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戰役】日軍入侵蘇門答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1942年2月20日,東港的港口設施被摧毀,以防止日軍使用

1942年2月20日,東港的港口設施被摧毀,以防止日軍使用


入侵蘇門答臘是日本帝國軍隊對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攻擊,發生於1942年2月14日至3月28日。這次入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東南亞太平洋戰爭的一部分,最終日本佔領了該島。入侵蘇門答臘計劃在入侵爪哇之前進行,以摧毀盟軍的西翼並進入爪哇。


|背景

日軍成功攻下馬來半島後,盟軍於1941年12月開始向蘇門答臘轉移人員。首批英國和澳洲的轟炸機被分批轉移到島上南部,以彌補馬來半島的損失。此外,一支船隊還運送了約3,400名澳洲士兵前往蘇門答臘。 在12月16日的聯合會議上,荷蘭請求援助以加強蘇門答臘和爪哇的防禦。此外,也計劃在薩邦建立棉蘭和北乾巴魯補給營。然而,這些計劃於12月27日進行了修改,巨港附近的 P1 機場(Pangkalanbenteng)和 P2 機場(Praboemoelih)被選為駐紮轟炸機中轉新總部的地點。直到那時,P2 還未被日本偵察機發現。由於機場狀況不佳,搬遷工作於12月31日開始;可用的地勤人員於一月初抵達。另一處機場位於 Oosthaven,即今日的班達楠榜。棉蘭和北乾巴魯的道路工程也已開工,透過向每個機場運送六門重型和六門輕型博福斯高射砲,解決了高射砲不足的問題。 另外八門高射砲被放置在煉油廠。然而,彈藥短缺,因為運送彈藥的船隻在渡河途中被日軍擊沉。


駐紮在芝拉札的美國海軍「休士頓號」巡洋艦在邦加海峽遭到日本空襲後降半旗致哀

駐紮在芝拉札的美國海軍「休士頓號」巡洋艦在邦加海峽遭到日本空襲後降半旗致哀


|L行動

第一次日軍空襲發生在2月6日,轟炸機襲擊了巨港的 P1 機場。盟軍損失了兩架布倫海姆轟炸機和四架颶風轟炸機,另外兩架颶風戰機受損,在地面上,日軍摧毀了兩架「水牛」戰鬥機。在攻擊過程中,盟軍僅擊落一架日本中島 Ki-43。作為反擊,盟軍開始對馬來半島的日軍防線進行夜間襲擊,並為來自新加坡的難民船隊提供空中保護。 為了「L行動」,日軍將第38步兵師第229步兵團從香港運送到印度支那的金蘭灣。1942年2月9日,八艘運輸艦在海軍少將橋本慎太郎的指揮下,在一艘巡洋艦、四艘驅逐艦、五艘掃雷艦和兩艘潛艇獵殺者的保護下,出發入侵邦加和巨港。第二天,小澤治三郎海軍少將率領西部掩護艦隊跟隨其後,該艦隊由旗艦巡洋艦鳥海號和其他五艘巡洋艦、三艘驅逐艦以及海軍少將角田嘉祿指揮的航空大隊組成,該大隊由航空母艦龍驤號和一艘驅逐艦組成。2月11日,入侵部隊的主力乘著 13 艘運輸船啟程,隨行的還有一艘重型巡洋艦、一艘護衛艦、四艘驅逐艦和一艘潛水艇。



▪︎日軍報告:

該行動是日軍預備佔領蘇門答臘南部。輕巡洋艦「川內號」、第11驅逐隊(包括「吹雪號」在內的4艘驅逐艦)和1艘驅逐艦於2月9日從金蘭灣出發,護送陸軍先遣隊(8艘運輸船)。此外,馬來軍主力(五艘重型巡洋艦、輕型巡洋艦「由良號」等)於2月10日出發,陸軍主力護航隊於2月11日出發。 2月12日,針對盟軍似乎主動從新加坡地區突圍的現象,馬來軍司令小澤治三郎中將決定對其發動攻擊。由良號現在隸屬於第三魚雷中隊旗艦。河內、由良、第7艦隊第一小隊、第11驅逐艦艦隊、第12驅逐艦艦隊向辛格普島以東駛去。2月13日,吹雪號和驅逐艦朝霧號擊沉了一艘英國砲艇。2月14日凌晨,這兩艘船又擊沉了一艘英國巡邏艇。當天,河內號和其他船隻返回護送船隊,但吹雪號朝霧號則奉命繼續執行攻擊敵艦的任務,並留在船隊北面巡邏。不久之後,陸軍的海上船隊遭到英國特別巡邏艇「利沃號」的攻擊。由良號、吹雪號朝霧號前往救援,並擊沉了該艦。2月15日,護航隊抵達錨地,開始登陸。同一天,一支敵方艦隊(一艘重巡洋艦、四艘輕巡洋艦和八艘驅逐艦,由海軍少將卡雷爾·多爾曼指揮)被發現正向蘇門答臘島西北部航行。由良號、第十一驅逐隊等艦艇被命令重新加入主力部隊。然而,敵方艦隊在遭到空襲後撤退了。2月15日,吹雪號擊沉了一艘英國佈雷艦和一艘獵潛艇;2月16日,她俘獲了兩艘英國快艇,並與川內號一起俘獲了一艘英國油輪。



