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麗》
1. 原文
魚麗于罶、鱨鯊。君子有酒、旨且多。
魚麗于罶、魴鱧。君子有酒、多且旨。
魚麗于罶、鰋鯉。君子有酒、旨且有。
物其多矣、維其嘉矣。
物其旨矣、維其偕矣。
物其有矣、維其時矣。
2. 注釋
1. 魚麗于罶:魚群在魚簍中游動,形容捕魚豐收的景象。
2. 罶:捕魚的竹製漁籠。
3. 鱨鯊/魴鱧/鰋鯉:皆為美味魚類,代表多種豐富的魚獲。
4. 君子:指有德之人,也可泛指賓主、主人。
5. 旨且多/多且旨/旨且有:「旨」意為美味,「多」意為豐富,「有」意為具備;意指酒既多又美味。
6. 物其多矣:食物眾多。
7. 維其嘉矣:「嘉」意為美好。
8. 維其偕矣:「偕」意為和諧、共聚。
9. 維其時矣:「時」意為時令、正當其時。
3. 白話文
魚兒在竹簍中游動,有鱨魚與鯊魚。
君子備好美酒,美味又豐富。
魚兒在竹簍中游動,有魴魚與鱧魚。
君子備酒齊全,既多又可口。
魚兒在竹簍中游動,有鰋魚與鯉魚。
君子備有佳釀,美味齊備。
食物真是豐盛,真是美好無比。
食物如此美味,大家和樂融融。
食物應有盡有,正值佳節良辰。
4. 總結
此詩描繪了魚獲豐盛、酒食齊備的場景,象徵歡聚時的喜樂與富足。魚群多樣、美酒滿席,顯示了時令之美與人際和諧。詩中不僅有對物質豐裕的讚美,也蘊含對團聚共樂的珍視。
啟示
富足與美好時光應與親朋共享
豐收與和諧,是理想生活的象徵
簡單的自然意象也能寄寓深切人情
《南有嘉魚》
1. 原文
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
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纍之。君子有酒、嘉賓式燕綏之。
翩翩者鵻、烝然來思。君子有酒、嘉賓式燕又思。
2. 注釋
1. 南有嘉魚:南方有美好的魚,象徵豐盛物產或吉祥之意。
2. 烝然罩罩/汕汕:「烝然」形容蒸騰、旺盛之貌;「罩罩」「汕汕」為魚群游動狀。
3. 君子有酒:有德之人備有佳釀。
4. 嘉賓式燕以樂/衎/綏/又思:賓客來宴,賓主共樂。「燕」指宴樂;「衎」為和樂愉悅;「綏」為安慰撫慰;「又思」表示重申思念與懷想。
5. 樛木:枝葉下垂的樹,常作比興之用。
6. 甘瓠纍之:「甘瓠」為甜瓠瓜,「纍之」指連串而生,比喻果實豐滿、賓客成群。
7. 翩翩者鵻:飛翔的鳥兒,比喻來訪的賓客。
3. 白話文
南方有美魚,魚群蒸騰翻動。
君子準備好美酒,邀請嘉賓歡樂共宴。
南方有美魚,魚兒波光閃爍。
君子準備好美酒,嘉賓前來和樂共飲。
南方有下垂的樹木,上面結著甘甜的瓠瓜。
君子準備美酒,讓嘉賓安穩愉快。
那飛翔的鵻鳥,如蒸氣般飛來。
君子準備好美酒,邀嘉賓再聚共思。
4. 總結
這組詩展現的是宴會歡樂與賓主和諧的情景,以自然之美(魚、樹、鳥)引出人情之樂(設宴、共飲、安撫、思念),傳達出主人對賓客的真誠款待與歡迎,也表現一種和樂與禮儀之風的理想社會。
啟示
人際之間的和諧來自真誠與好客
自然意象可映照社會理想與人情美
禮樂並重是古人理想生活的重要內涵
《南山有臺》
1. 原文
南山有臺、北山有萊。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樂只君子、萬壽無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楊。樂只君子、邦家之光。樂只君子、萬壽無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樂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樂只君子、遐不眉壽。樂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樂只君子、遐不黃耇。樂只君子、保艾爾後。
2. 注釋
1. 南山有臺、北山有萊:以自然景物起興,臺、萊皆為山中植物,象徵豐盛與吉祥。
2. 樂只君子:「樂」作「好、喜愛」解,稱讚德行高尚的君子。
3. 邦家之基/之光:國家的根基/光輝,形容君子對國家的貢獻重大。
4. 萬壽無期/無疆:祝願長壽無窮盡。
5. 民之父母:比喻君子愛民如親。
6. 德音不已/是茂:「德音」指德行與名聲,「不已」意為不止;「是茂」意為茂盛、美好。
7. 遐不眉壽/黃耇:「遐」為遠,「眉壽」指長壽之人;「黃耇」為高齡老者。
8. 保艾爾後:「保艾」指保佑與安撫,「艾」為老人;「爾後」指後代子孫。
3. 白話文
南山有高臺,北山有野菜。
君子令人敬愛,是國家的根基。
願這位君子,長壽無盡期。
南山有桑樹,北山有楊樹。
君子光耀國家,是人們的榮耀。
願這位君子,長壽無邊界。
南山有杞樹,北山有李樹。
君子如同百姓的父母,仁德滿懷。
他的德行與聲望,永不止息。
南山有栲樹,北山有杻樹。
君子怎會不長壽,真應眉壽百年。
他的德行與名聲,實在繁茂美好。
南山有枸樹,北山有楰樹。
君子怎會不老來黃耇,安享天年?
