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城市綠意與公共安全:專訪《公共植栽維護法》倡議者陳佑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尋找政義崔某 / 綜合報導


透過尋找政義製作團隊取得的訪談內容,我們將帶您了解《公共植栽維護法》倡議者陳佑任先生,如何以其親身經歷為起點,積極奔走,呼籲中央立法,為台灣各地的公有地植栽建立一套明確且具強制力的養護管理規範。


事件緣起:不當養護亂象頻傳,民眾安全堪憂


陳佑任先生投身倡議的契機,源於他在台北市信義區照顧生病母親期間,親眼目睹了數起令人匪夷所思的公有地樹木養護不當案例。

  • 其中一件案例,一位里長為了鋪設步道,竟直接在蓮霧樹的樹幹上切割而過,導致樹木被步道圍困。 後續的修剪更是採取粗暴的「切頭式」手法,嚴重損害樹木健康,並使其新生的枝幹結構脆弱,潛藏著危害行人安全的風險。
  • 另一起事件,一位里長為了建造人行道,在未經完善程序的情況下,砍伐了四棵未登記的樹木。令人訝異的是,相關單位對於此事互相推卸責任,最終該土地竟屬於中央的國有財產署,而後續里長甚至協調國產署同意將樹木砍伐。


這些案例讓陳佑任先生深刻體認到,現行法規對於學校、公家建築、停車場、水利地等非公園或人行道的公有土地上的植栽,缺乏統一且明確的管理標準與執行機制. 中央與地方政府在此議題的認知上存在落差,各地方政府間的規範也缺乏一致性,這可能導致公共安全問題。


倡議核心:制定中央法規,確立養護標準與責任

《公共植栽維護法》倡議者陳宥任(圖片來源:尋找政義製作團隊)

《公共植栽維護法》倡議者陳宥任(圖片來源:尋找政義製作團隊)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公共植栽維護法》倡議者陳佑任先生積極倡議制定《公共植栽維護法》。他認為,現行的「綠地」定義過於狹隘,僅限於都市計畫法規定的公園和人行道. 然而,許多具有綠化功能的公有土地,例如學校、機關用地等,其上的植栽同樣需要妥善養護,卻往往被忽略。


陳佑任先生提出的立法方向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 建立中央與地方共同遵循的養護標準與行政規範,以確保都市綠化與公共安全. 他強調,這並非要剝奪地方自治權限,而是提供一個基礎性的共同標準。
  • 對於養護不當的業者,除了賠償外,應施以行政罰則. 他認為,現行僅有賠償金的機制,容易讓業者將樹木視為可替換的物品,缺乏對民眾公共安全的責任感. 增設行政罰則,旨在強化業者的責任意識。
  • 設立各縣市公有地景觀植栽獨立監察委員會,作為相關事務的審議單位. 這個構想參考了雙北市針對受保護樹木設立的委員會. 目的是為了一般公有地植栽的移植、修剪等提供專業審查,確保養護符合標準,並提升公共安全. 他強調,這與受保護樹木的層級不同,更側重於保障民眾使用公有地的安全。
  • 將已開發並開放民眾使用的公有設施場域,以及經主管單位許可提供民眾使用的私人土地(如私人停車場)上的景觀植栽也納入規範. 他解釋,「提供民眾使用」指的是民眾使用該公有地,而非直接使用植栽. 對於私人土地,他認為地主僅需負有通報義務,養護責任應由地方或中央相關單位負責。


推動困境:關注度不足,法案推行阻力重重


然而,《公共植栽維護法》倡議者陳佑任先生在推動《公共植栽維護法》的過程中,面臨了諸多挑戰:

  • 社會大眾與媒體的關注度不高. 許多人認為樹木的存在是理所當然,對於其養護問題缺乏重視。
  • 難以獲得民意代表的積極支持. 部分民意代表認為這是中央政府的權責,或者認為地方自治已有相關規範,不願主動推動。有些甚至以個案處理或綠地自治為由推託。
  • 與部分學者的觀點存在差異. 有些學者認為應優先加強教育宣導,而非直接制定強制性的行政規範。但陳佑任先生認為,完善的法治環境才能真正提升民眾對綠地公共價值的認識。
  • 中央部會的回應相對消極,他曾多次寄送相關資料,但往往未獲積極回應。


儘管困難重重,《公共植栽維護法》倡議者陳佑任先生仍堅持透過各種管道發聲,希望提高社會大眾對此議題的重視。


釐清「綠地」與「公有地植栽」的定義


《公共植栽維護法》倡議者陳佑任先生特別指出,現行法規對於「綠地」的定義存在局限性。 都市計畫法將綠地視為公共設施,但並未明確界定哪些公共設施必須植栽綠化。而地方制度法則將綠地等同於都市計畫法所規定的公園和園道(人行道)。


這樣的定義導致政府機關和民眾普遍認為,只有公園和人行道上的植栽才屬於「綠地」的範疇,需要進行管理和養護. 然而,許多其他公有土地,例如學校、機關用地、水利地等,雖然不屬於傳統定義的「綠地」,卻同樣擁有綠化功能,其上的植栽也應受到重視和養護。因此,陳佑任先生在倡議時更傾向使用「公有地植栽」的概念,希望能更廣泛地涵蓋所有公有土地上具有綠化功能的植物。


行政罰則與獨立監察委員會的重要性


針對養護不當的行為,《公共植栽維護法》倡議者陳佑任先生強調增設行政罰則的必要性。現行的賠償機制往往將樹木視為單純的財產損失,無法有效警惕養護業者。行政罰則的設立,則能從公共利益的角度出發,追究業者對民眾生活安全應負的責任。


