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 Glenlivet 都是格蘭利威——從 Cadenhead's 談起,解構命名風潮與百年商標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5 分鐘
「這瓶是格蘭利威嗎?」——當酒標上寫著 “Craigellachie-Glenlivet”,這個問題其實牽涉到一段橫跨兩百年的命名故事。

「這瓶是格蘭利威嗎?」——當酒標上寫著 “Craigellachie-Glenlivet”,這個問題其實牽涉到一段橫跨兩百年的命名故事。


有次在酒聚上,朋友看著一瓶 Cadenhead's 單桶裝瓶,好奇地問:「欸,所以這瓶是格蘭利威嗎?不是的話它酒標上怎麼寫著 Glenlivet?」

這樣的疑問,但凡有接觸獨立裝瓶或老裝瓶的酒友,大概都遇過不只一次。尤其當你開始注意到這不是個個案,開始看到 Glen Grant-Glenlivet、Macallan-Glenlivet、 Craigellachie-Glenlivet 與更多案例時,問題就不只是「是不是格蘭利威」這麼簡單了。於是這篇文章的出發點,就是為了回答這個看似簡單、其實滿載制度與文化語言轉變的問題:「為什麼那麼多酒都叫 Glenlivet?」


而在筆者邊撰文邊搜尋資料的過程中,也意識到在蘇格蘭威士忌的歷史敘事中,很少有一個名字能像「Glenlivet」那樣,橫跨地理、風味、產業與法律的多重維度。對許多威士忌愛好者而言,它可能首先是一個品牌——The Glenlivet,一間 Speyside 地區的著名酒廠;又或者,它讓人聯想到某種乾淨、優雅、不帶泥煤的 Speyside 酒液風格。然而,「Glenlivet」還不止於此。

於是,本文試圖梳理「Glenlivet」這個詞在威士忌史上的多重身分,從其作為地名的原初意義出發,一路講到它如何被釀酒師與酒商作為風味象徵使用,又如何在商業競爭中成為爭奪的焦點,最終被封為一個法律定義下的專屬品牌。同時,我們也將觸及這段歷史如何影響了當今許多獨立裝瓶商(如 Cadenhead's)在命名上的選擇。




一、Glenlivet 的地理與釀酒起源


「Glenlivet」一詞來自蘇格蘭蓋爾語,其中「Glen」意指河谷,「Livet」則是 River Livet——一條流經 Banffshire 的小河。Glenlivet 河谷位於今日的 Speyside 區域東南方,是 Cairngorms 高地向東延伸的一段封閉山谷。此地偏遠而隱密,自 18 世紀中葉以來便成為非法蒸餾活動的溫床。


根據蘇格蘭稅務文獻與地方記錄,Glenlivet 一地在 1790 年代時,就已存在數十座「sma' stills」——當地對小型非法壺式蒸餾器的俗稱。這些私釀者因無需繳稅,反而有更高的釀造自由度。他們藏身於山坡之間,靠當地種植的大麥與溪水為原料,使用傳統壺式蒸餾器進行慢火蒸餾、精細分流,以直白但講究的方法釀造出酒體乾淨、果味鮮明的高地威士忌。其風格與當時追求經濟規模跟製酒效率的合法蒸餾廠,所普遍生產的酒精強烈、混濁刺激的低地威士忌形成鮮明對比。這使得 Glenlivet 所代表的酒風,在當時便具備了明顯的識別性,甚至在未取得合法身分前,就已成為倫敦與愛丁堡部分調和酒商特別指名尋找的來源酒液。

【19 世紀高地私釀者的想像圖景】描繪蘇格蘭私釀者在偏遠木屋中使用壺式蒸餾器作業的情景,反映當時 Glenlivet 河谷盛行的非法釀酒文化。 圖片來源:The Drinks Business/推定公有領域圖像

【19 世紀高地私釀者的想像圖景】描繪蘇格蘭私釀者在偏遠木屋中使用壺式蒸餾器作業的情景,反映當時 Glenlivet 河谷盛行的非法釀酒文化。 圖片來源:The Drinks Business/推定公有領域圖像


二、George Smith 與 Glenlivet 的合法化——從釀酒者到風格代表

George Smith 重製肖像圖。這位來自 Upper Drumin 的農夫,在 1824 年成為 Glenlivet 河谷首位取得合法釀酒執照的釀酒師,並以柔順果香風格樹立 Glenlivet 風格原型,也為 The Glenlivet 品牌奠下基礎。 ※ 本圖為根據多張歷史圖像重製之示意視覺,非真實肖像。

