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崛起到失落 會再一次的出現變革和新中國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回顧近年國際情勢的演變,中共與美國之間的對抗,已演變為一場高風險的地緣政治博弈。從現階段的格局觀察,這場對決的勝負已初步定調,中國正處於明顯的劣勢。


習近平執政後推行的「戰狼外交」與強勢的霸權展演,短期內或許成功凝聚了國內的民族情緒,滿足了內部對民族榮耀的渴望。然而,從長期效果來看,這樣的策略卻加劇了國際社會的警覺與反彈,特別是來自美國與其盟邦的全面圍堵,讓中共在外交、經濟與科技等領域面臨空前壓力。


更關鍵的是,北京對自身實力的誤判,加上過度高估外界對其崛起的接受度,使得中共錯估了戰狼外交的實際後果。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樂觀氛圍中,當權者忽略了全球化體系的高度相互依存性,也輕視了對外關係穩定性對出口導向經濟模式的重要性,導致中國如今陷入更深的孤立處境。


中國經濟過去三十年快速起飛,確實建立了相對完整的製造產業鏈,但這套系統的核心動能仍仰賴外資與外部市場的支持。這一點,在中國官方的敘事中常被淡化,但現實上,資金、訂單與技術仍多來自全球企業,若外部市場轉向,這條產業鏈就可能失去支撐。可惜的是,在民族主義高漲與毛式意識形態復辟的氛圍中,習近平政府對此視而不見。


相較之下,鄧小平主張的「韜光養晦,以經濟為先」顯得格外睿智。習近平推動的激進路線,讓中共喪失了對外協調的靈活性,也逐步引發自由世界的反制與聯合壓力。戰狼外交不僅傷害了中國的國際形象,也惡化了與各國的互信基礎。


早在幾年前,中共外交人員公開使用挑釁與侮辱性語言對待外國媒體與政府,已讓多國對其意圖產生高度戒備。歐洲與澳洲等過往立場中立的國家,也在一次次外交衝突後逐漸轉為對華警惕,國內輿論也對中共的不信任感大幅上升。


在軍事層面,中共在南海與台海的行動更引發美國、日本、印度、英國與亞太國家的聯合應對,進一步強化如AUKUS、QUAD等印太安全機制,全面壓縮中國的區域戰略空間。從2018年開始,一連串制裁與貿易制衡陸續展開,美中貿易戰啟動、華為遭封鎖、澳洲煤炭與葡萄酒遭限制,供應鏈也開始轉移至其他國家,中國經濟根基因此動搖。一線城市經濟活動的明顯放緩,已是最直觀的反映。


更令人關注的是,在戰狼思維驅動下的軍國主義傾向,也使得中國與東亞、東南亞多國摩擦升溫,迫使這些國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台灣、日本、菲律賓與越南等國,紛紛加快向美國靠攏,強化軍事與經濟合作,成為亞太抗共新陣線的核心。


習近平政府的對內高壓與對外霸凌,最終促使自由世界再次聚焦於反制中共的戰略共識,也讓亞太地區呈現出全面抗共的強烈態勢。這場地緣政治的轉折,不僅傷及中共的國際地位,更逐步逼近中共體制本身的生存危機。


