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狼好餓時》(Quand le Loup a Faim),文/Christine Naumann-Villemin,圖/Kris Di Giacomo
法文形容「好餓」,會用「有狼的餓」(avoir une faim de loup),猜想:因此狼就成了「肚子餓」的最佳演示角色了吧!每次讀到狼的法文圖畫書,不是在找食物的路上,便是正餓著肚子動歪腦筋中。
這次在台中國資圖挖的寶,也是一隻餓肚子覓食的狼~這本來自法國資料中心(現在似乎改稱世界之窗」),2011年出版,有點年代,故事會不會過時呢?
星期天早上,Edmond Bigtarin這頭一直獨居在森林裡的狼餓到不行了,於是手持利刃想逮隻精緻的城市兔子果腹。於是牠決定腳踩單車騎到城市找一隻去。
Edmond Bigtarin停在一棟公寓前,因為門牌上標示著六樓有隻叫Max Omatose的矮兔。牠按下往上的電梯,卻因興奮而將利刃留在電梯裡了,反被四樓的母雞撿走。返回電梯找刀子的狼沒找著牠要找的,卻遇見了住五樓的熊,誤以為狼是新搬來的鄰居。狼心虛的對話兩句,離開大樓,騎上腳踏車,返回森林小屋,找出一捆繩子後,立刻折返松山回去。
這次在電梯裡又遇見另一戶鄰居—臭鼬,牠正需要一條能綑住懷裡東西的綁線呢!
狼再度回森林的家,扛著一口大鍋去那棟公寓。這回在電梯前遇見鄰居鬥牛太太,哈拉兩句後,便「震於鬥牛威力」將鍋子送給對方啦!
狼又飛奔回森林……
故事暫停一下,有沒有發現:狼正一點一點的「搬家」?而從與鄰居們的對話中,似乎能推測出他們正籌備一場聚會。
狼拖來一口烤肉架,電梯裡遇到Mirette小姐——一頭漂亮「女狼」,她手裡拿著火柴,希望「待會兒見!」……
故事要收尾啦!發生什麼事?狼吃到牠夢寐以求的兔子肉了嗎?
很喜歡這類慢慢佈局、鋪陳的故事,情節穩穩推展。先設定「目的」:吃兔肉,再逐步前進、失敗、前進…,然後翻轉。
可是……我沒那麼喜歡「女狼」的出現,似乎常用「愛情」解決一切,有沒有其他可能呢?
這本書在法國資料中心書架上被我略過幾次,主要是封面「畫風」不是我的菜。其實小松鼠專頁中介紹過幾本Kris Di Giacomo插畫作品—
《一堂課(教訓)》https://www.facebook.com/1756332388018483/posts/2288410388144011/
《Grododo》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401493986/posts/7216006995155945/
《三條長椅上的沙丁魚》https://www.facebook.com/1756332388018483/posts/2156035094714875/
她愛用沉鬱色系,恣意草率的線條勾勒角色,背景再套些紋飾,很有識別性,很童真——只是我沒那麼「習慣」。
書中的狼無論「男狼」、「女狼」都不那麼「狼」——「美感」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