George Smith 重製肖像圖。這位來自 Upper Drumin 的農夫,在 1824 年成為 Glenlivet 河谷首位取得合法釀酒執照的釀酒師,並以柔順果香風格樹立 Glenlivet 風格原型,也為 The Glenlivet 品牌奠下基礎。 ※ 本圖為根據多張歷史圖像重製之示意視覺,非真實肖像。



1823 年,英國國會通過了一項關鍵法案——《Excise Act》(通常譯為「酒稅法案」或「合理課稅法」),這條法案首次以較為寬鬆的稅制與合理的執照費,鼓勵非法蒸餾者轉為合法經營。它不僅是為了解決廣泛失控的私釀問題,也是英國中央政府試圖從酒稅中獲得穩定收益的制度性轉捩點。


在高地地區,George Smith 是第一批響應法案並申請合法執照的蒸餾者之一。1824 年,他在 Glenlivet 河谷的 Upper Drumin 正式設立合法酒廠,並取得許可。在當地人眼中,這無疑是一種「背叛」:Smith 不僅讓自己暴露於政府監督,也可能破壞整個區域的地下釀酒生態。他因此遭受威脅,據傳還得隨身佩槍以自保,這段故事後來成為 The Glenlivet 品牌敘事中極具戲劇性的章節。


然而從制度演化與品牌發展的角度來看,George Smith 的舉動具有決定性意義。他不僅把來自 Glenlivet 區域的釀酒技藝合法化,更關鍵的是,他將原本為倫敦與愛丁堡調和商偷偷搶購的私釀酒液,推向正式市場,賦予其明確的來源標籤與一致的風味輪廓。


Smith 延續了當地私釀風格的技術基礎——小壺式蒸餾、緩慢蒸餾曲線、選用果味導向的酒心段,並透過穩定化流程與可預期的出酒品質,收斂出一種「Glenlivet 標準風格」的概念。在調和威士忌尚未普及為主流風格的 1830 年代,Glenlivet 所生產的酒液因其柔和、果香的特性而廣受推崇,成為當時高品質 Highland pot still whisky 的代表,亦為混合商爭相採購的標的。


此外,Smith 獲得 Gordon 公爵(當地領主)強力支持,也是其成功的關鍵之一。公爵不僅為他提供土地與庇護,也透過與政府稅務官的協調,讓 Smith 在初期免於被過度稽查與干擾,這讓 The Glenlivet 成為極少數能順利完成「合法轉身」的高地私釀酒廠。Smith 的合法化與其酒液風格的市場成功,不僅帶動了 Glenlivet 區域其他釀酒者的模仿,也使「Glenlivet」這個地名,從地方地理標籤轉變為一種被市場識別的酒風代名詞。


三、Glenlivet 作為風格名詞的普及與濫用


隨著 George Smith 將 Glenlivet 風格正式帶入市場,「Glenlivet」一詞逐漸在 19 世紀中葉成為一種泛用而正面的風味代稱。尤其是在調和威士忌尚未形成標準品類的時期,混合商與經銷商經常會以 Glenlivet 來指涉一類特定風格的原酒,這種風格包含:

• 發酵時間長,酒體乾淨無酯化雜味

• 蒸餾溫和、果香為主,不具泥煤煙燻

• 酒體輕盈但尾韻悠長,結構清晰

這樣的特徵使得市場對 Glenlivet 名稱的認知逐步從地名轉向「一種象徵品質的風格符碼」。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一位Smith 家族主動授權經銷的蘇格蘭酒商 Andrew Usher。他在 1860 年代推出名為 "Old Vatted Glenlivet"的酒款。雖名為 Glenlivet,但實際上只有極少量(甚至沒有)酒液來自 George Smith 的酒廠所在地 Minmore。Usher 的行為表面上是市場行銷的合理做法,實際上卻是對 Smith 家族品牌權威的一種削弱。當「Glenlivet」開始泛指一類溫和 Speyside 酒風,或乾脆被當成代表北部高地酒質的保證名詞時,原本特指某個地區與酒廠的意義開始瓦解。



