那一大缸的酒梅怎麼辦,要帶一大包去給大廚做料理又擔心梅子太多人家不好消耗,自己也沒煮的興趣。
今天閨蜜群叮叮咚咚的響著,問我哪個家電是哪個牌子的,還傳了品牌找人拍的行銷影片問我,是不是那一台。
我說是。
隨後她問我,有沒有什麼缺點?
當時我們全家在外頭,我轉頭問老公,你覺得有什麼缺點嗎?
老公覺得是換活性炭,他覺得那個有點麻煩。我心裡想:都我在買在換耶!你麻煩什麼?🤣
我說我覺得很好用,甚至攪過椰子殼,據說他的設計有河馬的磨合力。炭我有找到便宜一樣好用的。然後垃圾變超輕,不臭,果蠅也沒了。
缺點的話,可能是長纖維的廚餘需要切段才能放,過硬的不能一次太多,還有要攪很久,時間與廚餘份量含水量有正相關。
她說,去問問她媽,如果適合就要買來用。
回家後,這個問題一直在我腦裡盤旋。
缺點?
我覺得的缺點,是她覺得的缺點嗎?
我覺得的優點,是她覺得的優點嗎?
我想,不是這樣的。
我家的配置之所以好用,是因為我們是依照我們的家庭習性、生活方式與動線去規劃的。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配置就應該不同,重點是這個配置適不適合自己
我家住五樓,沒電梯,老公下班晚,倒垃圾很常只有我一個人,有廚餘那段日子,垃圾很重,還要小心沿路滴沿路擦,除了倒垃圾,還要搬回收下樓──我不只一次抱怨我不是神力女超人!
所以我極討厭每天倒垃圾,而且每天從早到晚一打二,忙又累。
但如果沒有每天倒垃圾,就可能會臭、會生水、會有果蠅、果蠅會生蛆,我覺得超級可怕;味道可怕、生水可怕、蛆也可怕,倒垃圾到不爽的我脾氣也很可怕。
所以才買了廚餘機。
有廚餘機後,廚房不臭了,除非廚餘機內的活性炭吸附異味滿了。
我的一大包垃圾不重了,甚至經常超過一周才需要倒一次垃圾,不滴水也不太有果蠅。只剩偶爾因水果來的一兩隻。
因此,廚餘機對我而言,超級好用。
所以即便有些要注意的原則,對我而言通通不是大事,都只是小石子而非大石頭。
回家後,看廚餘機得再運轉一次;昨天廚餘多,其實沒乾燥好,得再運轉一次。我終於知道我該怎麼再一次完整的回答她了。
如果下列的問題,對你都不是問題,那麼就適合廚餘機。
我們不要看優點,優點都說得很美好,廣告都拍得超有道理,可是實際用了才會知道事情沒有那麼完美;就像結婚生小孩都想像得很好,只有真正進入婚姻和生了小孩才能真切感受到挑戰是什麼。

我家的廚餘機
以我家Foodcycler|廚餘大師這個牌子要面對什麼?
- 需要切段切塊才能放的,例如:玉米芯+外皮、剝掉的外層的比較老的蔥、整把不小心放壞掉的青菜、椰子殼、筍子殼、大塊的骨頭……等。
如果硬要放一堆硬的會怎樣?
機器會磨牙給你聽,可能亮紅燈說他要罷工!我們一家四口很愛吃玉米,為了不惹他生氣,我一次最多放3根。 - 過硬的廚餘有限制,他是有河馬的鋼牙連骨頭都變成灰,有的灰還香香的,卻不是香灰,但太大塊的大骨不行,一次太多的玉米芯也不行。太硬的要分次給。
硬要放
,他就一直磨牙讓你也不好睡。 - 容量有限,視覺看,大概是最大罐克寧奶粉鐵罐的6~7分滿足夠處理我家的量
官方說一桶有5L,最多能到10L,但你不能密密實實的放5L、10L去攪哦!
官方也有廚餘桶能添購,就是這一桶裝滿了,另一桶繼續裝,等廚餘機處理完前一桶再換這一桶;不用官方的,自己再備一個桶子暫時裝也可以。我家都用外送剩下的紙碗暫時裝一下,環保再利用,多買一個桶子如果我廚餘不多時,那個桶子就是佔我空間
。 - 研磨乾燥時間長,短的我遇過幾個小時就結束,反正他默默結束我也不一定發現,久的我晚上睡覺早上他還在工作。
如果家裡煮得多,廚餘多,真的有辦法等他乾燥完嗎?絕對要考量家裡的廚餘量值不值得等廚餘機。
我是全部食物類廚餘,無論乾濕,瀝乾後,全都放進去。
如果家裡廚餘量超多,想用又不想額外準備桶子或總是在等廚餘機,那麼可以考慮把重點廚餘放進去就好,做一點抉擇,例如:會臭的、會生水的。這些作為放進廚餘機的重點,其他像玉米的外皮、竹筍殼這類的順序就往後,有空間才放這類乾廚餘。有時候廚餘機還沒停,但已經足夠乾燥與細碎了,我也會關機先倒出來,讓下一輪的廚餘進去。
- 有耗材,會耗電,有額外費用,耗材是活性炭,吸附異味用的,多久換一次不一定,如果經常海鮮,可能3個月就得換,久的也有差不多6個月,我家廚餘機是2022年10月買的,至今大概換了7次左右。我後來搭配木醋酶,覺得可以改善或減緩換的速度——但食物類別是關鍵。
不換會怎樣?
