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狼警覺性高且膽小,善於匿跡,其實不容易在野外發現狼的身影,連專門研究狼的學者,都極少親眼目賭。學者因而發明狼嗥調查,在七、八月幼狼出巢時,研究人員模仿狼嗥,試探是否有幼狼回應,因為成年的狼不太回應,藉此瞭解是否有狼群棲息和幼狼繁衍等等。加拿大某公園也以狼嗥調查,帶領觀眾自然體驗,到了調查地點,工作人員模仿狼嗥,觀眾靜聲傾聽是否有狼嗥呼應,當然有時毫無回應。這個活動很有意思。
直到保育觀念興盛,部份學者提倡復育某些在野外滅絕的生物,成功案例如北美野牛,近年來黃石公園復育狼也備受矚目。黃石公園本來有狼,因人為獵補滅絕,狼絕跡之後,鹿、郊狼大量繁衍,鹿吃掉大量植物,郊狼吃掉大量小動物,交錯影響導致活躍於黃石公園的物種越來越少。1966年生物學家向國會提案將狼再引入黃石公園,經歷多年努力,1995年總算自加拿大引進三十一匹狼,五年後繁衍為一百多匹。鹿的數量減少,森林、草原蒼翠許多,河岸植被也逐漸恢復,河狸、水鳥等動物又回來了。郊狼減少,猛禽、紅狐數量大增。為數不多的狼,確實豐富了黃石公園的環境。目前仍有很多生物學家繼續觀察、研究黃石公園的變化。狼的復育不全是好消息,附近的畜牧者不歡迎溢出公園的狼。關於狼的獵補與保育,依然是討論中的議題。
日本原生的日本狼、蝦夷狼,早已絕跡百年。各地森林因鹿、獼猴因無天敵而過度繁殖,植物被啃蝕殆盡,形成明顯的鹿線,導致森林無法更新、物種減少,影響水土保持等等弊端。作者表明立場,希望未來狼能重返日本森林,讓森林再現繁盛。
狼是溫帶森林的關鍵種,不知南洋的熱帶雨林,是否也有類似的關鍵種?期待本地學者也寫出類似的書,讓大馬人認識熱帶雨林的美妙與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