到了 1870 年代,除了調和商之外,越來越多蒸餾廠乾脆在酒標上冠上「-Glenlivet」後綴,即便它們根本不在利威河谷(River Livet)附近。例如:

• Glenfarclas-Glenlivet

• Cragganmore-Glenlivet

• Macallan-Glenlivet

甚至最遠的例子之一,還有基本已經臨海的Glen Moray-Glenlivet。而這種情形讓 Smith 家族憂心——「Glenlivet」不僅被調和商稀釋,更被同行拿去用作商品名稱的一部分。對一家希望鞏固原廠識別與品質聯想的酒廠來說,這種挪用等於是直接的利益損害。


於是,Smith 家族決定走上法律途徑。1870 年,他們正式註冊 Glenlivet 為商標,並準備在接下來幾年內針對使用「-Glenlivet」名稱的酒廠展開一連串訴訟。然而,在訴訟都還未完全展開前,他們在策略上就先埋下了兩個重大隱患:

• 第一,1875 年律師在進行商標再註冊時,誤將 Glenlivet 的註冊方式處理為圖形標章,而非純文字註記,這讓日後的保護邊界產生模糊。

• 第二,Usher 仍持續販售與推廣其來源不清的 Old Vatted Glenlivet 系列。而Usher作為 Smith 家族主動授權的合作關係,這意味著 Smith 自己也默許了 Glenlivet 作為「非專屬原酒名稱」的使用情境。


在此背景下,「Glenlivet」這個名字所承載的意義與其市場解釋權,立場上已經很難再由原產地或創始酒廠完全掌握。這也為後續的商標之爭與1884年的妥協協議鋪下了歷史性的起點。


四、1884 年的商標協議:妥協的勝利與邊界的確立


1881 年,John Gordon Smith 終於按捺不住。經過超過十年的名稱濫用觀察與市場壓力累積,他公開發表聲明,準備針對其他酒廠與調和商濫用「Glenlivet」名稱展開法律行爲。


這場訴訟的導火線,是 Smith 收到來自蘇格蘭與英格蘭多地經銷商的反饋:消費者經常混淆「Old Vatted Glenlivet」與其酒廠產品,並對如 Glenfarclas-Glenlivet 或 Glenlossie-Glenlivet 這些名稱一頭霧水。在缺乏產地標示制度且商標保護原則還尚未完善的年代,名稱上的混淆足以造成嚴重市場傷害。


1882 年起,Smith 家族與代理商 Andrew Usher 向多家使用 “-Glenlivet” 名稱的酒廠陸續遞交聲明函與預備訴狀,提出侵害商標與意圖誤導消費者的主張。然而他們很快面臨龐大的法律反擊。


除了前述的兩個隱患讓Smith家族始終無法站上道德跟對錯的制高點之外,對造也提出一個中心論述:「Glenlivet 已成為一種廣泛使用的風格與產地代稱,如同 'Islay' 或 'Highland'」。而這種說法在當時也確有其市場基礎。從報刊廣告到販售帳冊,許多酒商早已習慣將「Glenlivet whisky」視作 Speyside 酒風的代表語彙,而非專屬品牌。這種模糊性成為反訴方主要防線,也讓 Smith 家族訴訟壓力倍增。


到了 1883 年,Smith 家族的訴訟總開支已達 30,000 英鎊(按當時貨幣購買力推算,約等於今日超過 460 萬英鎊)——發出了超過 400 份宣誓書(affidavits),但訴訟進度仍無法有效壓制市場上的 -Glenlivet 風潮。


1884 年 5 月,雙方在壓力與成本交纏下終於選擇談判。最終簽署的和解協議條文如下:

  • Smith 家族保有 The Glenlivet 的專屬名稱權:即只有 Smith 的酒廠可以在品牌名稱前冠上定冠詞 "The",成為唯一可稱為 "The Glenlivet" 的酒廠。
  • 10 間酒廠獲准合法使用 "-Glenlivet" 後綴:包括 Glenfarclas、Macallan、Glenlossie、Cragganmore、Linkwood、Glenrothes、Aberlour、Glen Grant、Mortlach 與 Benrinnes。
  • 其他酒廠雖未明列授權,但仍有後續跟進:例如 Dailuaine 酒廠於 1890 年曾支付 £600 作為使用 "-Glenlivet" 的一次性協議費用,儘管沒有完整保留條文,但從酒標與酒稅紀錄可見該年後確有其使用紀錄。
  • 協議具有法律與市場共識雙重層面,但非全產業禁用:換言之,這不是一條「所有非 Smith 系列皆禁用」的禁令,而是一種「限制性授權」,同時標誌著 The Glenlivet 商標品牌的成型。


