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我是薩奇🐰最近我開始進行資料分析,也是我撞牆的開始。加上身邊親友也會詢問論文撰寫的進度,真的是備感壓力😵論文撰寫對於菜雞研究生來說絕非易事。撰寫長篇的研究與作業、報告的形式有所不同,更需投入長期的時間,大量的腦力、體力與毅力來完成。所以不論是旁觀者或是研究生在論文撰寫前,皆容易對論文產生一些誤解。正因我在研究這一塊投入了(被摧殘)許多年,因此想要分享自身觀察到一些教授不會特別教,但要寫論文的你,可以提早知道的事情!
一、拖延到最後一刻,是絕對趕不出好進度的 困難的任務,會導致人們想拖延到最後,壓線日前才急急忙忙完成。但如果你以為寫論文也可以每次拖到最後才慌忙趕工,還能寫出好東西的話,容我現在先把你敲醒。論文是需要在一定架構下,以簡馭繁的方式來呈現研究。在寫文獻探討的部分,需要先閱讀過文獻,還要統整所閱讀的文獻,再進行有條理的表達。撰寫結果時,需要思考怎麼將海量的資料,用清楚、簡約的方式呈現。這些研究工作,怎麼可能是隨便趕工就可以想清楚的?教授也可能不滿意你寫的東西,而叫你重寫。更何況我曾遇到教授說:「這個分析很簡單啦!三個小時就可以搞定了!」結果我花了三天😇因為教授們已經對分析很熟練了,自然速度很快。但身為菜雞的我們,要是在不斷摸索中才能完成。所以建議大家,可以為自己安排完成論文進度的獎勵,降低拖延的可能性,同時也預留一些緩衝時間。二、熬了好幾夜所寫的進度,可能被教授說全部都要重寫
與上述情況不同,如果你整週都在很認真地趕進度,這也不代表教授看你的論文時絕對會滿意。我也曾熬了一整週,結果被前老闆說很多地方要重寫,當下心情可謂是盪到谷底。花很多時間在論文上必然重要,但也要確定撰寫的方向是正確的。大家可以跟指導教授咪挺時,就確認下次修正的方向,避免寫錯。我也會建議大家在撰寫論文時心態保持彈性,修改都是很正常的!正常的教授不會故意刁難,只是想讓你的論文越來越好,能盡早畢業。
三、越逃避寫論文,會越寫不出來
我當時在地獄研究室時有很多外務要做,所以處理完外務之後就累了,就不想寫論文。之後便開始想逃避,做很多雜事,也不想碰論文。時間一久,就越來越難去面對論文,連打開檔案的勇氣都漸漸消失。我後來發現是因為每次交進度時,面對前老闆的責罵都會讓我很忐忑,甚至寫完一句,想的竟然是:「我這樣寫,會不會被罵?」我喪失了對研究的熱忱,內心充滿被怒吼所支配的恐懼。但當時也只能硬著頭皮趕進度,不斷進行自我調適。
我最近其實也很想逃避,還有太多東西要處理,覺得真的太累了。但是我現在也沒本錢偷懶,只好跟自己說至少每天有些微的進度即可。真的身心俱疲就休息吧!希望藉由我自身的經驗,讓大家未來若是碰上狀態較不好時,可以去覺察自己怎麼了,找尋應對方法。龜速地前進,總比什麼都不做好!
四、不找教授咪挺,他會很開心,但你還是可能會完蛋🤡
有的教授會規定要固定跟他咪挺,有的教授則是較彈性,由學生決定咪挺的頻率。我一直以來都會蠻重視固定咪挺,因為這也是催促我寫論文的方式,同時又可以留給教授較好的印象。所以我以為教授也會在意自己的學生,有沒有找自己咪挺。前老闆曾說過如果沒有要聚會,她蠻開心的,因為不用花時間在我們身上。我現在的指導教授因為很忙碌,也不會特別盯我,沒有約咪挺的時間就會去忙別的事。但為什麼還是有完蛋的可能性呢?曾聽過有學生一直沒有找教授咪挺而畢業告急,被教授討厭的狀況。只能說為確保能順利畢業,還是建議大家擠出時間跟老師咪挺會比較好喔!
五、以為教授什麼都可以教你,但其實什麼都要靠自己
一直處於被動學習的我,很習慣老師講述,我吸收的學習模式。但這完全不適用於寫論文的階段,很多東西教授並不會教,而是自己要去搞懂的。做研究本身就是一種主動探尋,也包含主動去了解與選擇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分析方法等。在諸多知識中摸索的過程,是容易感到迷茫且不簡單的。能獲得教授仔細地指導固然是開心的,因為可以省下一些時間。但其實教授們真的都很忙,身為獨立的研究者,有一些東西還是要自己摸索,有些決定還是得要自己下!送大家Taylor Swift的《You’re on Your Own, Kid》中的歌詞‘‘You're on your own, kid. You can face this.’’
很感謝大家這週的收看,希望大家都可以順利完成論文!只是若像我們一樣遇到像邪教教主前老闆,可能以上許多建議都無法參考,再努力都還是蹉跎光陰,論文永遠完成不了,並陷入話術之中,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換教授,打掉重練了,一定比永世走不出來好!如果大家在讀研究所的過程中,還有其他的發現,可以再留言跟我說~下週將由巴茂分享在療傷之路上的溫暖時刻。那就下週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