從長遠來看,中國若要真正邁向國際社會的核心,或許最終無法避免的是政權層級的深度變革。唯有推翻資訊封鎖、重啟政治改革、建立憲政民主與法治制度,中國才能擺脫強權獨裁的陰影,迎來真正有尊嚴且被世界接受的新局。這也許才是中國迎來「真正偉大」的唯一路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廣義人智學的研究實踐家
20會員
60內容數
人智學包羅萬象,涵蓋社會科學,人文,心理學和神秘學等領域,當然也包括商學等。我深度研究組織行為學以及生命科學包括命理學等領域,這邊是我的小品發布的地方,讓大家多多認識我。
2025/04/25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關稅戰愈演愈烈的時代轉折點上,台灣正處於一個關鍵而罕見的戰略機會窗口。 面對美中對抗下的「洗產地」現象,台灣不僅不應淪為中國規避關稅的替代出口基地,更應主動切斷依附思維,轉向精緻製造與品牌升級的路徑。
2025/04/25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關稅戰愈演愈烈的時代轉折點上,台灣正處於一個關鍵而罕見的戰略機會窗口。 面對美中對抗下的「洗產地」現象,台灣不僅不應淪為中國規避關稅的替代出口基地,更應主動切斷依附思維,轉向精緻製造與品牌升級的路徑。
2025/03/30
從2023開始,台灣零售業呈現衰退格局而且狀況沒有減緩。好奇背後的可能因素是不是跟同期出現的青年購屋刺激政策有關? 於是做了消費力與房貸負擔的各項經濟數據橫向關聯分析,研究25-45歲族群可支配所得的排擠效應,或許我找到原因了。
2025/03/30
從2023開始,台灣零售業呈現衰退格局而且狀況沒有減緩。好奇背後的可能因素是不是跟同期出現的青年購屋刺激政策有關? 於是做了消費力與房貸負擔的各項經濟數據橫向關聯分析,研究25-45歲族群可支配所得的排擠效應,或許我找到原因了。
2025/03/15
職場是一個奇妙的地方,充滿了合作、競爭、機會與挑戰。我曾經問過自己,也聽過許多人問:「在職場中,是否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在意人的感覺?」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為它取決於你的價值觀、你的職業階段,以及你對職場人際關係的期待。
2025/03/15
職場是一個奇妙的地方,充滿了合作、競爭、機會與挑戰。我曾經問過自己,也聽過許多人問:「在職場中,是否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在意人的感覺?」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為它取決於你的價值觀、你的職業階段,以及你對職場人際關係的期待。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Thumbnail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Thumbnail
2021/4/25 華府同時出擊歐亞大陸兩強,很像戰國群雄聯軍討伐「兩個秦國」,場面可以浩大,目標很難落實。而與(西秦)俄國「結婚」必然要有「聘禮」,對霸主面子裡子也都不可行。那麼美國要爭取時間「中興」霸業,避免中國(東秦)趕超,最終上算,還是爭取離岸之樞紐地位。
Thumbnail
2021/4/25 華府同時出擊歐亞大陸兩強,很像戰國群雄聯軍討伐「兩個秦國」,場面可以浩大,目標很難落實。而與(西秦)俄國「結婚」必然要有「聘禮」,對霸主面子裡子也都不可行。那麼美國要爭取時間「中興」霸業,避免中國(東秦)趕超,最終上算,還是爭取離岸之樞紐地位。
Thumbnail
2021/05/22 不僅華府應該戒除例外論的傲慢與接觸失敗論的惶恐,北京也應該在百年黨慶之際,慎思中美戰略競鬥的風險。在當今瀕臨總體惡化、針鋒相對批判不斷的中美關係中,大陸的社會瀰漫著高估美國衰弱、低估華府有效合縱的氛圍,預期著容易在多個領域順利突圍,實現復興。
Thumbnail
2021/05/22 不僅華府應該戒除例外論的傲慢與接觸失敗論的惶恐,北京也應該在百年黨慶之際,慎思中美戰略競鬥的風險。在當今瀕臨總體惡化、針鋒相對批判不斷的中美關係中,大陸的社會瀰漫著高估美國衰弱、低估華府有效合縱的氛圍,預期著容易在多個領域順利突圍,實現復興。
Thumbnail
2021/07/03 霸業不進則退,美國自不可能坐視自己被擠退到「多極」。即便如此,中國光是「不畏強敵」還遠遠不夠,唯有堅持「謙虛謹慎」,才可能閃避「頭破血流」最壞模式,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Thumbnail
2021/07/03 霸業不進則退,美國自不可能坐視自己被擠退到「多極」。即便如此,中國光是「不畏強敵」還遠遠不夠,唯有堅持「謙虛謹慎」,才可能閃避「頭破血流」最壞模式,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