這份協議具有深遠意義:這可能是蘇格蘭威士忌產業中透過協議方式試圖劃定「品牌命名權」與「風格詞濫用邊界」最早的實例之一。儘管其法律效力限於條約當事人,但其結果對市場起到了範例與示範效應。


在之後數十年間,多數酒廠逐步停止使用 "-Glenlivet",而改回以原名作為品牌主體。不過仍有少數如 Glen Grant-Glenlivet、Mortlach-Glenlivet 之類的名稱出現在早期獨立裝瓶或倉儲標籤上,成為命名史中耐人尋味的遺緒。


五、命名延續與獨立裝瓶商的文化責任


1884 年協議後的命名秩序並非一夕穩固。即便 Smith 家族成功爭取到 The Glenlivet 的品牌專屬權,整個產業對於 “-Glenlivet” 的使用仍有餘波蕩漾。部分酒廠在協議後逐漸淡出該後綴,而另一些則選擇保留,直到 20 世紀初才逐步放棄。而在某些特定領域跟面向中,這段命名歷史則至今仍有被完整保存下來,獨立裝瓶(Independent Bottling)便是其中最常為消費者所見的面向之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無疑是創立於 1842 年的 Wm. Cadenhead's。作為蘇格蘭歷史最悠久的獨立裝瓶商之一,Cadenhead's 以「原蒸餾廠命名」為其標示原則的核心,長年強調忠實呈現酒液來源與風格特徵。


也因此,當他們從 Glenlossie、Glen Moray、Glen Grant 等酒廠購得桶源時,便依照早期標示慣例進行標示。這類標示不代表這些酒廠現在仍在官方品牌中使用該後綴,而是反映了 Cadenhead's 對於「命名歷史脈絡」的保留意識。這既是一種風格提示,也是一種文獻記錄。值得一提的是,當 Cadenhead's 裝瓶來自 Smith 家族酒廠的酒液時(即今日的 The Glenlivet),他們通常不會使用完整品牌名稱,改以「Glenlivet (Minmore)」標示。這裡的 Minmore,指的是 The Glenlivet 酒廠所處的具體地名,也被視為某種繞開商標問題、又保留酒液來源語意的做法。


根據 Club Oenologique 於 2023 年對獨立裝瓶產業的觀察指出,在標示法規鬆散的前提下,能否維持資訊透明與歷史誠信,正成為獨立裝瓶商最受消費者信任的核心關鍵。Cadenhead's 長年堅持在標籤上標明原廠名稱、桶號、裝瓶時間、酒精濃度等細節,正是延續了這套來自 19 世紀末的語言責任與文化自覺。


六、結語:名字背後的不只是品牌


從地名到風格、從酒廠到訴訟、「Glenlivet」這個詞在兩百年間完成了罕見的角色轉變,也提醒著我們——每個酒標上看似稀鬆平常的用字,其實都可能隱藏著一段地區風土、釀酒人堅持與產業權利協商的歷史。