1942年2月13日,荷蘭油輪Manvantara在爪哇海被日本飛機擊沉。四艘荷蘭潛艦在阿南巴斯群島等候;然而,這些潛艦的魚雷未能擊中日本艦隊。運輸船抵達新加坡後,隨後前往爪哇和蘇門答臘方向的盟軍難民貨船遭到了來自龍驤號的日本艦載機襲擊。除此之外,他們還損壞了英國輕型巡洋艦德班號,使其不得不轉向科倫坡。日軍多次出動龍驤號飛機和源山航空隊的陸基轟炸機發動攻擊,兩艘盟軍油輪、一艘汽船和多艘小型船隻沉沒,另一艘油輪和兩艘運輸船嚴重受損。

1942年2月13日至15日,在巨港戰役期間,日本帝國陸軍航空隊的傘兵降落在巨港。

1942年2月13日至15日,在巨港戰役期間,日本帝國陸軍航空隊的傘兵降落在巨港。


2月14日早上8點,防空警報員向巨港發出警告,稱日軍正在向該鎮發動大規模攻擊。當時,所有可用的盟軍空軍都在執行保護海上護航隊的任務,無法接收無線電訊號。首先,一波日本轟炸機向 P1機場投下炸彈,隨後伴隨的戰鬥機進行掃射。隨後不久,日本第一空降師的260名日本傘兵降落在P1。他們來自被佔領的馬來亞加亨機場。第二波由來自居鑾的 100 名傘兵組成,隨後不久降落在 P1 以西幾公里處的煉油廠附近。 防守的只有 P1 的 150 名英國防空人員、110 名荷蘭士兵和 75 名英國地面防禦人員。日軍用車輛堆積起來設置路障,與守軍爆發了小規模槍戰。而盟軍一些降落的飛機成功在激戰中加油,隨後起飛立即飛往未被發現的P2機場。在煉油廠和巨港的戰爭消息傳來後,總部也遷至P2。下午,事情陷入僵局。英國人仍然佔領機場,但是他們的彈藥不足,並且受到街道封鎖的阻礙。在接到有關其他日軍傘兵在約25公里外降落的虛假報告後,英國指揮官決定疏散機場和城鎮。第二天,又有100名日本人抵達煉油廠。經過一整天的激烈戰鬥,守軍擊退了日軍,但煉油廠遭到機槍火力嚴重損壞並起火,週邊其他較小的設施也遭到破壞。 同時,護航艦隊在小澤中將的率領下,向邦加島北部進發,為隨後不久進行的日軍登陸提供遠距離掩護。先鋒部隊在邦加島登陸,主力部隊則在穆西河口附近的巨港登陸,並沿著河流向城鎮推進。荷蘭人沒有在河口設置防禦工事,因為他們認為這無法抵禦來自船隻的砲火。

