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rbidden Bike 的品牌故事
成立於 2019 年,總部位於加拿大溫哥華島,品牌名稱取自當地著MTB騎車地點Forbidden Plateau(Google Map Link)。也為品牌創辦人 Owen Pemberton 提供了設計靈感並提供了理想的測試環境。

Owen Pemberton 曾是 Norco 的車架工程師,因為對高轉點(High Pivot)懸吊設計的熱愛,決定創立自己的品牌,打造出與眾不同的登山車。
新車款 Druid Core & Druid Light
Druid LITE :
- 避震行程: 後避震 140mm,前避震 150mm。
- 電池容量: 600 Wh (重量 2.87 kg / 6.33 lbs)。
- 重量: 低於 46 磅 (約 20.8 公斤) 。

Druid CORE :
- 避震行程: 後避震 150mm,前避震 160mm。
- 電池容量: 800 Wh (重量 3.74 kg / 8.25 lbs)。
- 重量: 低於 50 磅 (約 22.6 公斤) 。

官網技術來源點此,以下是整理DruidE 系列技術資料。
•高轉點 Trifecta V3 避震系統: Druid E 仍然採用高轉點、四連桿設計,並保留了 Druid 系列的騎乘特性 。新的避震車架優化了後輪軸運動軌跡、使用舵輪(導輪),降低了踏板回彈力量: 舵輪的位置,更提供優異的爬坡性能 。並提供更大的升降座管插入空間,同時能整潔地整合馬達和電池 ,更多空間,意味著拆裝馬達會更方便簡易。

Druid E 是世界上首款真正比例化尺寸的電動登山車。由於電動輔助,其幾何和騎乘姿勢更偏向於下坡導向,注重操控性和穩定性。

High pivot高轉點避震幾何,有助吸震、穩定性與後輪軌跡優化,也搭配 idler pulley(導輪) 減少鏈條牽扯。因 DJI Avenox 馬達所產生的強大扭力, 採用為EMTB設計的 18 齒鋼製導輪,內部搭載兩顆 Enduro 固態潤滑培林。加上經過優化的齒形設計,不僅提升了導輪的使用壽命,也確保其與最新傳動系統的相容性。

身為升降座管的製造商業務,座管插入深度是我最在乎的。也就是表中D的長度 。
- 垂直放置的避震器設計,最大化了長行程升降座管的空間,S1最小尺寸車架也可以容納 180mm 行程的升降座管 。可能也是因為此,所以沒有搭配無線升降座管。
• DJI Avinox 驅動系統:

- 重量: 僅 2.52 公斤 (5.5 磅)。
- 最大連續扭力: 105 Nm (Boost 模式下 120 Nm)。
- 峰值功率: 850 W (Boost 模式下 1,000 W)。
- 電池選項: 可選配 600 Wh 或 800 Wh 電池。
- 快速充電: 可選快速充電,1.5 小時內可從 0% 充電至 75%。

- DJI觸控螢幕和控制: 配備 2 吋 OLED 全彩觸控螢幕。

相信玩過DJI無人機的玩家們,對於DJI的介面設計一定不陌生,未來無人機結合EMTB絕對不是夢想。想像一下漫威中的獵鷹,釋出兩台偵察機跟拍的場景,未來將會在山間恣意穿梭。

手把左邊控制升降座管與馬力輸出

手把右邊控制系統顯示,可以顯示輸出功率,爬坡坡度等,提供精密數據,讓騎乘更添樂趣。

搭配手機APP,結合科學數據,讓訓練更有效率。
- 應用程式客製化: 可透過應用程式進行無盡的客製化,包括螢幕顯示資訊和每個輔助模式的微調。

乍看之下是把無線的電子變速,又多接了一條線,但此舉可以解決無線變速沒電的困擾,同時手把上還是保持乾乾淨淨,只剩下煞車線升降座管控制線。
- 配備 SRAM AXS 無線變速系統的 Druid E 車款,使用 SRAM 的 AXS 延長線。這條延長線可將 AXS 傳動系統直接連接至整車電池,讓你無需額外安裝 AXS 專用電池,也能為變速系統供電。
- Trifecta V3 車架特色 :

•垂直放置的避震器設計: 最大化了長行程升降座管的空間,S1最小尺寸車架也可以容納 180mm 行程的升降座管 。
•碳纖維搖臂連桿:
輕量化、高剛性,減少重量,隔離避震器受到的側向力,並提供適當的漸進性*(參考備註) 。避震器頂部和底部均採用 8 x 30 mm 的培林 。
•更陡峭的座管角度和更長的後下叉:
Druid E 是世界上首款真正比例化尺寸的電動登山車 隨著尺寸的增加,後下叉長度和座管角度也會隨之增加,確保騎士在上下坡時都能保持身體重心 。
•更高的前叉堆疊高度和更短的曲柄(Praxis EC-Type 2 Alloy150mm):
使騎乘者處於更自然、更直立的騎乘姿勢,更容易操控和移動車輛 。
•混合輪徑 (Mullet Setup):
延續以速降(DH)為主軸的操控風格,使用「Mullet」混合輪組設計(前輪大、後輪小)。這樣的配置讓騎士能更有效掌控車架,讓騎士更容易進行轉向,並穩定地保持轉向後的路線。。
你可能會以為這種偏DH的幾何設計會不利於爬坡,「等比例幾何設計」的絕妙之處是隨著車架尺寸增加,後下叉長度也會隨之增加,坐墊角度也會變得更陡,這樣一來不論上坡或下坡,都能讓騎士維持在車身中央位置,騎乘更穩定、更有效率。

- 客製化車架保護裝置: Druid E 開發了完整的客製化車架保護,包括下叉、後上叉保護(因為舵輪關係,所以有可能會打到上叉下方)、下管和馬達護蓋 。

都騎了電車,當然要騎遠一點啊! 以往受限於車架,水壺不能用太大,只能水袋多背一點水,當然犧牲的就是騎乘的舒適性。
- 水壺架空間: 即使是最小尺寸的 Druid E 車架也能容納一個標準尺寸的 750ml水壺 。
- 終身保固: Druid E 與 Forbidden 的所有碳纖維自行車一樣,提供終身保固 。
備註 :
- 原文在此 Carbon Rocker Link
The Trifecta V3 platform features a carbon rocker link. The carbon rocker link is light, stiff, reduces unsprung mass, isolates the shock from lateral forces, and gives the bike the right amount of progressivity.
碳纖維搖桿連桿: 輕量化、高剛性,減少重量,隔離避震器受到的側向力,並提供適當的漸進性。在登山車的避震系統中,提到「progressivity」(漸進性)時,這通常是指避震器的彈簧曲線或整體系統的槓桿比曲線的特性。這種設計使得避震器在行程初期較為柔軟,能夠有效吸收小顛簸,而在行程末端則逐漸變得更硬,以防止避震器「底觸」(bottom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