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長蔣萬安近日拋出「倒閣」議題,呼籲立法院推動對行政院長卓榮泰的不信任投票,並表示若總統賴清德因此解散國會,立委改選將成為對賴的不信任投票。此言一出,引發政壇熱議,但國民黨與民眾黨卻陷入微妙沉默,既無明確贊成,也無公開反對。蔣萬安此舉背後的動機及其引發的冷淡反應,值得深入剖析。
蔣萬安為何提倒閣?
.
蔣萬安的倒閣提議,首先是對當前政治局勢的強烈回應。近期,民進黨政府被指控濫用司法資源,特別是在罷免案連署疑似造假的調查中,檢調大規模搜索國民黨相關人士,引發藍營強烈不滿。蔣萬安作為國民黨新世代領袖,選擇在此時高調發聲,試圖凝聚反對陣營情緒,強化國民黨對抗執政黨的立場。此外,蔣身為蔣家後代,背負政治傳承期待,提倒閣不僅是對民進黨的挑戰,也是在黨內展現領導力,為未來更高政治舞台鋪路。
.
然而,蔣的提議也帶有策略性考量。倒閣若成功,理論上可迫使賴清德解散國會,提前改選立委。這被他包裝為「對賴清德的不信任投票」,試圖將民進黨的執政危機轉化為全民公投的契機。然而,實際上,立委改選對國民黨未必有利,特別是在當前罷免潮壓力下,藍營立委可能面臨更大風險。蔣的發言或許更多是政治表態,旨在測試黨內外反應,拔草測風向。
.
藍白為何沉默?
.
國民黨與民眾黨的沉默,反映了倒閣議題的複雜性與高風險。對國民黨而言,雖然倒閣能表達對民進黨的不滿,但黨內意見分歧。部分立委擔心全面改選將失去現有席次優勢,尤其在民進黨積極推動罷免的情況下,重選可能讓藍營損失慘重。黨團總召傅崐萁未表態,顯示高層對此議題的謹慎。
.
民眾黨的冷淡則更務實。主席黃國昌明確反對倒閣,認為這將落入民進黨的陷阱。若國會解散,總統大選可能同步舉行,賴清德可藉機鞏固執政基礎,對小黨生存不利。此外,民眾黨仰賴政黨補助款,提前改選恐影響財務穩定。
.
結論:理性與風險的博弈
.
蔣萬安的倒閣提議,表面上是對民進黨的強硬挑戰,實則是個人政治聲量的展現與黨內路線的試探。然而,藍白陣營的沉默顯示,倒閣的實際可行性低,風險遠大於收益。在當前罷免與司法爭議交織的背景下,蔣的發言或許能激起短期聲勢,但若無藍白共識,終究難逃空響。政治博弈中,激情與理性並存,蔣萬安這一槍,究竟是神來之筆還是過早暴露,仍待後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