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人眼裡無奇不有,見怪不怪
紐約真的是個包容力強大的城市,路上的人種非常多元,想必一定都是來自不同國家;路人的打扮風格迴異,語言、行為都展現了個人特色與需求,每人的目的地不同,在紐約人眼裡無奇不有,見怪不怪。
例如地鐵上忽然出現的要錢流浪漢,全身穿著髒污破爛,扯著嗓門大吼誰能給他錢,並且一一來到乘客身邊,紐約人則是低頭不語靜靜等他離開,這要是在台灣(首先根本不會出現這樣的場景),那節車廂的乘客早就閃的遠遠的,並且引起驚恐騷動。因為多元更能包容,在這裡你可以很自在地展現自己的樣子,不管好的壞的都不用在意他人眼光,我想就算你當街挖鼻孔也不會有人多看你一眼吧(當然,都看到有人路邊公車亭直接小便了)。跟一位當地的服裝設計師聊天,她說外地人看紐約。會覺得很不同,但紐約人自己覺得看什麼都太像了,所以他們一直在追求跟別人不同!這點從衣著品味開始,這裡有好多新奇的設計,各有擁護者,逛了幾間店的設計都讓我們大開眼界,超對味我這種花俏繽紛風格的喜好,但看到售價實在不敢高攀。每次走進這樣的「潮店」都會被店員問我們的工作是什麼,是Fashion或Design相關嗎,我都回說我只是個無聊上班族。

棋盤格式的街道設計對路痴如我者是一大福音
街道名稱以方位及數字依序編號清楚好懂,也更能衡量距離時間;公車路線單純,大部分的車輛就是專走一兩條街,由東至西由南至北非常方便,雖然路面上容易塞車,但相較百年地鐵的骯髒臭味,我更喜歡搭公車,一邊觀察行人一邊愜意兜風。因為棋盤格的設計,街道大多是單行道,「ONE Way」的路牌成為我最喜歡的街頭風景,這對於開車者可能較不方便,但對行人就很「友善」!常看到行人闖紅燈,一開始覺得也太危險了吧!闖的這麼理所當然?後來發現因為是單行道,有沒有車輛經過非常明確,也很好掌握,擺明沒有車輛的路口當然快步走過,只有觀光客會停下來!
行人號誌燈讓台灣人錯亂
非常不習慣馬路上給行人遵守的號誌燈,禁止通行時是出現紅色的手掌符號,很明顯是STOP;可以通行時會先出現銀白色的行人符號,但當通行秒數倒數時,會出現閃爍的紅手掌,搭配著紅字倒數秒數。每次乍看到閃爍的紅手掌,都會本能地停下腳步,下一秒才意會過來可以通行,過去被紅色綠色所制約的行為習慣,讓此刻的大腦無法自動導航,需要再花一秒判斷。

就像這樣,紅手掌旁邊有倒數可穿越的秒數
紐約是個寵物友善的城市,但也很容易踩到狗屎
電影畫面常出現職業遛狗人,牽著「一把」大狗小狗,紐約人養的品種跟台灣很不一樣,台灣很多柴犬、柯基、臘腸狗,紐約小型犬多為貴賓狗,大型犬則很多華麗叫不出名稱的品種,腿還很長,不愧身在西方連外型都西化,一副貴族樣。有趣的是看到柴柴的時候都是跟哈士奇混血,外表也蠻奇特。在台灣,飼主遛狗時會很注意幫毛小孩撿排泄物,但在紐約不是每個人都有公德心。紐約的寵物可以進到任何在台灣禁止進入的地方,餐廳、超市、飯店、各種大眾運輸等等,甚至郵局的牆上張貼著請勿帶狗但排隊人龍中就有幾隻狗,行員也不會來阻止,看來標語的功能不是嚇阻只是參考,要不要遵守是個人自由。

全員大寫E
在紐約,遇到任何西方面孔的人們,大家都很樂意的跟你寒暄聊兩句,我走在路上、路邊等車多次被大媽稱讚今日OOTD,他們總是不吝嗇地稱讚所有眼中美好的事物。但其實這些人也不一定母語都是英文,偷聽路人交談常常都不是英文對話,很多人說在國外講台灣對方不知道在哪裡,世界之大,很正常啊,其實更多時候對方說出他的家鄉名稱我也不知道在哪裡,覺得自己好孤陋寡聞。但我很喜歡這樣短暫片刻的與陌生人交流,不是推銷、不帶著目的的搭訕,陽光灑在我們臉上,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浮誇系點餐是SOP,餐廳服務費高昂是未解之謎
美國的小費文化眾所皆知,在疫情過後小費的%節節升高,我們習慣的10%已不復存,現在18%是基本,甚至強制20%以上的店家都有!雖說美國服務生的薪資許多是來自於小費,真是便宜了店家,幾乎是顧客幫忙養員工的意思。美國餐廳的待客流程跟台灣很不同,櫃台帶位人員只負責帶位,他引領你到座位後,會有倒水員(不知道該怎麼稱呼這角色)來幫忙準備餐具、詢問你要什麼,可能過一會兒你「專屬」的服務生才會來招呼並送上菜單,倒水員不能幫忙點菜及結帳,感覺他們只能負責收盤子之類的勞動工作,階級制蠻明顯,但我卻感受不出來服務生跟他們的差異。
在國外遇到沒有照片的菜單最吃力,常常都是盲點,而在喊完每一道菜服務生很愛給予稱讚「Perfect」、「Wonderful」、「Good Choice」非常浮誇飽滿的正向辭彙。很妙的是常常會在客人用餐結束後才送上甜點菜單,怎麼不一開始一起送上呢?這樣我們才能事前分配胃容量啊!話雖如此,我們仍舊會點個甜點,嘗鮮之餘就希望能在餐廳裡多坐一會兒恢復腳力。
旅行時間:2025/3/23-4/5


















