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真的那麼蠢嗎?不,他比你我都聰明,只是遇上了更高的智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大家應該都有看過一部很有名的電影《達摩祖師》。

其中達摩與梁武帝的那段對話,乍看之下很淺顯易懂,但其實耐人尋味。

當初我第一次看到這段對話時,心裡的感覺是『梁武帝就是個普通人嘛,對佛法根本不懂,頂多只是表面虔誠,實際上還是執著、還是貪嗔痴沒斷的一般人而已。』

但後來我真的去查了梁武帝這個人,才發現「他其實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君王,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不只虔誠,他也非常聰明。」


那麼問題來了:

這樣一個學識淵博又一心向佛的皇帝,真的會聽不懂達摩說的話嗎?

這就值得我們去探尋原因了。

梁武帝究竟有多猛

raw-image

梁武帝究竟有多厲害。

《梁書》紀載他:「六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並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

甚至被人稱讚「少時習周孔,弱冠窮六經」

這是什麼意思?

簡單說——

他年輕時就學通了周朝文化與孔子思想,二十歲以前,就把儒家的六經讀得滾瓜爛熟。《詩經》《書經》《禮記》《易經》《春秋》《論語》,這幾本我們現在光是讀一本就頭很大了,他二十歲前就讀通了。這不誇張,是變態。

而且他不只讀,他還寫。

他撰寫《通史》600卷、《玉海》30卷,

還有《中庸講疏》《孔子正言》《老子講疏》……總共兩百多卷,產量堪比一個出版社。


再說宗教信仰。

他不是只嘴上信佛——是真的做事:

  • 大量建寺、翻譯經典
  • 頒布《斷酒肉文》要求全國僧尼吃素
  • 就連自己也嚴格守素、禁酒、禁葷


講白一點,佛教在中國能夠發展成後來那樣,梁武帝是最大的推手之一。

所以說,梁武帝不是什麼半桶水的表面學佛者,他是那種真的有在修、有在讀、有在做事的人。

而且別忘了——他還是皇帝,每天政務一堆、戰事不斷,還能做到這些事,

他到底是怎麼安排時間的?這種時間管理能力,簡直偉人級別。

達摩與梁武帝說了什麼?

raw-image

這幾段對話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了,
但我想帶你重新回味一次。
這次,我們不只是讀經文,
而是試著用「人生經驗」去理解這場歷史對話。


第一段對話:一開口就打臉

  • 梁武帝曰:「朕自登九五以來,造寺度僧,寫經造像,有何功德?」
  • 達摩答曰:「無功德。」

【白話翻譯】

梁武帝說:「我當皇帝以來,蓋了這麼多寺院、讓許多僧人出家,也抄經造佛像,這些應該很有功德吧?」

達摩冷冷回一句:「沒有功德。」

👉 這一巴掌打得漂亮。不是否定行為,而是打在「求功」的心態上。


第二段對話:為什麼沒有?

  • 梁武帝曰:「何以無功德?」
  • 達摩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而非實。」

【白話翻譯】

梁武帝問:「為什麼會沒有功德呢?」

達摩回答:

「這些行為頂多換來人間或天界的福報,就像是努力換來好運一樣,但那只是暫時的『小果』。

而且這些善行若是出於求回報、求認可的心,就叫『有漏』——有煩惱、有期待,就不清淨。

這種功德,就像影子一樣,看得見、跟著你,但你抓不到、帶不走,也沒辦法真正改變你的心。」

👉 看起來有,但不是真的有;看起來是功德,其實只是換福報的交易。


第三段對話:那什麼才叫功德?

  • 梁武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 達摩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白話翻譯】

梁武帝問:「那到底什麼才叫真正的功德?」

達摩回答:

「真正的功德,不是做了什麼事情、得到了什麼結果,而是你內心變得清明,不執著、不貪求,也不受情緒帶著走。

『淨智』——指的是一種清淨的智慧,可以讓你在當下分辨什麼是該放下、什麼是該承擔。

『妙圓』——是指靈活圓融的智慧,既不僵化,又能隨機應變,自然融入生活細節之中;它不是死記硬背的道理,而是滴水不漏、又圓滑得體的行動之道。

『體自空寂』——意思是:當你內心真正平靜、無執著、無分別,那時候,你的存在本身就已經在做功德,無需外求。」

👉 真功德不是表面上的善事或成就,而是你那個「不想要功德」的狀態。


第四段對話:佛法的核心是什麼?