此時,日本偵察機在加斯珀海峽(又稱加斯帕海峽)發現了由海軍少將卡雷爾·多爾曼 (Karel Doorman)指揮的ABDA艦隊,該艦隊正向北航行。根據韋維爾的命令,多爾曼召集了由荷蘭巡洋艦德·魯伊特號爪哇號特羅姆普號,以及英國巡洋艦埃克塞特號和澳大利亞輕巡洋艦霍巴特號組成的艦隊,還有九艘驅逐艦,並在南蘇門答臘的楠榜灣會合。他們於2月14日從那裡出擊,希望在穿越加斯帕海峽後攔截邦加島以北的日本入侵艦隊。第二天中午左右,龍驤號上的日本飛機以及隨後來自馬來亞的陸基轟炸機開始攻擊ABDA艦隊,並持續了整個下午,這使得盟軍指揮官多爾曼在發現日本入侵艦隊之前就將所有船撤回南方。 邦加海峽的入侵艦隊也已被P2上的英國偵察機發現。清晨,22 架颶風式轟炸機、35 架布倫海姆式轟炸機和 3 架哈德森式轟炸機試圖攻擊這些船隻。儘管如此,他們還是與日本飛機展開了激烈的空戰。在 P2,日本人在 P1 進行跳傘的消息被廣為傳聞。指揮官啟動了撤離機場的準備工作。然而,隨後傳來消息稱 P1 尚未被放棄,於是返回的轟炸機在夜間準備發動新一輪攻擊。晨霧瀰漫,盟軍戰鬥機對剛開始在穆西河口登陸的日軍發動了猛烈攻擊。戰鬥開始後不久,日本飛機就撤退了,因此盟軍成功直接擊中了運輸船。二十艘登陸艇被擊沉,此外數百名日本人喪生。盟軍取得的最後成果是颶風戰鬥機襲擊了邦加島西南海灘上沒有防護的登陸艇。 同時,荷蘭指揮部已下令摧毀石油堆和橡膠堆。穆西河口的渡輪應在下一個小時內被摧毀,以免被日本人使用。 P1 的守軍也開始迅速撤退。2月15日晚,在穆西河口空襲中倖存的日軍部隊抵達巨港,接替了在 P1 和煉油廠降落的傘兵。

1942 年 2 月 17 日,兩架日本中島 B5N魚雷轟炸機飛越爪哇海。背景中的煙霧來自正在沉沒的荷蘭驅逐艦「範內斯號」。

1942 年 2 月 17 日,兩架日本中島 B5N魚雷轟炸機飛越爪哇海。背景中的煙霧來自正在沉沒的荷蘭驅逐艦「範內斯號」。


阿奇博爾德·珀西瓦爾·韋維爾元帥是ABDA的最高指揮官。2月15日上午,韋維爾安排部隊撤退到位於奧斯特海文的登船處,有幾艘小型船隻停泊在港口。2月17日,2,500名英國皇家空軍成員、1,890名英國步兵、700名荷蘭士兵和約1,000名平民透過 12 艘船撤離。澳洲輕巡洋艦「伯尼號」掩護撤退並摧毀了港口設施和油罐,一艘較小的汽船在港口多停泊了一會兒,以便接收後來到達的難民。 在此期間,日軍徹底佔領了巨港,並摧毀了兩個較小的煉油廠,小型運兵車沿著河而上駛向孟加拉。 所有剩餘的適航盟軍戰鬥機於2月16日起飛,機場工作人員經海路前往印度。由於日軍暫時沒有向東港推進,一支特遣部隊於2月20日再次登陸,以拯救飛機零件並摧毀其他可用設施。 2月24日,日軍抵達格倫邦。


碼頭上的一輛來自英國陸軍第 3 驃騎兵輕型戰車中隊的 MkV1B 輕型戰車,執行保衛港口任務,掩護蘇門答臘南端軍隊和平民的撤離(1942年2月17日)

碼頭上的一輛來自英國陸軍第 3 驃騎兵輕型戰車中隊的 MkV1B 輕型戰車,執行保衛港口任務,掩護蘇門答臘南端軍隊和平民的撤離(1942年2月17日)


|T行動

留在蘇門答臘的盟軍部隊,主要來自荷蘭東印度皇家陸軍(KNIL),撤退到島上的中部和北部省份。荷蘭計劃從那裡重新征服巨港並將日本人驅逐出該島。但日軍出動約750名機動偵察團從巨港發動猛烈追擊,挫敗了這項計畫。在 CF Hazenberg 少校的率領下,寡不敵眾、撤退的荷蘭皇家陸軍部隊僅剩下兩個連隊,共約 350 名正規軍。他們也嚴重分散,只能進行拖延行動,這使得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日軍得以迅速推進。三週後,日軍終於在3月2日被控制在莫阿拉特博。大雨導致河水超過防洪閘27英尺,幾乎無法通行,來自巴東潘讓的荷蘭增援部隊得以趕來。這次拖延使得當地的荷蘭皇家陸軍指揮官有時間從中部省份部署更多部隊,從而防止撤退部隊的側翼被迂迴。 3月3日至7日,日軍試圖渡河時發生了激烈交火。隨著進攻停止,荷蘭間諜帶回了日軍大量死傷的報告。他們還報告說,該團現在只剩下大約200人。受到報告的鼓舞,哈森伯格少校決定在3月8日至9日夜間發動反攻。7日至8日,幾艘當地船隻在視線之外集結,裝載補給和彈藥,同時組成突擊小組。然而,3月8日爪哇投降的消息傳來,所有進攻努力都必須暫停,因為蘇門答臘依賴爪哇的補給,因此決定採取防禦方針。西蘇門答臘必須留給日本人,只有一小部分北部地區將盡可能長時間地由現有部隊駐守,直到組織海上撤離。