他的德行能保佑後代,恩澤流傳不息。
4. 總結
這組詩透過對南山北山植物的描寫,引出對「君子」的高度讚美與祝福。君子德行高尚,是國家之基、百姓之父母、後代之保。整詩重複稱頌、層層遞進,展現出對理想人物的無限敬愛與頌德。
啟示
有德之人是社會穩定與發展的根基
德行能流傳後世,造福子孫
尊重、稱頌德者是古人社會的重要價值觀
《蓼蕭》
1. 原文
蓼彼蕭斯、零露湑兮。既見君子、我心寫兮。燕笑語兮、是以有譽處兮。
蓼彼蕭斯、零露瀼瀼。既見君子、為龍為光。其德不爽、壽考不忘。
蓼彼蕭斯、零露泥泥。既見君子、孔燕豈弟。宜兄宜弟、令德壽豈。
蓼彼蕭斯、零露濃濃。既見君子、鞗革沖沖。和鸞雝雝、萬福攸同。
2. 注釋
1. 蓼彼蕭斯:指生長於蕭地的蓼草,常用作起興。
2. 零露湑/瀼瀼/泥泥/濃濃:形容露水繁多,分別表示清涼、濕潤、黏重、濃密,烘托氣氛。
3. 我心寫兮:「寫」為舒暢,心中釋懷。
4. 燕笑語兮:指歡快地談笑。
5. 有譽處兮:「譽」為稱讚,「處」為所在,有好名聲之意。
6. 為龍為光:像龍一般尊貴,像光一般耀眼。
7. 其德不爽:德行無差錯。
8. 壽考不忘:長壽而受人不忘。
9. 孔燕豈弟:「孔」為很,「燕」為和樂,「豈弟」為和順可親。
10. 宜兄宜弟:善於處兄弟之道。
11. 令德壽豈:美德使人壽長。
12. 鞗革沖沖:鞗革為馬具,引申為君子儀表整齊;沖沖,盛大莊嚴。
13. 和鸞雝雝:「鸞」為樂器聲,象徵和諧,「雝雝」為和樂聲。
14. 萬福攸同:萬福齊至、共享福祉。
3. 白話文
那蕭地的蓼草生得茂密,露水晶瑩涼涼地滴落。
見到了君子,我心中舒暢。
歡笑與交談,使他有美譽傳遍四方。
蕭地的蓼草披著細露,像水一樣流淌。
見到了君子,像龍一般尊貴,像光一樣耀眼。
他的德行無瑕疵,長壽又讓人懷念。
蕭地蓼草含著濕露,彷彿濃重地滲進泥土。
見到了君子,非常和樂親切。
他兄友弟恭,有良好德行,自然也能長壽。
蕭地的蓼草上覆著濃露。
見到君子,儀容整齊,氣度莊嚴。
和諧的樂聲中,萬福齊集共分享。
4. 總結
這首詩藉由對蓼草與露水的描寫,反覆烘托出君子的德行與風采,讚美其儀態、德行與待人處世的智慧。詩中情感熱切,語言富麗而節奏和諧,展現出詩人對君子的深切敬仰與頌揚。
啟示
德行與儀表兼備之人,自能獲得廣泛敬重
君子之道不僅在行事,也在言笑與待人之間
和樂融洽、德行昭著是長壽與美譽的根本
《湛露》
1. 原文
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厭厭夜飲、不醉無歸。
湛湛露斯、在彼豐草。厭厭夜飲、在宗載考。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顯允君子、莫不令德。
其桐其椅、其實離離。豈弟君子、莫不令儀。
2. 注釋
1. 湛湛露斯:露水清澈晶亮。
2. 匪陽不晞:「匪」為非,「晞」為乾,意即露水不見陽光不會乾。
3. 厭厭夜飲:「厭厭」形容安閒、歡樂的樣子;夜間宴飲。
4. 不醉無歸:不喝醉就不回家,形容宴飲盡興。
5. 在宗載考:「宗」宗廟,「考」為父;意為於宗廟中舉行的宴會,追念祖先。
6. 杞棘:樹名,用以起興。
7. 顯允君子:「顯」顯赫、「允」誠信,指德才兼備的君子。
8. 令德:美好的德行。
9. 桐椅:兩種高大的喬木。
10. 離離:果實繁多的樣子。
11. 豈弟君子:「豈弟」為和悅謙遜。
12. 令儀:美好的儀容、風度。
3. 白話文
晶亮的露水啊,不見陽光便不會乾。
夜裡歡聚暢飲,不醉就不回去。
晶亮的露水啊,落在那茂盛的草地上。
夜裡歡宴於宗廟,是為了追思祖先。
晶亮的露水啊,沾著那杞樹與棘樹。
德才兼備的君子,無一不具美德。
那桐樹與椅樹,枝上果實纍纍。
和順的君子們,無一不儀態端莊。
4. 總結
此詩以清露起興,描寫夜間宗廟中的歡宴場景,藉以讚美君子之德與儀,既有對祖先的尊崇,也有對賢者的讚頌。全詩語調平和,情感溫厚,充滿禮樂之風。
啟示
宗廟宴飲不只是歡樂,更是對先祖的敬意
君子之德與儀,乃為人立身之本
在禮樂中推崇美德,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