此外,設立公有地景觀植栽獨立監察委員會,旨在借鑒雙北市保護樹木委員會的經驗,為一般公有地植栽的移植、修剪等提供專業的審議機制。這能確保相關決策更加專業、透明,避免因行政便宜行事或政治考量而損害植栽,進而影響公共安全。陳佑任先生將一般公有地樹木比喻為「建築物」,其養護應如同建築安全一樣受到重視,以保障民眾的使用安全。


納入私人土地:公共使用下的養護責任


對於經政府許可提供民眾使用的私人土地,例如作為停車場的土地,《公共植栽維護法》倡議者陳佑任先生也主張將其上的景觀植栽納入規範. 他強調,這裡的規範並非直接限制土地所有權,而是著眼於在土地作為公共使用期間,其上的植栽應符合一定的養護標準,以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私人地主應負有通報義務,告知政府該土地的用途及植栽狀況,而實際的養護責任則應由地方或中央相關單位承擔。


呼籲民眾共同關注:為城市綠意盡一份心力


《公共植栽維護法》倡議者陳佑任先生呼籲社會大眾,不論過去是否關注過公有地植栽養護議題,都應開始重視這個與生活環境息息相關的問題。他鼓勵民眾將相關資訊分享給親友或民意代表,共同推動《公共植栽維護法》的制定。

陳佑任先生的努力,展現了個人也能為改善社會環境貢獻力量。台灣的城市綠意不僅是景觀,更關乎環境品質與公共安全。制定完善的法律規範,落實有效的養護管理,是提升整體生活品質的關鍵。這項議題,值得每一位關心台灣未來的公民共同關注與支持。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本次專題的內容,歡迎收聽: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8fnh9vq0025010fdeui1bzp/platforms

如果想要更加了解《公共植栽維護法》或是參與連署活動,請參考以下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ADYxyUccf/?mibextid=wwXIfr

《輔大之聲X尋找政義》收聽連結:https://linktr.ee/findingjustice.vof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輔大之聲X尋找政義
0會員
2內容數
社會議題的思辯與討論是民主的本質,而政治是讓社會規範、集體價值觀及法規政策與時俱進的方式。我們期待以各式社會議題為本質,透過與政治人物、各路專家學者與民眾討論政治推動社會議題的前進,進而清楚理解台灣各式議題的去向。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陳水宏是一位由我們團隊創造的AI總統參選人。這個設計的目的在於深入了解並探討年輕一代對政治的渴望與期待。我們團隊以讓水宏與現實互動的方式發布文章,旨在精確捕捉有投票權的年輕人對政治議題的痛點。
Thumbnail
陳水宏是一位由我們團隊創造的AI總統參選人。這個設計的目的在於深入了解並探討年輕一代對政治的渴望與期待。我們團隊以讓水宏與現實互動的方式發布文章,旨在精確捕捉有投票權的年輕人對政治議題的痛點。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8)於院會總質詢時,向行政院長卓榮泰、農業部長陳駿季提出動保警察制度、家暴與虐待動物名單串接、入境犬貓隔離等三項議題追蹤,以及動物法律定位、多元寵物分類分級等兩大問題檢討。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8)於院會總質詢時,向行政院長卓榮泰、農業部長陳駿季提出動保警察制度、家暴與虐待動物名單串接、入境犬貓隔離等三項議題追蹤,以及動物法律定位、多元寵物分類分級等兩大問題檢討。
Thumbnail
國民黨議員秦慧珠你的職責是監督台北市市政好嘛
Thumbnail
國民黨議員秦慧珠你的職責是監督台北市市政好嘛
Thumbnail
陳欽生從馬來西亞來到臺灣求學,卻意外捲入政治事件,被冤判入獄。如今,他積極參與人權教育,致力推動轉型正義。他的故事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並且需要受難者與整個社會的共同合作來達成真正的「創傷療癒」。
Thumbnail
陳欽生從馬來西亞來到臺灣求學,卻意外捲入政治事件,被冤判入獄。如今,他積極參與人權教育,致力推動轉型正義。他的故事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並且需要受難者與整個社會的共同合作來達成真正的「創傷療癒」。
Thumbnail
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看偽公民運動腐蝕民主根基 ft.翁達瑞/陳時奮 芋傳媒報導 https://taronews.tw/2024/01/26/959562/ 陳時奮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65HDsE6ARV5CwDYs/?mibext
Thumbnail
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看偽公民運動腐蝕民主根基 ft.翁達瑞/陳時奮 芋傳媒報導 https://taronews.tw/2024/01/26/959562/ 陳時奮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65HDsE6ARV5CwDYs/?mibext
Thumbnail
正本 王金平院長 楊瓊櫻副市長 副本 王金平院長 楊瓊櫻副市長 連戰主席 蕭萬長院長 趙守博主委 東森廖廷娟主播 張佳如主播 王佳婉主播 陳瑩主播 中天盧秀芳主播 中視沈春華主播 央行楊金龍總裁 國泰蔡宏圖董事長 台塑生醫王瑞瑜董事長 許淑華縣長 張麗善縣長 蔣萬安市長 香港張學友先生 李嘉誠
Thumbnail
正本 王金平院長 楊瓊櫻副市長 副本 王金平院長 楊瓊櫻副市長 連戰主席 蕭萬長院長 趙守博主委 東森廖廷娟主播 張佳如主播 王佳婉主播 陳瑩主播 中天盧秀芳主播 中視沈春華主播 央行楊金龍總裁 國泰蔡宏圖董事長 台塑生醫王瑞瑜董事長 許淑華縣長 張麗善縣長 蔣萬安市長 香港張學友先生 李嘉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