日本陸軍抵達西蘇門答臘(1942年)

日本陸軍抵達西蘇門答臘(1942年)


在撤退過程中,荷蘭皇家陸軍部隊摧毀了所有機場和港口設施。他們撤退到艾麗斯(阿拉斯)山谷南入口的防禦陣地,並計劃盡可能長時間地阻攔日軍。一旦陣地失守,他們就計畫在周邊地區發動遊擊戰。事實上,這將是困難的,因為蘇門答臘人民不與荷蘭這個長期殖民國家合作,相反,他們會向日本人出賣荷蘭的防守據點。當荷蘭想要將約3,000名歐洲人和基督教平民從亞齊省沿海的難民營中轉移出來時,這一點尤其明顯,日軍登陸後不久爆發的穆斯林起義阻止了這項行動。 「T行動」於2月28日開始,當時27艘運輸船載著22,000名日本士兵從新加坡啟航。他們被分成四個護航隊,並由三艘巡洋艦、十艘驅逐艦、巡邏艇和潛艇防禦部隊護航。由於當時盟軍的防空和防海力量不存在,他們毫無阻擋地到達了北蘇門答臘。 3月12日,小林支隊未遭遇抵抗佔領了沙邦島和班達亞齊機場。吉田支隊率領一個步兵營在伊迪南部登陸,奉命奪取蘭特賈(Lantja)和龐卡蘭布蘭丹(Pangkalan Brandan)油田。然後,它將向南駛向棉蘭並對那裡的荷蘭陣地施加壓力。主力部隊在丹戎蒂蘭西北方約四英里處登陸,該部隊將沿著佩馬當先塔爾(Pematang Siantar)、巴利格(Balige)、塔羅頓(Taroetoeng)高速公路前進,切斷任何試圖從棉蘭撤退的荷蘭皇家軍隊,並向北前進到棉蘭,奪取那裡的機場。 3月28日,荷蘭少將奧弗拉克爾(RT Overakker)率領 2,000 名士兵在北蘇門答臘庫塔賈內鎮附近投降,蘇門答臘淪陷。許多盟軍戰俘被日軍強迫在北幹巴魯和莫埃拉之間建造鐵路,到了1945年,鑑於日軍即將失敗,奧弗拉克爾與其他被俘的荷蘭皇家海軍軍官一起被槍殺。


