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升任課長之前,我就隱隱地意識到,
團隊的幸福,已經不再只是每個人的個人課題。
作為其中一員,我或許無力要求他人改變,
但心中卻逐漸萌生了一份責任感——
如果有一天,我有力量,我應當成為那個推動幸福的人。
當這一天真的到來,當我從基層走向管理層,
我明白,無論是為了團隊,還是為了我自己的信念,
我都必須有所作為。
不是單純的衝撞,不是自以為是的改革,
而是推動一種真正能讓人自由成長的變化。
帶著這樣的憧憬,我買下了稻盛和夫的《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希望從中找到那條,能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真正走得通的道路。

—
當讀到稻盛和夫所言的:「領導者必須時時思考,必須燃燒起無論如何也要讓公司和員工幸福的強烈意志,直到現實與心中所想一致」時,
心中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震盪。
或許這便是隱藏在我心底多年的聲音,
過去我在工作上追求卓越,並非只是為了個人榮耀,
而是因為深知,一旦擁有了影響他人的能力,
就有責任為更多人的職涯幸福而努力。
領導,並不是被人跟隨;
領導,是啟發、是引導,是成為那道指向更好未來的微光。
我並不希望人們將成功歸功於我,
因為真正的成功,從來不該源於他人,而是自身。
真正能夠改變環境的,靠的從來不是指引,而是人們心中自發燃起的願力。
而我,只願成為那位牽引者。
—
這份認知並非始於閱讀,
而是早在過往的工作經歷中,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上。
我親眼見過,
等待並不會自然而然帶來改變,
拖延只會讓惰性蔓延,讓改革之路逐步腐蝕。
改革,是有時效性的。
錯過了最適合行動的時刻,等待的只會是緩慢而無聲的毀滅。
稻盛和夫的文字,讓我重新凝視這份早已在心底疼痛著的現實,
並提醒自己:
真正的領導,不只是點燃希望,
更是在必要時,敢於承擔推動與決斷的痛苦。
—
想到未來或許不得不斬斷某些熟悉的習性、某些無力的期待,
心中湧起難以遏止的矛盾。
有一絲重生的快樂,
但更多的是恨鐵不成鋼的哀愁。
我知道,無論個人感受如何翻湧,前行始終不可逃避。
改革不是一場理想的遊戲,
它意味著犧牲、意味著痛苦,
意味著,在推動世界變好之前,
必須先讓自己背負被誤解、被怨恨,甚至被記恨的孤獨。
這些斬斷的決斷,若必須發生,
我將承擔那份無法抹去的罪業。
—
但此刻,斬斷尚未到來。
改革仍在進行中。
我站在必須深思熟慮的門口,
以最大的誠意,試著用引導與啟發的方式,點燃每個人心中微小的火苗。
我願意等待,願意守護,
直到所有可能性都被消耗殆盡,直到無法挽回為止。
若有一天,必須以更痛苦的方式推動改變,
我會承擔那份痛苦;
但在此刻,
我仍選擇相信——
相信人心尚有未燃的光,
相信成長仍有可能發生,
相信溫柔,也能成為改變的力量。
在閱讀的途中,當我遇見這段文字時,
有某種共鳴在心底靜靜迴盪開來。
我明白了,這並不是一本等待我讀完的書,
而是一個早已在我生命中默默流淌的誓言,
只是,今日被清晰地呼喚了出來。
—
在這條路上,我還在前行。
如果你也有一段屬於自己的誓言,
我願聽你低聲訴說,留言告訴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