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開始:她是「地球媽媽」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神話裡,地母娘娘(后土)就像地球的媽媽,和玉皇大帝(天公)是一對,一個管天,一個管地。他們生了三皇五帝,人類才開始出現。
- 古人覺得土地是活的:石頭是她的骨頭,泥土是她的肉,河流是她的血,整個地球就是她的身體!
- 權力超大:管山、管河、管所有土地,地位超高!
2. 後來:地位慢慢下降
隨著時間過去,地母娘娘的「工作」變了……
- 唐代開始兼職「看墓地」:大家造墳、下葬、掃墓都要拜她,請她保佑亡者。
- 宋代後更慘:玉帝變成天庭老大,地母雖然名義上還是大神,但實際地位越來越低,甚至被土地公搶走工作!
- 儒家思想影響:古代人覺得「天比地大」,所以玉帝地位更高,地母變成配角。
3. 現在:掃墓時拜的「后土」
雖然地母不再是頂級大神,但她的影子還在:- 清明掃墓要先拜「后土」:你有沒有看過墳墓旁邊的小石碑?上面寫「后土」或「福神」,就是地母的小神位,掃墓前要先拜她。
- 各地稱呼不同:在華北,很多人叫她「土地公」;在臺灣,有些廟還是叫她「地母至尊」,甚至有人說她是環保之神!
4. 總結:地母的「職場變化」
- 以前:創世女神,地球的老大!
- 現在:主要工作是守護墓地,低調但重要。
下次掃墓時,記得跟「后土」打個招呼,畢竟——她可是曾經掌管整個大地的女神呢!
如何祭拜地母娘娘?
祭拜地母娘娘(地母尊神、地母至尊),在台灣民間信仰中是非常普遍的,尤其在農村與重視土地與農業的地區。地母娘娘主要掌管大地、農作物與土地之氣,與土地公不同,她是大地之母、萬物之根本,地位較高。以下是祭拜地母娘娘的相關說明:
一、祭拜時間
- 聖誕日(重要節日):農曆十月十八。
- 日常祭拜:可選擇農曆初一、十五或每週固定時間祭拜,無嚴格限制。
祭拜時辰:通常選上午(陽氣較旺的時段,如7:00-11:00)。
二、祭拜地點
- 廟宇:供奉地母的廟宇。
- 自家:家中有供奉地母者可在自家供桌祭拜。
三、準備供品
- 素三牲
- 水果:選擇當季新鮮水果數樣。
- 吉祥糕點:發糕(發財)、麵製壽桃、紅龜粿(長壽)。
- 紅圓:3碗,代表圓滿、喜氣。
- 壽麵:紮紅紙的麵線3束。
- 清茶:3杯。
- 金紙:四色金 (大壽金、壽金、刈金、福金)。
- 特殊供品:五穀(稻、麥、豆等,象徵豐收)、土地產的農作物(如地瓜、花生、蘿蔔等)。
- 其它:各式包裝食品飲料。


- 祭拜時間:農曆十月十八日 地母娘娘聖誕
- 祭拜地點:供奉地母娘娘的廟宇

- 上供。
- 點燭(廟方有供則省略)。
- 神前獻茶、酒(廟方有供則省略)。
- 焚香迎神(每一香爐一或三柱香)並祈求平安(至廟宇拜拜,要先至廟前的天公爐焚香朝天祭拜)。
【祈願文參考】
「地母娘娘在上,信士/信女○○○,生於_____年,國曆/農曆_____月_____日,現居在____________(地址),今逢地母娘娘聖誕,虔誠備辦香花果品,清茶素饌,金帛禮儀,敬備清香三柱,叩拜至德神威,叩願:地母娘娘保佑家宅平安,人丁興旺,五穀豐登,財源廣進,災厄遠離,福壽綿長.......。」(祈求事項因人而異) - 擲筊以問地母娘娘之降臨。
- 地母娘娘既降,有祈禱於地母娘娘者,擲筊以請示(一邊擲筊一邊唸欲祈求的事,並許下答謝的報酬)。
◎ 祭拜時記得向地母娘娘稟明自己的姓名、生日、居住地址、心之所求、祈望目標與願景等細節,比如希望哪一筆訂單成交、現職與欲升官的職位為何、期望加薪多少等,講得越清楚越有助於地母娘娘保佑財運亨通和平安順遂。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擲筊,問地母娘娘是否餐畢。
- 如餐畢,雙手捧持金紙拜供地母娘娘。
- 燒四色金(大壽金、壽金、刈金、福金)。
- 撤供。
◎到廟裡參拜,如果你所拜的神明非廟裡主神,祭拜程序為先拜天公→再拜主神→再拜您要供奉的神明→接著再拜其他神明。


- 上供。
- 點燭(廟方有供則省略)。
- 神前獻茶(廟方有供則省略)。
- 焚香迎神(每一香爐一或三柱香)並祈求平安 (至廟宇拜拜,要先至廟前的天公爐焚香朝天祭拜)。
【祈願文參考】
「地母娘娘在上,信士/信女○○○,生於_____年,國曆/農曆_____月_____日,現居在____________(地址),今逢地母娘娘聖誕,虔誠備辦香花果品,清茶素饌,金帛禮儀,敬備清香三柱,叩拜至德神威,叩願:地母娘娘保佑家宅平安,人丁興旺,五穀豐登,財源廣進,災厄遠離,福壽綿長.......。」(祈求事項因人而異)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金紙拜供地母娘娘。
- 燒四色金(大壽金、壽金、刈金、福金)。
- 撤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