  • 梁武帝曰:「如何是聖谛第一義?」
  • 達摩曰:「廓然無聖。」

【白話翻譯】

梁武帝問:「那麼佛法裡第一真理又是什麼?」

達摩說:「自然沒有這種東西。」

所謂「第一義諦」,就是佛教中講的最高真理,但達摩的回答卻是:「沒有東西可以被你抓住當作真理。」

這不是在否定佛法,而是在說——當你還在問「哪個才是真理」,你就還在分別、還在執著。

👉 真正的真理,是你放下「追求真理」這個心的那一刻才會浮現。一語道破禪宗的精髓:無聖、無相、無執。


第五段對話:你是誰?

  • 梁武帝曰:「對朕者誰?」
  • 達摩曰:「不識。」

【白話翻譯】

梁武帝問:「那站在朕面前的你又是誰?」

達摩回答:「我也不知道。」

這句話常常讓人滿頭問號:「怎麼會不知道自己是誰?」

但達摩不是裝傻,也不是敷衍,而是直接用「禪宗語言」講了一個天大的真理:

當你放下自我、名號、身分、角色之後,你還剩下什麼?

如果你執著「我是誰、我是什麼身分、我代表什麼」,那你就已經不在「真我」的狀態了。你看到的,不過是被標籤與念頭包裝過的自己。

「不識」,反而才是最貼近真實本性的回答。

👉 真正的「我」是不可說、不可見、不可執著的。你一想要定義它,它就消失了。


這段短短的對話,看起來簡單,卻蘊含極深的哲理。
小時候讀這段,我沒什麼感覺。
長大再看,還是不太懂。
直到我開始讀老子,接觸「空」、「無為」、「反者道之動」這些概念,才慢慢讀出一些味道來。

最後來補充一下,什麼是功德?什麼又是福德?

既然達摩說梁武帝「無功德」,那功德到底是什麼?
這裡先幫大家釐清一個常被搞混的概念:功德 ≠ 福德

功德是什麼?

功德,是修行後「由內而外」自然流露的智慧與慈悲。
它沒有目的、沒有執著、沒有「我做了什麼」的念頭,也不求回報、不求稱讚。
佛教叫這種狀態「無漏」——
意思是沒有煩惱的滲透、沒有習氣的干擾、沒有得失心的污染
這樣的功德,是從「見性」中長出來的,
是你對真理有體悟後,活出來的狀態,不是靠一堆善事堆疊出來的表面點數。

福德又是什麼?

福德,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積陰德」——
捐錢、幫人、做善事這些,雖然很好,但如果心裡還有一點「我想求好報」的想法,
這就不是功德,而是福德。
只要有執著、有目的,就叫「有漏」;
就算行為很善,心裡那個想要的念頭,就會讓它變質。

一句話總結:

  • 功德:是修到「我無、心空」之後,自然流露出來的智慧與慈悲
  • 福德:是你還有想要回報的善行,即使再大,也還在輪迴中打轉

六祖惠能在《六祖壇經》裡說得很直接:

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

所以你去廟裡捐錢,放進那個箱子,那應該叫「福德箱」,不是「功德箱」。

raw-image

👉 不是說福德不好,而是:福德可以累積福報,但功德才能解脫煩惱。

我的猜測:梁武帝真的不懂嗎?

如果今天是你,坐在皇位上,做了幾十年好事、捐了千萬財寶、心懷善念,然後一個外地和尚走進來,什麼解釋都沒有,第一句話就跟你說:「你其實沒有功德。」

你會有什麼反應呢?


梁武帝雖然虔誠學佛,但他的重心可能還是放在外在的善行上:蓋寺、度僧、造像、抄經……

這些行為當然值得尊敬,但如果背後藏著「我做得這麼多,應該有功德吧?」的念頭,那其實還是帶著「我」在修行。

而這個「我」——就是佛法裡說的最大障礙,叫做「我執」。

身為一國之君,從小就習慣被尊敬、被肯定,也許他真的很想修行、也願意苦修,但要放下「我做了什麼」的這個念頭,對他來說,其實比我們想像的還難得多。

說不定梁武帝不是不懂佛法,而是懂得太多「知識」,反而更難放下那份「我是帝王、我很有貢獻」的執著。

而達摩祖師,說話又簡單又直接,沒有客套、沒有修飾。

梁武帝這種從小到大都活在讚美裡的人,突然被潑一盆冷水,當然會覺得刺耳、不舒服。

最後,達摩選擇離開——不是因為梁武帝太笨,而是因為時機未到,緣分不契。

他知道:此時此刻的梁武帝,還無法接受這麼直白的真相。

結論

梁武帝與達摩祖師的對話是一段極具啟發性的歷史故事。

它告訴我們世間的福德並非真功德,同時告誡我們不要著相。

過於執著於外在的修行反而並沒有達到真正的修行效果。放下我執與分別心對君王來說亦是困難的。

對我們來說,下次當你做了一件善行、或是想到「我做了很多好事」時,不妨先靜下來問自己一句話:

你這麼做,是自然而然就做了,還是想到什麼了,才去做的呢?