下次當有人問你:「這瓶是格蘭利威嗎?」不妨就從這個問題,帶他進入這段屬於蘇格蘭威士忌的命名傳奇。



📚 參考資料


  1. Alexander, D., & Rhodes, D. (2024). Pioneering spirit: Exploring the archaeology and history of The Glenlivet whisky. https://the-past.com/feature/pioneering-spirit-exploring-the-archaeology-and-history-of-the-glenlivet-whisky/
  2. Scotch Whisky Association. (n.d.). Story of Scotch. https://www.scotch-whisky.org.uk/discover-scotch/story-of-scotch/
  3. Whisky Magazine. (n.d.). Elusive and illicit Speyside spirit. https://www.whiskymag.com/articles/elusive-and-illicit-speyside-spirit/
  4. Whisky Advocate. (2019). Why Glenlivet Is the Original Speyside Scotch. https://whiskyadvocate.com/glenlivet-original-speyside-scotch
  5. The Whisky Yardvark. (2023). George Smith – The Whisky Pioneer With Determination & A Pair of Pistols. https://www.thewhiskyardvark.com/post/george-smith-the-whisky-pioneer-with-determination-a-pair-of-pistols
  6. The Glenlivet. (n.d.). Our Story. https://www.theglenlivet.com/en-us/our-story/
  7. ScotchWhisky.com. (2018). Why are other distilleries called Glenlivet? https://scotchwhisky.com/magazine/ask-the-professor/17898/why-are-other-distilleries-called-glenlivet/
  8. Edinburgh Whisky Academy. (n.d.). A History of Glenlivet. https://www.edinburghwhiskyacademy.com/blogs/feature/a-history-of-glenlivet-the-place
  9. ScotchWhisky.com. (2017). Whisky heroes: Andrew and John Usher. https://scotchwhisky.com/magazine/whisky-heroes/14768/andrew-and-john-usher/
  10. Alastair Cunningham. (2007). Usher’s Old Vatted Glenlivet. https://alastaircunningham07.blogspot.com/2007/04/freedom-and-whisky-gang-thegither.html
  11. Whisky Auctioneer. (n.d.). Andrew Usher Old Vatted Glenlivet circa 1930s. https://whiskyauctioneer.com/lot/221643/andrew-usher-old-vatted-glenlivet-circa-1920s
  12. GreatDrams. (2015). Whisky profile: Andrew Usher, the first Master Blender. https://greatdrams.com/andrew-usher-first-master-blender/
  13. The Spirits Business. (2016). The Glenlivet: a brand history. https://www.thespiritsbusiness.com/2016/08/the-glenlivet-a-brand-history/3/
  14. Club Oenologique. (2023). Independent whisky bottlers: under the label. https://cluboenologique.com/story/independent-whisky-bottlers/
  15. Whiskybase. (n.d.). Glenlivet 1973 Minmore CA – Ratings and reviews. https://www.whiskybase.com/whiskies/whisky/69641/glenlivet-1973-minmore-ca
  16. Sotheby’s. (n.d.). The Glenlivet | History & Sales Information. https://www.sothebys.com/en/brands/the-glenlivet
  17. Just Whisky Auctions. (2025). 1823 Excise Act. https://www.just-whisky.co.uk/blog/article/1823_excise_act_15
  18. Whisky Magazine. (2024). The genuine article: The Glenlivet in its 200th year. https://www.whiskymag.com/articles/the-genuine-article-the-glenlivet-in-its-200th-year/
  19. Whiskipedia. (n.d.). Glenlivet distillery. https://whiskipedia.com/distilleries/glenlivet/
  20. Chen, H. (2025). Personal archival research and historical synthesis.



