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的裹踐鑽
作者:老衲很多人說
老衲你講過太極(老衲作品集3)
也講過八卦(老衲作品集1)
有沒有空講一講形意?
可以可以
今天就來講講形意拳
說起形意拳
按古拳譜的教程
應該是要從
裹、踐、鑽三法開始講
這裹踐鑽講法很多
不過按老衲個人的傳承來看
其實這是形意拳以槍化拳的一個遺跡
也就是説:
裹踐鑽三法
都是槍法運用上的一個身勁特點
先說「裹」
裹其實就是,
送槍扎人時,
後把送槍
後肩合上前步的身勁運動
送槍時
雙肩與槍尖會形成一個三角形
這就是「裹」
當然也是後來徒手拳術中「三尖照」的由來。
再說「踐」
踐其實就是底盤的重心移動
一九九一的東西
這在「不要震腳」系列文說提過
便不贅述
最後說「鑽」
這個鑽,講的時後把的起伏變化,更具體來說,就是後把在腰窩與肩窩之間的變化
不過這個變化
厲害一點的人可以壓縮腰窩與肩窩之間的起伏空間,形成一個「圈」,即是所謂的「纏絲勁」,或者說是「攔拿勁」。
這裹踐鑽三個身勁身法
其實在後來的徒手中
五行拳中皆有體現
劈拳似斧
左右還是合著裹著
鑽拳似水
底盤也必有一個穿鑽
崩拳那更不用說
沒有底盤沒有合裹是崩不了人的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得要有這個壓縮腰窩與肩窩之間的螺旋
否則很難崩入
因此
即便現今的形意拳沒有傳這裹踐鑽老三法
但只要是五形拳打出來內含這老三法
都是正宗
附帶一提
這三法應該是要在一個動作中「同時」體現
而不是拆分開來三法用三個時間段、或三個不同的動作來體現才對
這好比「攔」、「拿」、「扎」應該是要壓縮在同一個動作來呈現
而不是分開三個動作快速做完。
以上
快速講完形意拳的基本原理與裹踐鑽三法
如有與其他教練或大師抵觸的地方
不用爭辯
通通算是老衲錯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