參考資料

https://ft.amtb.tw/dv.php?sn=02-014-0007&lang=zh_TW | 淨空老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 Version 2.0422

https://zensoul.org/%E7%B6%B2%E8%B7%AF%E8%AC%9B%E7%B6%93/%E6%9C%89%E8%81%B2%E6%9B%B8/%E6%9A%A2%E8%AB%87%EF%BC%8E%E5%85%AD%E7%A5%96%E5%A3%87%E7%B6%93/item/5727-%E6%9A%A2%E8%AB%87%E5%85%AD%E7%A5%96%E5%A3%87%E7%B6%93%EF%BC%88295%EF%BC%89%E5%BB%93%E7%84%B6%E7%84%A1%E8%81%96.html | 禪心學苑 - 暢談六祖壇經(295)廓然無聖

https://zensoul.org/%E7%B6%B2%E8%B7%AF%E8%AC%9B%E7%B6%93/%E6%9C%89%E8%81%B2%E6%9B%B8/%E6%9A%A2%E8%AB%87%EF%BC%8E%E5%85%AD%E7%A5%96%E5%A3%87%E7%B6%93/item/5726-%E6%9A%A2%E8%AB%87%E5%85%AD%E7%A5%96%E5%A3%87%E7%B6%93%EF%BC%88294%EF%BC%89%E7%95%B6%E4%B8%8B%E5%B0%B1%E7%94%A8.html | 禪心學苑 - 暢談六祖壇經(294)當下就用