就是每次磨,就算當次磨的不是會臭的廚餘,例如青菜,你也會次次聞到過去的綜合大餐味道。
有次飄出來的是烤龍蝦殼的味道,那味道真令人難忘;很多美味湯頭會用烤過的龍蝦殼提味,放在湯裡面很有鮮味很有層次很好喝,但烤的時候,我得看心情跟身體狀況有沒有辦法負荷! - 要倒粉,就是磨完後的廚餘粉,要有人倒出來。
要當肥料的話廚餘粉要熟成後才能撒在土壤內哦,不當肥料的話倒垃圾袋內也很輕了。不倒粉會怎樣?
如果不倒粉又硬要放滿,不倒又放,那麼可能會磨牙,也可能會罷工,還可能生氣把過量的他攪不動的卡在最底下讓你挖到哭。 - 要清洗,可能是廚餘桶內,也可能是上蓋的除臭蓋。第一年我洗了好多次桶內,因為剛開始用,又貪心,想說乾燥後體積少了非常多,於是沒倒粉就繼續放廚餘,有好幾次挖硬掉卡住的廚餘覺得機台要被我玩到報廢了,總要失意後再鼓起勇氣,像考古一樣,一點一點慢慢挖。然後有清不到的地方,倒水進去運轉一點時間,再拿出來倒掉,通常運作1~3次。
除臭蓋則是過濾網上會有粉,要不定時清一下。不清洗會怎樣?
如果已經沒有卡了,不會怎樣。如果真的很不想清桶子,也可以無視比較黏的食物卡在桶子上,下次多餵他吃一些纖維類,他就會邊清潔桶邊了跟腸道一樣,我懶得清也不想清,所以餵粗纖維或分配一下放進去的種類後發現,我真的不用洗廚餘桶耶!腸道乾乾淨淨的 - 要提醒家人怎麼用,大家要有共識,我跟家人說,你們不倒粉沒關係,但是打開看到裡面有粉,廚餘就先暫存紙碗,不要讓我伸手去挖廚餘後再倒粉。
硬要放會怎樣?
叫他自己伸手去把廚餘挖出來! - 不要等廚餘放滿了才開機,應該有不少人會想「我等廚餘滿了再開機吧!」免得浪費電。建議還是每天開機,廚餘量、水量和攪拌時間是正相關,廚餘愈多,機器就是得攪比較久。我沒細算常開和一次開很久哪個比較耗電,但應該是差不多——不想因為電費失去我買廚餘機的本意。
就是要等滿了才開機會怎樣?
臭!正常攪拌味道就是漸進,等廚餘發酸了才攪拌,容易整間屋子都是味道,而且活性炭的壽命也會因此縮短;就是會比較常得換耗材的意思啦!
額外補一下耗材的分享
我買過原廠活性炭,也試過外面別的牌子。去年6月買了某個牌子,那是間專門在賣活性炭的公司,使用後發覺品質不比原廠差,但價差非常大。
原廠換一次活性炭大約需要400元
這牌,我換一次只要70元(買組合或大包裝,換一次的金額甚至更低)
埔光炭業有限公司,搜尋「廚餘機」,就會出現廚餘機專用的活性炭。因為品項很多,價差不算小,然後活性炭又都長得都一樣,不會因為品名多了「廚餘機」三個字就比較貴吧?
所以我問老闆:「這些活性炭有什麼不同?」
老闆表示,有的是再生,有的不是,然後活性炭的製作來源、品質和吸附率也各有不同,廚餘機用再生的吸附效果比較不好。
好啦!回答得認真也有專業感,我先信你;畢竟比之原廠,已經便宜超多的了,而且你們確實是炭業專門戶。
去年6月買了5包活性炭,今天(2025.5.30)發現還有1包,廚餘機裡現役那些炭的味道聞起來至少還能撐一個月,12÷4=3,這牌一包可以撐3個月,已經和原廠的時間差不多了。
我曾經搜過活性炭的還原方法,因為丟掉這個耗材讓我覺得製造了垃圾也有點浪費錢的感覺。是有一些方法,但不能保證還原後的使用效果能和原本的一樣,和老闆討論這個問題,得到的答案也差不多。
他推薦我木醋液,木醋液不能還原活性炭,但倒在廚餘機內,可以協助分解氣味,減少活性炭太快吸附滿。我在廚餘機傳出臭味時,直接倒他們家的木醋液,效果很好,氣味瞬間減少一半以上。
也因此,在價差和木醋液的助攻下,暫時沒有繼續用微波爐或其他方式做實驗的念頭。
我只試過一次水洗日曬還原,很花時間,還得看天氣,吸附效果……覺得不太好,很快就又有味道;但因為暫時沒有繼續實驗的念頭,也就沒想調整變數了。
以上,是我遇到過的狀況與運用。
分享給還在考慮的人。
2025.05.31 補充不要等廚餘放滿了才開機與耗材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