|參與艦船


【日軍】


▪︎吹雪號


▪︎鳥海號


▪︎川內號


▪︎由良號


▪︎龍驤號


【盟軍】


▪︎埃克塞特號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9.9K會員
1.1K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2025/05/11
由良號(IJN Yura)是日本帝國海軍長良級輕型巡洋艦六艘中的第四艘,與同級別的其他艦艇一樣,她目的用作驅逐艦艦隊的旗艦,她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服役。
Thumbnail
2025/05/11
由良號(IJN Yura)是日本帝國海軍長良級輕型巡洋艦六艘中的第四艘,與同級別的其他艦艇一樣,她目的用作驅逐艦艦隊的旗艦,她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服役。
Thumbnail
2025/05/10
川內號是日本帝國海軍的川內級輕巡洋艦。她因九州南部的川內河而得名,川內號是同級輕型巡洋艦中三艘完工的首艦,與同級其他艦艇一樣,她目的用作驅逐艦艦隊的旗艦。
Thumbnail
2025/05/10
川內號是日本帝國海軍的川內級輕巡洋艦。她因九州南部的川內河而得名,川內號是同級輕型巡洋艦中三艘完工的首艦,與同級其他艦艇一樣,她目的用作驅逐艦艦隊的旗艦。
Thumbnail
2025/05/09
渡良瀨號是一艘「改阿賀野級輕巡洋艦」,該艦是大日本帝國海軍計畫中的一款輕巡洋艦,該級艦的設計著重於速度與機動性的強化,但建造計畫最終因日本戰況失利而取消。
Thumbnail
2025/05/09
渡良瀨號是一艘「改阿賀野級輕巡洋艦」,該艦是大日本帝國海軍計畫中的一款輕巡洋艦,該級艦的設計著重於速度與機動性的強化,但建造計畫最終因日本戰況失利而取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英文:USS Indianapolis cruiser ,舷號:CA-35)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艘重型巡洋艦,也是二戰期間被日本潛艇擊沉的最後一艘大型軍艦。
Thumbnail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英文:USS Indianapolis cruiser ,舷號:CA-35)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艘重型巡洋艦,也是二戰期間被日本潛艇擊沉的最後一艘大型軍艦。
Thumbnail
1928年9月10日在華盛頓州布雷默頓梅爾島海軍船廠開工,1930年9月1日下水,1931年3月9日完工,編號CL29,1931年7月1日改編號CA29。1943年1月30日下午,在倫內爾島海戰中被日軍航空兵投放的魚雷擊沉於南緯11度25分,東經160度56分水域,1943年2月22日註銷艦籍。
Thumbnail
1928年9月10日在華盛頓州布雷默頓梅爾島海軍船廠開工,1930年9月1日下水,1931年3月9日完工,編號CL29,1931年7月1日改編號CA29。1943年1月30日下午,在倫內爾島海戰中被日軍航空兵投放的魚雷擊沉於南緯11度25分,東經160度56分水域,1943年2月22日註銷艦籍。
Thumbnail
二次大戰歐洲戰場上,西歐上德國法西斯所向無敵,只有隔海相望的英國和德國對抗,德國海軍出動潛艇攻擊了英國海上運輸船隊,使英國運輸船損失慘重,影響了英國繼續抵抗德國法西斯的力量,英國急需護航力量來保護海上生命線。
Thumbnail
二次大戰歐洲戰場上,西歐上德國法西斯所向無敵,只有隔海相望的英國和德國對抗,德國海軍出動潛艇攻擊了英國海上運輸船隊,使英國運輸船損失慘重,影響了英國繼續抵抗德國法西斯的力量,英國急需護航力量來保護海上生命線。
Thumbnail
大東溝海戰是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大鹿島附近海域及大連莊河黑石礁西戰場進行的決戰。北洋水師在海戰的最高潮階段被日本聯合艦隊本隊和第一游擊隊面對面包圍夾擊,損失慘重,其後丁汝昌避免與日本海軍再次決戰,黃海制海權落入日本聯合艦隊之手,日本帝國陸軍得以執行花園口登陸及榮成灣登陸作戰。
Thumbnail
大東溝海戰是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大鹿島附近海域及大連莊河黑石礁西戰場進行的決戰。北洋水師在海戰的最高潮階段被日本聯合艦隊本隊和第一游擊隊面對面包圍夾擊,損失慘重,其後丁汝昌避免與日本海軍再次決戰,黃海制海權落入日本聯合艦隊之手,日本帝國陸軍得以執行花園口登陸及榮成灣登陸作戰。
Thumbnail
最近我們去了一趟位於蘇祿海的南圖巴達哈環礁,每天都潛在潛水員最幸福的雙30裡, 水溫30度、能見度30米, 陽光燦爛、萬里無雲、舒爽微涼的海風, 光線好到可以直射17米的海底.七彩繽紛的珊瑚礁全都一覽無遺 讓人忘記深度
Thumbnail
最近我們去了一趟位於蘇祿海的南圖巴達哈環礁,每天都潛在潛水員最幸福的雙30裡, 水溫30度、能見度30米, 陽光燦爛、萬里無雲、舒爽微涼的海風, 光線好到可以直射17米的海底.七彩繽紛的珊瑚礁全都一覽無遺 讓人忘記深度
Thumbnail
我大略講一下,二次大戰中的沖繩島戰役。   1、沖繩島面積是台灣30分之1。 2、日本守軍12萬人。 3、美軍18萬人登陸作戰,後又增援30萬人,共48萬人。 4、美軍花了82天打下沖繩島。 5、美軍死亡12000人,72000人受傷(也有報導說美軍48000人傷亡)。
Thumbnail
我大略講一下,二次大戰中的沖繩島戰役。   1、沖繩島面積是台灣30分之1。 2、日本守軍12萬人。 3、美軍18萬人登陸作戰,後又增援30萬人,共48萬人。 4、美軍花了82天打下沖繩島。 5、美軍死亡12000人,72000人受傷(也有報導說美軍48000人傷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