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2,4-D這種除草劑都不陌生。畢竟,它就算不是最老的除草劑,也是最老的之一了。根據維基百科,從1945年開始,就已經可以在市面上買到2,4-D了。
但是,從它問世以後,科學家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人工生長素(如 2,4-D)在植物體內是如何到達作用位置,並產生類似 IAA 的生理效應的?」
一般大眾可能會想,既然是模仿生長素,那應該就是走生長素走的路吧?
但是,想起來很當然,並不表示就一定會這麼做;就像我們會認為從花蓮到台北,當然是坐火車、坐飛機或者走公路,但是就有些人偏偏不這麼做,一樣到得了台北,你也不能說他錯啊。
在過去,關於到底人工生長素是怎麼在植物體內運輸,曾經有多種推測:
1. 被動擴散說:靠脂溶性、非離子型形式穿越細胞膜,無須專一運輸蛋白。提出這個說法的科學家,是因為看到2,4-D的結構這麼不親水,所以認為可以這樣。
2. PIN主動運輸說:這個說法對一般民眾看來會比較有親切感~就是說2,4-D就是借用IAA用的那些PIN類蛋白主動運輸。
3. ABCB/PDR等其他轉運子參與說:也有科學家認為,說不定這些人工生長素是借用其他膜蛋白參與分泌或隔離毒性。
不過,最近的研究證明,有時候想當然爾還真的就是對的呢。研究團隊以結構、電生理與突變功能實驗三管齊下證明了PIN蛋白不只是可以運輸生長素,還可以運輸人工生長素(2,4-D、4-CPA);所以這些人工生長素並不是單靠擴散來發揮作用!
首先,研究團隊透過「固態支撐膜電生理」(SSM)與「阿拉伯芥莖段運輸實驗」進行測試。他們發現,PIN8與PIN3皆能運輸2,4-D,且會被PIN專一性抑制劑NPA所阻斷。此外,他們發現pin1完全無法進行2,4-D運輸,也就是說,2,4-D運輸的確需要PIN蛋白。
接著,他們就想要用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來捕捉整個運輸過程。他們使用了PIN8與2,4-D或4-CPA來進行測試。其中,4-CPA因為對 PIN8 的親和力比 2,4-D 更低,因此它與PIN8反應慢且較容易形成中間態,所以能在冷凍電顯中捕捉到五種不同結合狀態,成為很好的「攝影素材」。研究團隊觀察了4-CPA與PIN8的互動,捕捉到五種關鍵結合與釋放狀態,呈現PIN蛋白如電梯般帶著分子從胞內送至胞外的過程。
透過進一步的觀察,研究團隊發現PIN蛋白與這些人工生長素的結合口袋位於膜中斷裂α螺旋形成的「交叉位點」內。其中Asn117是核心位點,與基質的羧酸基直接結合;然後Ser266、Ser55、Tyr150等胺基酸則參與辨識被氯取代的芳香環結構。
透過比較不同取代基的親和力後,他們發現2-位氯(如2,4-D)比4-位氯(如4-CPA)更重要。原來,以氯取代比甲基,能夠提高分子與PIN的結合力,而雙氯與三氯結構(如2,4,5-T)的親和力最高。
這些結果證實了PIN蛋白對人工生長素具有專一性選擇能力,而且,這個選擇性與芳香環上的化學取代位置有關。
為了進一步證實他們的推論,研究團隊製造了許多PIN8的突變體(例如將Asn117變成Ala),來觀察這些胺基酸是否就如他們推想的那麼重要。實驗結果發現,所有的這些變異都會顯著降低PIN蛋白與IAA、2,4-D、4-CPA的結合與運輸能力。另外,S55A的突變則可以提高PIN蛋白對人工生長素的親和力,也為未來設計抗除草劑作物提供有用的資訊。
所以,透過以結構和功能實驗整合方式,研究團隊證實PIN蛋白能運輸人工生長素類除草劑。也就是說,PIN蛋白不是只能運輸天然生長素,連2,4-D與4-CPA這些常見的「假貨」,也走的是同一條路。
參考文獻:
Schulz, L., Ung, K.L., Zuzic, L. et al. Transport of phenoxyacetic acid herbicides by PIN-FORMED auxin transporters. Nat. Plants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477-025-019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