📸 圖片資料來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那個喝酒的阿銘的沙龍
14會員
7內容數
想為跟我一樣的業餘威士忌愛好者,或一樣珍視且希望了解威士忌的人,提供一些不見得有人翻譯,或書上不見得有脈絡跟資料來源的資訊。希望這些整理和記錄的持續積累,能在未來幫助那些曾經的我 ,去更有效率的認識和喜歡上威士忌。
2022/07/13
Valinch & Mallet這次的裝瓶中,有一支里爵(Ledaig)的桶陳用桶十分特別——除了Sherry Butt之後,還註記了「Bota Punta/Bota No」。所以 Bota Punta / Bota NO 究竟是什麼?在用於熟陳威士忌時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Thumbnail
2022/07/13
Valinch & Mallet這次的裝瓶中,有一支里爵(Ledaig)的桶陳用桶十分特別——除了Sherry Butt之後,還註記了「Bota Punta/Bota No」。所以 Bota Punta / Bota NO 究竟是什麼?在用於熟陳威士忌時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Thumbnail
2021/08/10
一篇文章帶你瞭解雪莉酒、雪莉桶、雪莉桶潤桶的產業鍊以及眉眉角角!
Thumbnail
2021/08/10
一篇文章帶你瞭解雪莉酒、雪莉桶、雪莉桶潤桶的產業鍊以及眉眉角角!
Thumbnail
2021/08/05
完整盤點威士忌產業跟雪莉酒產業的相互影響。讓你快速理解雪莉桶是如何連結至蘇格蘭威士忌產業,以及「潤桶產業」的發展。
Thumbnail
2021/08/05
完整盤點威士忌產業跟雪莉酒產業的相互影響。讓你快速理解雪莉桶是如何連結至蘇格蘭威士忌產業,以及「潤桶產業」的發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Glenlivet 是地名、品牌還是風格?為什麼 Macallan、Glenfarclas、甚至 Cadenhead's 的酒標上也會出現 "-Glenlivet"?本文從命名、商標訴訟到獨立裝瓶,解析這場威士忌史上最耐人尋味的名稱之爭。
Thumbnail
Glenlivet 是地名、品牌還是風格?為什麼 Macallan、Glenfarclas、甚至 Cadenhead's 的酒標上也會出現 "-Glenlivet"?本文從命名、商標訴訟到獨立裝瓶,解析這場威士忌史上最耐人尋味的名稱之爭。
Thumbnail
本來,在好市多看到格蘭多納最被低估的波特桶威士忌(GlenDronach Port Wood single malt Whisky)上架,價格台幣1129又低於平均市價1399,對威士忌迷是趁夏天太熱撿便宜囤積冬天好酒的大好消息。
Thumbnail
本來,在好市多看到格蘭多納最被低估的波特桶威士忌(GlenDronach Port Wood single malt Whisky)上架,價格台幣1129又低於平均市價1399,對威士忌迷是趁夏天太熱撿便宜囤積冬天好酒的大好消息。
Thumbnail
好市多自有品牌威士忌產品中,近年有最高CP值美譽的好市多自有品牌Kirkland愛爾蘭4年陳釀威士忌(Kirkland Signature 4YO Irish Whisky ),2024換了新包裝,酒標換成更深色的愛爾蘭綠;
Thumbnail
好市多自有品牌威士忌產品中,近年有最高CP值美譽的好市多自有品牌Kirkland愛爾蘭4年陳釀威士忌(Kirkland Signature 4YO Irish Whisky ),2024換了新包裝,酒標換成更深色的愛爾蘭綠;
Thumbnail
近年威士忌熱,干邑白蘭地熱度似乎略低,事實上,歐洲餐飲文化中,可搭主食又可餐後配甜點、雪茄的干邑,始終是歷久不衰的高品味烈酒,主要用白玉霓(Ugni Blanc)葡萄釀造的干邑,經蒸餾陳年後,比大部分陳桶年份少的雪莉桶威士忌,有著更深邃的葡萄風味。
Thumbnail
近年威士忌熱,干邑白蘭地熱度似乎略低,事實上,歐洲餐飲文化中,可搭主食又可餐後配甜點、雪茄的干邑,始終是歷久不衰的高品味烈酒,主要用白玉霓(Ugni Blanc)葡萄釀造的干邑,經蒸餾陳年後,比大部分陳桶年份少的雪莉桶威士忌,有著更深邃的葡萄風味。
Thumbnail
Glenfarclas格蘭花格17年精裝版單一麥芽威士忌是來自蘇格蘭高地區的精裝版麥芽威士忌,擁有濃鬱的果香和雪莉桶調的獨特風味。本文介紹了酒款的容量、酒精濃度、產地、橡木桶種類、年份等資訊,並分享了品飲心得。
Thumbnail
Glenfarclas格蘭花格17年精裝版單一麥芽威士忌是來自蘇格蘭高地區的精裝版麥芽威士忌,擁有濃鬱的果香和雪莉桶調的獨特風味。本文介紹了酒款的容量、酒精濃度、產地、橡木桶種類、年份等資訊,並分享了品飲心得。
Thumbnail
無論從酒色、香氣與酒濃郁雪莉桶味,都讓格蘭艾樂奇 12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 The GlenAllachie 12YO Single Malt Whisky)在斯佩賽區威士忌酒廠獨樹一幟!
Thumbnail
無論從酒色、香氣與酒濃郁雪莉桶味,都讓格蘭艾樂奇 12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 The GlenAllachie 12YO Single Malt Whisky)在斯佩賽區威士忌酒廠獨樹一幟!
Thumbnail
好市多自有品牌Kirkland蘇格蘭3年調和威士忌(Kirkland Signature 3YO Blend Scotch Whisky )跟蘇格蘭12年調和威士忌(Kirkland Signature 12YO Blend Scotch Whisky)對比,看似是不公平對決,其實兩者系出同源...
Thumbnail
好市多自有品牌Kirkland蘇格蘭3年調和威士忌(Kirkland Signature 3YO Blend Scotch Whisky )跟蘇格蘭12年調和威士忌(Kirkland Signature 12YO Blend Scotch Whisky)對比,看似是不公平對決,其實兩者系出同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