http://www.xuefo.tw/nr/article54/544380.html | 什麼是因緣?佛教中因緣的三層意思--台灣學佛網

http://m.fodizi.tw/qt/qita/20502.html | 梁武帝對佛教的貢獻 - 佛弟子文庫

https://lib.zqu.edu.cn/info/1647/3021.htm | 古代藏书之二:魏晋南北朝藏书-肇庆学院图书馆

https://www.ctworld.org.tw/turn/sutra/078.htm | 【中台世界】─ 大乘起信論

https://tclotus.net/tcbl/99move/up/shi/bookedit/03/fd000155.htm | 徐醒民老師簡介

https://www.ctworld.org.tw/turn/sutra/028.htm | 【中台世界】─ 《佛說四十二章經》──第一章出家證果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MPDS7330512L8FT.html | 很多寺庙里都有“功德箱”,往里面放钱,究竟有没有“功德”?_网易订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維鍛鍊場:Charlie的成長筆記
1會員
46內容數
人生是一場修行,我在這裡書寫,也在這裡前行。 我是一名軟體工程師,也是一位探索人生道理的修行者。 熱愛學習、思考與分享,關注技術、投資、個人成長,並透過書寫整理自己的思維。 這裡記錄我的所學、所思與所行。 透過書寫整理思維,與同樣追求成長的人交流,探索更深的理解與可能性。
2025/04/23
最近讀到一篇 Facebook 文章《一個爆倉者的告白》,內心頗有感觸。 這不僅是一位交易者的反省,更是一面反映整個市場本質的鏡子。尤其是狼哥的回覆,更是直指市場核心:「市場不是賺錢的地方,而是認知變現的地方。」 「交易」的戰場中,真正決定輸贏的,從來不是技術,而是對市場、風險、與自身狀態的深度認知
2025/04/23
最近讀到一篇 Facebook 文章《一個爆倉者的告白》,內心頗有感觸。 這不僅是一位交易者的反省,更是一面反映整個市場本質的鏡子。尤其是狼哥的回覆,更是直指市場核心:「市場不是賺錢的地方,而是認知變現的地方。」 「交易」的戰場中,真正決定輸贏的,從來不是技術,而是對市場、風險、與自身狀態的深度認知
2025/04/18
《尋找你的牛》是日本知名禪僧與造園師 枡野俊明 與演員 松重豐 的對談書,兩人透過「十牛圖」來探討人生、修行與自我覺察的過程。這本書不只是談禪,更貼近現代人面對煩惱、職場、家庭、人際時的困惑與迷惘,提供一種不強求、不執著,但又極度誠實面對自己的生活態度。
Thumbnail
2025/04/18
《尋找你的牛》是日本知名禪僧與造園師 枡野俊明 與演員 松重豐 的對談書,兩人透過「十牛圖」來探討人生、修行與自我覺察的過程。這本書不只是談禪,更貼近現代人面對煩惱、職場、家庭、人際時的困惑與迷惘,提供一種不強求、不執著,但又極度誠實面對自己的生活態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在路人甲的時候就敢做大夢的男人,最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號稱霸王的強者,最後卻輸給了一直打敗仗的弱者。這種反直覺的結果,不禁讓人對其中的原因感到好奇。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我卻覺得思維才是決定命運的根本。
Thumbnail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在路人甲的時候就敢做大夢的男人,最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號稱霸王的強者,最後卻輸給了一直打敗仗的弱者。這種反直覺的結果,不禁讓人對其中的原因感到好奇。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我卻覺得思維才是決定命運的根本。
Thumbnail
20240620 劉備與唐僧 最近追劇:三國。 赫然發現劉備,與西遊記裡的「唐僧」,有相同明顯的特質。 三國時代,劉備雖因「仁義」而揚名;卻也因執著「仁義」,錯失了許多「平亂一統」的機會。 西遊記裡,唐僧以守戒為第一優先。 但因為「執著」戒律,屢屢讓師徒多人,
Thumbnail
20240620 劉備與唐僧 最近追劇:三國。 赫然發現劉備,與西遊記裡的「唐僧」,有相同明顯的特質。 三國時代,劉備雖因「仁義」而揚名;卻也因執著「仁義」,錯失了許多「平亂一統」的機會。 西遊記裡,唐僧以守戒為第一優先。 但因為「執著」戒律,屢屢讓師徒多人,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了崇禎皇帝滅亡的故事,他有一句名言,朕非亡國之君,屬下皆是亡國之臣,真的是這樣嗎?身為皇帝不是只有勤奮,最重要的是責任,如果上司不擔責任,下屬全都會是明哲保身之輩,也不擔責任,國家也隨之滅亡,斷送大好江山!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了崇禎皇帝滅亡的故事,他有一句名言,朕非亡國之君,屬下皆是亡國之臣,真的是這樣嗎?身為皇帝不是只有勤奮,最重要的是責任,如果上司不擔責任,下屬全都會是明哲保身之輩,也不擔責任,國家也隨之滅亡,斷送大好江山!
Thumbnail
從前,有一位智慧超群的賢者,名叫王子元。他身為一國之君,深得人民愛戴,因其崇尚德行而被尊稱為「德王」。利他利人利己。
Thumbnail
從前,有一位智慧超群的賢者,名叫王子元。他身為一國之君,深得人民愛戴,因其崇尚德行而被尊稱為「德王」。利他利人利己。
Thumbnail
從此,唐國史上開啟了為期三個月的『馬朝』,其效率、清廉,沒有一位唐國國君能比;同時,唐國野史也出了第一位男后:梁皇后。
Thumbnail
從此,唐國史上開啟了為期三個月的『馬朝』,其效率、清廉,沒有一位唐國國君能比;同時,唐國野史也出了第一位男后:梁皇后。
Thumbnail
不簡單的一位老先生很能打勝仗,也很會治理組織。
Thumbnail
不簡單的一位老先生很能打勝仗,也很會治理組織。
Thumbnail
順帝死後半年,145年正月,沖帝兩歲又崩了。 梁太后與兄弟梁冀隨後立了7歲的劉纘為帝,這是漢質帝。 質帝是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估計是之前在家聽大人說過這位梁冀的臭名遠揚,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你這個跋扈將軍啊!」 孩子能懂啥啊,知道啥叫跋扈啊,但梁冀聽後覺得這孩
Thumbnail
順帝死後半年,145年正月,沖帝兩歲又崩了。 梁太后與兄弟梁冀隨後立了7歲的劉纘為帝,這是漢質帝。 質帝是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估計是之前在家聽大人說過這位梁冀的臭名遠揚,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你這個跋扈將軍啊!」 孩子能懂啥啊,知道啥叫跋扈啊,但梁冀聽後覺得這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